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動性包裝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互動性設計的含義
互動從字面意義上講“,互”是相互的意思,代表著一種動作。“動”是變動、改動的意思,代表一種變化;互動設計發展是源于工業革命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現在大家廣為人知的互動設計是指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關系。互動意味著雙方不是單一的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這就增強了使用的積極性、好奇心和趣味性。因此這就決定了互動性設計是以人為中心,引導產品便捷使用并讓人產生愉悅的技術。互動設計在包裝中的體現則可采用人機界面的互動原則,把包裝的印刷當作產品的媒介,在消費者拆開包裝的一連串動作中傳達不同的信息,引導消費者輕松愉快地使用我們的產品。互動性包裝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與材料學、計算機學、產品設計學、用戶心理學等學科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消費的體驗也要求也迅速增加,包裝設計中的互動性不僅要滿足于引導人們的使用,還要求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趣味性、審美、情懷等,互動性設計已經提升到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動性包裝設計概述
“互動性包裝設計”是通過文字、圖案、色彩、結構和觸感等在包裝裝潢上的運用,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引導并產生一系列有趣的、富有形式感的過程。使得包裝從開啟到丟棄都富有設計感,給人帶來或體貼、或可愛、或優雅、或品質的感受。在不同的包裝材質、包裝風格、包裝造型中,不同的互動,給消費者帶來快樂愉悅的審美體驗,滿足了消費者通過物質來追求內心情感的需求和精神認可需求,最終讓消費者達成想要購買或者擁有的欲望。
二、互動性包裝發展在現在社會發展的前景
(一)互動性包裝在互聯網時代時必不可少的
在互聯網發展迅猛的二十一世紀,在電腦手機等互聯網發展的巔峰時代,人們對與單純視覺上的獲取早已不滿足,從電視、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手機等多媒體的發展,讓更多操作和互動成為了可能,現代的包裝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多媒體發展的影響,有清晰的操作指引、有可愛的留言互動、有鮮明的個性外觀設計。
(二)現代消費心理的需要
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目的在于解決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人類的精神世界是無邊無際的,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根據這五個需求層次,可以劃分出五個消費者市場,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就越不容易被滿足。生理需求———消費者只要求產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安全需求———消費者關注產品對身體的影響,社交需求———消費者關注產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際形象,尊重需求———消費者關注產品的象征意義,自我實現→滿足對產品有自己判斷標準的市場,消費者擁有自己固定的品牌;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就越不容易被滿足。在現代社會,物質發展需求達到鼎盛的時期,消費者早已不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品牌是提高產品的重要途徑,在琳瑯滿目的品牌斗爭中,如何提高品牌的形象和價值,互動性包裝品牌的個性化和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這一點上起到類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國當代設計師家德雷福斯說“:要是商品阻滯了人的活動;設計便告失敗;要是產品使人感到更安全、更舒適、更有效、更快樂,設計便成功了”。互動性包裝設計的關鍵在于注重的是產品與人交互帶來的感受,通過互動性設計趣味地傳達品牌產品地理念,讓消費者輕松獲信息,使用簡單,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和關注,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情感化需要。
三、互動性包裝的呈現形式
(一)結構互動
國外一款零食的包裝設計,方形包裝盒開啟方式為向上打開,以及零食的和圖形的巧妙結合,讓開啟方式變得更有趣;VANS手提袋包裝設計,通過手提袋提手的拉繩和鞋帶的結合,使得人和手提袋產生一個互動,突破了傳統的手提袋的固有形式,增添了手提袋的趣味性和個性,達到了讓人耳目一新效果,加深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
(二)圖形互動
某品牌狗糧包裝設計,將包裝本身的圖案和商品的形狀產生一個互動,既表達了商品的功能(食品),又向消費者傳達了商品本身的品質,包括色澤、大小、分量等,更直觀、更生動地向消費者展示了商品的魅力。花茶茶包設計,通過茶包的手提紙片做成蝴蝶形狀,并讓蝴蝶能很好的卡在杯子上,既達到了使用方便的效果,又與杯子產生了互動,很好的向消費者傳達了自然中蝴蝶的美,加上這是花茶茶包的設計,增添了蝶戀花的意境。
(三)語言互動
以貓哆哩包裝設計,也是通過單純的文字來吸引消費者,產生互動甚至共鳴,達到讓消費者關注的作用,并產生購買;德芙心形巧克力是一款情侶相互贈送表白的禮物,里面每顆巧克力包裝紙撕開之后都有一句話,通過對包裝紙的再利用,使得禮物的形式感增加,給收禮人帶來神秘感和幸福感,以達到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四、結論
互動性包裝設計在未來的生活中依然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互動的方式,讓商家和消費者的溝建立了友好的橋梁,讓商品和消費者的“溝通”讓消費者使用時能達到精神的交流。這些周到細微的細節能讓更多的消費者喜愛并產生購買動機。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品牌的口碑和信任感,讓他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伴侶”,成為消費者心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作者:曾柳慈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