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資源幼兒教育活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們幼兒園地處縣城郊區,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農村資源,為我們利用農村自然物對幼兒進行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農村的自然物為幼兒所常見,它的直觀性、趣味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幼兒的喜愛。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把幼兒教育與鮮活的生命、鮮活的生活狀態緊密聯系起來,使幼兒教育更加親切、更加富有實效。
1利用自然資源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1利用農村自然環境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我園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優勢,積極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活動。春天到了,滿枝的桃花、杏花、梨花爭相開放,幼兒雖感興趣卻常常難以區分,我們就組織幼兒到郊外去踏青,仔細觀察春天的美景。幼兒邊欣賞邊交談著:“看,小草變綠了,樹上開了好多好多花兒,真漂亮。”“它們是什么花呢?”我問道。“這是桃花,這個是梨花……”“他們哪兒不一樣呢?”我緊跟著問。有的幼兒立刻說“花的顏色不一樣”、“花瓣不一樣、花心不一樣”……在觀察討論中幼兒知道了桃花、杏花、梨花的特征,很輕松的把它們區分開來。
1.2在種植活動中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我們根據季節的不同帶領幼兒在幼兒園的種植園地種上了蘿卜、黃瓜、西紅柿、玉米、小麥等相應的蔬菜、農作物,并有意識地讓幼兒參與種植勞動,引導幼兒在勞動過程中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如春天里,我們買來種子,帶領幼兒在種植園里翻土、施肥,然后撒上種子,幼兒忙得不亦樂乎。在這個勞動的過程中幼兒掌握了使用鏟子技能,知道點豆子時要先挖一個坑,然后要在每個坑里撒下三至五粒種子,栽秧苗時要及時地澆水等一些種植方法.一段時間后,在幼兒的精心照料下,當一顆顆嫩苗鉆出來時,我們又帶著幼兒去觀察嫩苗,指導他們記錄下自己的發現,猜一猜這些嫩苗長大了會是什么蔬菜?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關注幼苗的成長,主動參與為幼苗施肥、澆水、除草、捉蟲等活動。當一顆顆幼苗在大家的期盼中長大,幼兒終于明白了這些嫩苗是什么菜時,揭迷的喜悅可想而知。在關心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中,不僅掌握了這些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也學會了觀察的方法,學會了愛護植物,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知道珍惜食物了。
2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美術活動
對幼兒來說,美術活動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活動。農村用來做美工的材料可謂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如:泥土、石頭、玉米纓、玉米秸、花生皮、果殼、狗尾草、樹葉、豆類等等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術教具和學具。這些自然物的運用,使每個幼兒都有操作的材料,通過觀察引導幼兒運用這些材料進行加工、再創造,真正實現了在做中玩、玩中學,同時也彌補了幼兒園因經費不足而造成的玩教具短缺的問題。例如:把泥土和成泥后包餃子、捏小動物;用玉米秸制作的眼鏡;用地瓜葉柄制作的耳墜手鏈;用狗尾草編成小兔、小狗;用樹葉、種子、花生殼等粘貼各種小動物等等,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蘊含著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幼兒的繪畫能力都可以在這些廢物中得到體現,幼兒在操作中學會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鍛煉了幼兒手指的靈活性,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3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數學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強的特點,因此,利用生動有趣的操作材料輔助幼兒學習數學,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數、量、形、空間關系,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數學游戲,就能更加有效地使枯燥、系統、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幼兒的生活實踐、探索及操作的相互作用中,變得輕松、有趣,促進幼兒更好地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使幼兒數學教育走出單純傳授枯燥知識的框框。農村豐富的自然物與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為幼兒操作學習提供了廉價的教具學具。例如:小班幼兒可利用實物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種類、大小、顏色等分類,認識1和許多;中班幼兒可進行數數、一一對應、排序、分類練習;大班幼兒可進行數的組成、加減運算、單雙數的練習,還可利用石子、果核、柴棒進行拼圖,在串珠串紐扣中進行數數……幼兒在游戲操作過程中,既能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又發展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和創造性。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動材料,運用天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感受。在農村這個廣闊的田地里,有許多自然材料可利用。”通過實踐,我們用良好的自然環境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增長了幼兒的知識,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勇于探索的品德。只要教師能用心、用實踐去開發、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就能挖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給幼兒的學習生活帶來無限的樂趣.
作者:魏秀昭 單位:臨朐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