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桃產業論文:省域桃產業問題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陳艷玲1喻菊芳1呂國華1靳建軍1張翔2作者單位:1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2寧夏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影響寧夏桃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桃樹的自身抗寒能力
據資料記載,果樹樹種和品種的不同抗寒力有所差別,這種差別在其不同的生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桃樹越冬期的抗寒力為-20~-25℃;自然休眠期之后當氣溫降到-15~-18℃桃花芽就會受凍;生長期間,當樹體沒有做好越冬準備時突然降溫也會受凍;春季花期受凍臨界期為-1.1~-2.7℃。
2不良的環境因素
寧夏地區冬季寒冷,春、秋季節有突然降溫的可能,致使桃樹體受凍。據寧夏地區著名果樹老專家魏象廷先生的研究[2]:自1954年以來果樹(包括桃)曾多次遭低溫凍害,如2002和2008年的冬季絕對最低氣溫超過了-20℃,或春、秋的突然降溫,越過了桃樹忍耐低溫的臨界溫度,導致桃樹樹體受凍。受凍的原因是:劇烈的降溫致使新生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以及未成熟的形成層細胞發生凍害,凍害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是:組織發生褐變,在變褐色的木質部中,導管和管胞部分地或全部地被膠樣褐色物質所充滿,這些膠樣物質主要是可塑性物質特別是淀粉形成的。
改進措施
1發展設施栽培
設施農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特點,科技含量高。通過設施栽培,可以為桃樹生長創造必須的溫度、濕度、光照、水分、營養、二氧化碳濃度等綜合環境條件[3],并將其調整到桃樹生長最佳狀況,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或消除外界不良環境因素的威脅影響。設施栽培還可節省水資源的利用率,全年水資源利用率比大田提高10倍。然而設施栽培,特別是設施提早栽培,其生存氣候條件必須滿足二點:一是滿足冬季的低溫量(指0~7.2℃以下)[4],能夠滿足桃的休眠期對低溫寒冷量的要求,否則桃樹則不會開花結果。二是光照必須充足,光熱資源豐富,冬春季節陰雨少。寧夏地區的氣候條件正好符合以上二點。寧夏地處西北黃土高原,空氣干燥,降雨少,日照充足,其氣候特點是[5]:春暖快、夏熱短、秋涼早、冬寒長。冬季進入低溫時間早,桃樹提前自然落葉,樹體進入休眠也早。低溫量充足,桃樹體能提前滿足休眠需求,可以提早扣棚升溫,一般不需要人工加溫,桃樹需冷量滿足之后,扣棚越早,桃果成熟也就越早。寧夏地區冬春季節陰雨天氣較少,陽光充沛,熱量豐富,是我國發展設施農業最適宜的地區之一。
2采用特殊的抗寒栽培技術
寧夏地區的果樹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找到了桃樹凍害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抗寒技術的研究。如采用不同的砧木嫁接優良的品種;采用抗寒的品種嫁接,但是用這2種方法繁育的桃苗建園,經不住受凍害年份惡劣的低溫天氣,全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凍害,或全園凍死。2008年全區性的低溫凍害,寧夏的桃樹90%以上全部凍死,當年市場上沒有寧夏當地產的桃果上市。唯有寧夏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的桃園,仍然是果實累累,因為該桃園采用了山桃高位嫁接技術,改變了桃樹的生存環境,避免了樹體受凍;2002年該桃園有50%不同程度的凍死,即使當年未凍死,以后每年因主干流膠感染腐爛病,逐年死亡。當年在凍死的植株基部發出了砧木山桃,鑒于山桃具有很強的抗寒能力和適應性,利用山桃嫁接優良品種,改造桃園,為了加快發展桃園的速度,便于管理,吸取過去因常規嫁接仍然受凍的教訓,采用高位嫁接的辦法,并設計40、60、80、100、120cm的高度,當年嫁接新稍生長量達80~100cm,3a來每年在凍死后發出的山桃上進行嫁接,到了2007年全園改造成功,并恢復了樹勢和產量,年產桃1.5萬kg,相當于定植后3~4a的水平,并經受了2008年-26.7℃低溫的考驗。并確定以100~120cm高度效果最好,如果在此高度上嫁接耐寒力強的品種,效果更好。利用抗寒砧木,進行高位嫁接技術抵抗-28℃低溫的成功,這與果樹專家魏象廷研究員關于果樹凍害的研究是一致的。同樣的道理,地勢高的要比地勢低的受凍輕。越近地面凍害越嚴重,這是因為低處易沉積冷空氣。而地勢較高或緩坡地的上中部冷空氣不易滯留,可以減輕樹體受凍,花期霜凍也較輕。根據這個原理分析,過去對桃抗寒栽培只從砧木、品種上考慮,但仍然采用常規的低位嫁接辦法,所嫁接的栽培品種無法抵擋臨界度的低溫凍害。植株受凍部位仍處于冷空氣滯留區的地面或近地面冷空氣凝聚區。山桃作砧木的抗寒力優勢也沒有得到發揮。利用山桃作砧木進行高位嫁接栽培品種,既發揮了山桃砧木的抗寒作用,還讓栽培品種避開近地面低溫冷空氣凝聚區,處于氣溫較高的安全的環境之中,可以減輕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