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場經濟下企業文化構建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傳統文化底蘊豐厚并影響深遠
傳統文化就是歷史文化,就是歷史上的人們所創造并傳承下來的文化。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每個歷史時期的人在創造新的歷史時,都離不開社會歷史環境,都要面臨對歷史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加以繼承和創新,在這種揚棄的過程中,文化與人類,文化與歷史,相互影響,同步發展。可見,傳統文化既是中國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又是炎黃子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營養。傳統文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在世界文明史上,沒有哪一種民族文化能比得上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那樣久,底蘊那樣厚。二是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一般地說,誕生于歷史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至今,被當今社會認可、容納,其主流是正確的,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的普遍規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如關心社稷、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公正廉明,律己修身,崇真尚美的人格規范;尚志立功,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奮斗志氣;遵道貴德,敬老尊賢,見義勇為的道德追求;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奮不顧身的價值取向;勤勞儉樸,艱苦樸素,任勞任怨,博大能容的美德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正是這些精華,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奮斗不止。應該說,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靈魂。
2企業文化建設應借鑒傳統文化
我國的企業文化與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文化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其精華不僅可為企業文化所借鑒,而且也只有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企業文化的發展才能更具有活力。根據目前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借鑒傳統文化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認真做好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1)繼承忠心愛國,自強不息的優秀傳統,精心培育具有時代特征的企業精神。實踐告訴人們:企業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沒有強有力的正確的精神支柱是不可能的。這種精神支柱,就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基于自身特點、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為謀求發展而精心培育成為整個職工群眾認同的價值取向和主導意識等等,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是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現,是企業的靈魂,也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企業精神,就有什么樣的企業形象和效益。我國傳統文化,主張“公而忘私”,主張愛社稷,愛集體,為國為民為天下,提倡奮發進取,自強不息,這些寶貴的思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有識之士報國為民,立志興邦。繼承這一思想精華,這對于凝聚職工,對于形成有利于企業競爭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定勢,對于培育團結奮進,開拓進取,不畏艱險,敢闖敢冒的精神,不僅完全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大批企業開展愛國家,愛集體,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文化建設,而且大大增強了企業凝聚力,企業面貌為之一新。
(2)弘揚“正義”“公正”、誠實守信的優良道德,不斷加強企業的道德建設。企業道德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的根本。企業道德建設有對內、對外兩個系統,對內是指企業職工之間彼此處事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也是人與人之間以什么準則相處,對外是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就是以什么原則對外相處。傳統文化歷來主張提倡誠實守信,繼承和弘揚這一精華,在企業內部“公平“公正”的準則處理人際關系,提倡一視同仁地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同情人,幫助人,堅持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對外堅持信譽高于一切的原則,信守諾言,言必信,行必果,尤其要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不坑蒙拐騙,這對于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對于克服“一切向錢看”、利己主義和樂虞我詐的不良現象,對于建設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要求的企業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3)傳承以人為本,修身為先,博學、貴德、律己、求美的優秀傳統,努力提高職工素質和企業素質。企業是人的群體,人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整體素質,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和命運。中華民族歷來強調以人為本,以修身為先,主張博學貴德,律己求美,歷來十分注重人的因素,繼承這一優良傳統,這是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和科技文化素質,越來越成為取勝市場的法寶。按照市場要求,按照建設“四有”職工隊伍的目標,認真組織學習市場經濟、科技等知識,學習市場法規和優秀道德教育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這是企業文體建設面臨的時代課題。領導干部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職工隊伍素質和企業整體素質,因此,企業領導應借鑒古代有識之士修身為本,率先垂范,公正廉明,自強不息的做法,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政策,自覺按完美的人格標準加強自身修養,以高尚的人格凝聚企業,從而推動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4)加強企業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業中的習俗、習慣和禮儀及成文的或約定欲成的制度等。制度文化既是企業素質的重要體現,又是推動企業發殿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行”,一切講究有序、有節、有制,違制必究,賞罰嚴明。這是文明的象征。借鑒這一思想,可以更有效地推動企業制度文化建設。但這不是主張要把古代的一切禮制統統搬過來,而是主張繼承按一定規范做事的文明傳統,禮制的內容應隨時代的變遷而發展。我們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主要強調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和制度規范人們的言行,使企業嚴整有序,有條不紊地發展。目前,市場經濟正處在新舊體制轉換時期,制度文化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如企業產權制度,生產經營中的責任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的建設,都有賴于人們借鑒古今中外,尤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不斷地探索。
3企業文化建設中堅持與時俱進與管理創新
3.1與時俱進蘊含著進取創新精神
把握現在,著眼發展,這是時代主題對人們提出的基本要求。與時俱進管理創新就是根據時主題的要求作出正確選擇,二者具有內在聯系的關系。與時俱進要求順應時代的潮流,聽從實踐的呼聲,合乎歷史的趨勢,符合人民的愿望。不留戀于任何過時的舊事物,不拘泥于一切陳規陋習,不受制于任何陳腐教條,不沉迷于任何偶像崇拜,不屈從于任何權勢壓迫。它立足現在,面向未來,蘊含著積極的首創精神。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主張與時俱進,其內涵是超越前人的。不僅表現在文明發展的位差方面,而且還表現在深度和廣度方面。與時俱進在今天意味著全方位的創新,包括人們的觀念、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方面及其相互聯系方式的全面創新。實現這些創新的重要條件首先是管理上的創新。
3.2管理創新對企業的作用
具體說來,管理創新對組織變革起著如下作用:
(1)先導作用。組織變革首先必須更新觀念,使企業管理者、員工對變革的重要性、必要性達成共識,樹立想變革的信心和決心。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具備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挑戰精神,必須能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具有前瞻意識,并且還積極地持之以恒地倡導、灌輸新的觀念,為變革做思想、輿論準備。
(2)促進作用。企業改革有賴于各個局部要素及其結合方式的變革和優化。這是十分復雜而又艱難的工作任務,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需要管理的理論,制度、技術、措施和方法等因素的改進與更新,而且需要對各種因素進行創造性的整合,以實現整個組織機制的徹底更新。
(3)保障作用。企業改革不可避免地受到舊的管理觀念、管理模式、管理規則以及舊的傳統習慣和人們眼前的、暫時的、局部的利益的抵制和干擾。這些問題同樣需要通過管理上的創新來解決。管理創新不僅可以為組織變革掃除障礙,而且還可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確保變革的順利進行。綜上所述,與時俱進與管理創新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與時俱進內在要求管理創新來支持,管理創新又是實現與時俱進的重要保障。
作者:紀紅霞單位:東營市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