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環境經濟與和諧社會構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導致大量的地質環境資源被占用和破壞,這種做法明顯不符合我國的科學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地質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并且針對地質環境經濟進行不斷的分析和研究,明確地質環境經濟在根本上就是和諧社會構建的良好展現。本篇文章針對地質環境經濟與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人們應該不斷加強地質環境保護意識,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速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地質環境;經濟;和諧社會
0引言
中國的綜合實力正在穩定提高,并且社會經濟也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大量的工程項目施工建設有效促進了社會建設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但是,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項目增加就會造成自然地質資源被大量的使用和占用,而且在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也會造成施工現場周邊地質環境的破壞,這種情況就會使國家在地質環境破壞方面的治理資金投入量有所增加,造成國家財政部門的巨大壓力,這對于經濟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都非常不利。所以說,地質環境問題已經不單單是在地理方面了,其也能夠在經濟以及社會建設方面造成影響。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就應該針對地理環境經濟與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找出兩者的共通點,進而不斷提高我國地理環境的保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
1地質環境經濟學的內涵
地質環境也是自然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地質環境就是說在巖石圈內影響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地質條件的總和。全部的環境條件都有雙面性,地質環境也是如此,其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人們的生存環境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步,同時也能夠對人們的生存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將地理環境通過經濟學理念進行分開的話,就能夠將對人們具有積極影響作用的地質環境因素稱作地質資源環境,將對人們具有消極影響作用的地質環境因素稱作地質災害環境。進入就能夠在經濟學中將地質環境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地質資源環境經濟學,另一種就是地質災害環境經濟學。地質環境經濟學主要是針對地質環境的調查、評價、開發、使用、預防和治理之間的經濟學聯系進行分析。地質資源環境就是說地質環境中對人們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積極作用的地質景觀和現象。比如說,因為地殼運動和地質條件變化產生的自然地質景觀和現象,這些自然地質景觀和現象對人們進行積極的影響,這些自然地質景觀和現象能夠提高人們對于地球地理環境的認知,并從中不斷發現地質變化的主要規律,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因此,地質資源環境經濟學的主要分析目標就是人們的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地質環境資源調查、評價、開發、使用、預防和治理之間的經濟學之間的聯系。地質災害環境就是說在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下而出現的不利于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地質環境。比如說,火山爆發、地震、水土流失、地面坍塌等等。這些地質災害會對人們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不利于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更不利于和諧社會的良好構建。因此,地質災害環境經濟學中的主要分析目標就是對各種嚴重的地質災害進行分析、調查、預防和治理之間的經濟學聯系[1]。人們將地質環境經濟學分成地質資源環境經濟學以及地質災害經濟學兩種。地質資源環境對于人們的發展進步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都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在經濟學聯系上就是對經濟效益和分配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比如說在對歷史地質環境資產以及國家地理公園中的地質環境進行保護的時候,對投資進行有效的調查、評價和報告,能夠將歷史地質環境資產以及國家地質公園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進行再次的分配。地質災害環境對于人們的生存和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有著非常嚴重的阻礙作用,其中的經濟學聯系就是對相關損失和責任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比如說,如果出現嚴重的地質災害的話,產生的人員傷亡情況以及經濟損失情況的主要負責部門的確定等等。在對地質資源環境經濟學進行研究的時候運用其他資源經濟學已經存在的成果,對其中有用的內容進行借鑒,現階段,在相關人員的不斷研究下,地質資源環境經濟學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地質災害環境經濟學是一個剛剛興起的學科,對該學科的研究進度非常緩慢,也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進行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地質災害環境經濟學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其也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內容.
2地質災害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2.1地質災害的預防階段
依據調查成果實施對災害體的監測,依據監測成果適時提出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時采取措施將災害發生損失減到最少。所以預防地質災害發生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是國家賦予政府的職能,是一種社會公益性工作[2]。
2.2地質災害的治理階段
多數地質災害由自然因素所引發,其威力之大是人類目前無法防治的。常通過預防、避讓而使其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也有一些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威脅,而目前人類又沒有能力進行治理的地質災害[3]。
3地質災害與和諧社會
理想中的和諧社會就是一個法律法規非常健全,社會中個任何事物都是平等和公正的,并且社會中時時刻刻都彌漫著友愛的氣息,并且治安也非常好,人們的生活也非常有序。想要建設這樣的和諧社會就應該先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好,保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要是人們在進行社會發展和建設的時候對自然環境進行嚴重的破壞,自然環境也會不斷地報復人類,這樣就不能夠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了。在處理任何自然的具體關系的過程中,應該用客觀的思想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理解和認知,其中包括,人類應該在進行任何活動的時候,將自然環境進行首要考慮,并對其進行保護,再就是自然環境是瞬息萬變的,有時候就算人類不對自然環境進行破壞,其也會因為自身的因素對人們的生存環境產生破壞,導致人與自然不能夠和諧共處。所以,想要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就應該對人類的各種活動進行限制,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行為進行嚴重懲罰。再者就是人們應該針對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和研究,預防自然災害對人類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這樣一來,就能夠保證人們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進行預測和判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理,進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構建和諧社會[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和諧社會發展建設的過程中,人們不應該將一切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都建立在破壞自然地質環境的基礎上,這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所以,在進行和諧社會構建的時候,應該對自然的發展進行良好的調查和分析,防止各種人類活動造成自然界中的不和諧因素。上文針對地質環境經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關系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闡述了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針對地質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并對各種地質環境災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理,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地質環境對人們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而促進和諧社會更好、更快、更加文明的發展和建設。
參考文獻:
[1]張宇霖.環境經濟學客觀方面初探[J].吉林財貿學院學報.2011(04):189-191.
[2]李靜云.我國環境經濟政策現狀與發展建議[J].中國環保產業.2012(02):201-202.
[3]莊大昌,董明輝.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內外研究綜述[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205-206.
[4]王金南,逯元堂,曹東.環境經濟學在中國的最新進展與展望[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5):321-322.
作者:何牧 單位: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