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語文教學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實驗中存在如下問題
1.“一刀切”的小組討論課堂上教師先板書課題,然后是學生自己閱讀一遍課文,接下來教師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針對問題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是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情況。當學生匯報的時候,教師不斷地插話,使學生的回答不斷地趨于正確。最后教師作出小結。教師認為這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甚至成了目前語文各類評優課、公開課的“時髦”。這種課同樣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脫離文本進行分析討論,實際上是游離于“根本”,學生脫離了語言文字的熟練掌握,任何討論都沒有效果。
2.陳舊式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通過對課文認真細致的分析,得出關于課文內容的一些結論。這種課往往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實際上教師是在演戲,學生是在看戲,戲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結論。因為它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學的最大弊病是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有,我們有些教師總是試圖通過講析讓學生理解一些東西,其實語文教學不僅僅局限于理解,語文教學中還含有大量的形象思維,并伴隨著濃重的感情因素,課文的特點應該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感受的唯一途徑只有讓學生讀(自主學習),除此以外的任何人和物都無法代替。
3.修補式修補式教學模式只是把陳舊式教學模式做了一個改頭換面的修補。只是把陳舊式教學模式里學生討論部分,或者師生問答談話部分,或者課堂練習部分,或者其他學習活動部分改換修補一下。如果修補的是學生討論,教師就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滿堂灌”,其余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老師灌輸為主,學生參與教學為輔,實質上是陳舊式教學模式的變種。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1.傳統的教學觀念沒有得到徹底的轉變有的教師受陳舊教育觀念影響太深,雖然經過了新課程改革的洗禮,卻只是走了一個形式,其實是對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學規律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要求沒有完全理解,傳統的教學觀念也就沒有得到徹底的轉變。這些教師的教學活動仍然被陳舊的教育觀念所控制,指導教學活動的依舊是傳統的教學理論。
2.實施新課程教學的步驟沒有完全弄清楚雖然學校領導、教師都參加過新課程改革的培訓,但只是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而沒有完全弄清楚怎樣去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只是了解到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的學習形式、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而沒有弄清楚如何去改革。
3.一些認識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做到“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因為培訓不合格,有的教師帶著一些認識問題工作,就會上不好新課程的課。例如,一些教師感到在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辦法只有小組合作學習一種。實際上除了合作學習形式,還有學生個體的獨立學習:閱讀課文、思考問題、作業、做實驗、上網學習、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寫學習小結等。這兩種學習方法,獨立學習是根本,是學生參與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的主要方法。合作學習其實是為學生的獨立學習服務的。如果學生在獨立學習中產生了困難,可以借助合作學習加以幫助克服,但他人的幫助只是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要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不一定多多益善。做到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也要互補。比如,低年級學生學習漢字,主要還是靠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向教師模仿,靠訓練而得。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型偉認為,近年來在改革與發展中的形式主義與浮躁現象相當嚴重,呂型偉先生稱之為“浮腫病”和“多動癥”,新理念層出不窮,口號不斷翻新,模式不計其數。他甚至尖銳指出,如果這一場教育改革最終失敗的話,原因大概就出自上面講的兩種病。課文教學花樣翻新,令人眼花繚亂,熱烈、快樂、熱鬧之后到底留下些什么呢?只剩下好玩、好看。
總之,語文教學要注重師生互動進行語言練習,經過師訓生練來提高語文能力。學習語文要著重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讀書興趣的養成,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在主動識字習慣,查閱工具書習慣,讀書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動腦、動筆、積累習慣,樂與他人進行交際的習慣等方面。
作者:次仁央金單位:西藏山南貢嘎縣農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