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數字化技術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伴隨著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數字化技術在當今得以有效地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有機結合,對于提高當代學生的人文素養,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深度融合將起到“革命性”的影響。現代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而在現實的應用環節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古代文學作品;講析
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的日益鼎盛,促進了我國教育不斷發展進步。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將我國帶入了信息化時代,伴隨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數字化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要將數字化技術更好地融入古代文學作品講析,就必須對古代文學作品有一個本質的認識。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頒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旨在全面貫徹落實我黨的教育方面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提高我國全民素質,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著力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教師已經明確了數字化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過程中的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其靈動性與統一性的有機結合,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究、去創新,從而使當今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煥發出別樣的風采。
一、數字化技術的概述
所謂數字化技術,通過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在整合資源方面的相關作用,將電子設備中引用的文本內容、圖像內容、音頻內容、視頻內容等多種不同的媒介反映的數據資料進行統一性、綜合性的應用處理,使它們之間構建一個有機整體,最終可以提供給應用者一個自由分享、交流信息的良好平臺”數字化技術,作為一種交流傳遞訊息資料的現代化應用手段,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廣泛認同。數字化技術自身具有獨特的傳遞信息的優勢,承擔著存儲知識、交換知識、傳播知識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使其與人文知識有機地融合,才有可能將文本知識以更加清晰直觀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數字化技術使用過程中所涉獵的相關信息,通常憑借不同類型信息來源的媒體進行轉換和輸出,有時也可以將所獲得的數據信息通過“競業達”等比較流行的終端設備統一進行對信息的后期分析處理、資源共享等相關工作,不斷地提升對于信息的應用處理能力。數字化技術以其自身獨特的時空優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資源的交換共享,使得遠程教育更加快捷方便,近年來出現的微課、慕課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教學資源的傳遞性、有效性和共享性,這樣的課程發展已經成為當下的大勢所趨,充分地調用優質的資源,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數字化技術的意義
(一)數字化技術促進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發展
單就語文這一門學科本身來看,它是一門基礎性、必備性學科,它在立德樹人、推動學生價值觀樹立、不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時代性與知識性、多能性與奠基作用有機融合的學科。數字化技術因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憑借靈動性和統一性的原則,生動直觀地將枯燥、難懂的課程內容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毋庸置疑,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有效融合,將極大地促進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語文教育方式不斷改革,在反映時代主旋律的同時,促進語文學科發展壯大。作為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從學科本身來看,需要學生學習和記憶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如果只是采用傳統的方式講授,容易使人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結合數字化技術自身生動靈活快捷的使用特點,可以將數字化技術有效地融入文言文,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采用數字化技術與文本知識結合的講授方式,首先,通過屏幕將文言實詞、虛詞等內容展示出來,反復播放,吸引學生對于新的古代文學作品知識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其次,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在電子白板上顯示對新知識的講解、深化等內容,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最后,通過顯示引入具體的事例,升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增加知識容量的同時,更有利于構建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大格局。數字化技術自身因為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獨特優勢,可以從全局出發,多角度展現古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知識來源于生活,更將服務于生活,通過講析內容不斷優化,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深化理解。以齊齊哈爾市龍江縣杏山鎮堿水村希望小學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例,當地學校的國學教師,承擔著講授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教學任務,由于當地學校具有很好的硬件設施,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講授《西游記》這一名著的過程中,通過播放音頻———《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導入新課,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4+1”為一體的人物形象,交流相關經典的故事,結合相關視頻引入對于人物形象進行理解深化。數字化技術的引入,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欲望,使得學生對于《西游記》這部名著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學生會比較傾向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樣的課堂更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長期提升修為和歷練自己品格行為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通過啟發式教學,不斷啟迪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憑借最有效的方式給予學生課堂帶入感,使得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最極致的學習狀態。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給傳統的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枯燥、生澀變得生動、充滿活力,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環境的輕松愉悅,課堂氛圍的生動活潑,學生學習的興趣盎然,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質量將會得到顯著提高。
(二)數字化技術促進人文素養的提升
當下社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從師技能,還要有一份對于教育事業的熱忱,將最好的知識以更好的方式傳遞給最棒的學生。當今社會的發展更是給予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如果不敢嘗試創新和變革,便會遇到瓶頸。現在學生的思維每天都在更新,如果作為傳道解惑的我們都無法創新,那么我們定會被時代的巨浪拍在沙灘之上。在現代教學課程體系中,在教師的有效使用下,數字化技術應用在現代知識體系中,使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彩,通過利用音頻、視頻等不同類型、素材豐富的課堂內容,促進語文教學內的多元化,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運用所學知識,最終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授古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無法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質。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過程為例,可以通過寫作背景、作者簡介等相關資料的圖片展示,使學生對于古代文學作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宏觀的把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通過數字化輔助、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很容易使學生理解全文,在課程結束后再通過給學生播放名家朗誦音頻進一步深化對于詞篇的理解,體悟古代文學作品大氣磅礴的寫作氣勢,感悟作家反映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層含意。將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知識的有機結合,使得古代文學作品鏈條完整、結構清晰、內容飽滿。
(三)數字化技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字化技術以其自身信息載體多、內容豐富、互動性能強等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大學是培養學生興趣、提高人文素養、形成自己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古代文學作品在學生成長階段起到一定的作用。傳統的古代文學作品講析在大多數情況下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長時間下來,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當下的很多古代文學作品講析中,“與周公約會”的學生不占少數的現象便不足為奇。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既然傳統的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教育現狀已經明顯地反映出學生的積極性差、參與度低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們便不得不引起重視,從自身及現狀中找原因,以便走出當前教育困境。既然事實證明,傳統的方式不再適合當今的學生,那么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古代文學作品講析,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喜愛程度,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有利于當代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形成自己價值觀。在促進學習全面發展方面,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而古代文學作品中又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引導學生與時俱進,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緊跟科技發展、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數字化技術的新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精髓文化,促進人們對于古代文學作品的認識和理解。
三、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數字化應用的優化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發展,古代文學作品講析也面臨著改革和創新,因此,將數字化技術更好地應用到當下的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是大勢所趨,是改革的必然。古代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作品歷經傳承,膾炙人口,如何將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我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數字化技術與新課程的融合將有利于我們走出當前大背景下教育面臨的困境,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轉變,以講授《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恰當地引用《枉凝眉》的音頻進行導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引起學生在課堂的思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格局,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對比深化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長期地積累必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古代文學作品情感豐富,猶如一本厚重的大書,值得學生去細細地品讀,因此,恰當地運用數字化技術,營造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加強學生對于古代文學作品的認知。在實際交流和學習中,可以穩步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構建良好的審美觀念,從而使學生學會發現美、認識美和欣賞美,這才是人文學科真正意旨所在。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推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代人的思想,不僅有助于學習古代的文學知識,還有助于挖掘不同的文化內涵、社會背景,對當時的文學作品的風格、種類產生了哪些影響。
四、結語
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應當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加強教師自身技能的提升,真正意義上地將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有機地整合,構建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構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有機地融合有利于深入研究古代文學作品,掌握古代文學作品的精髓和內涵,強化古代文學作品中優秀的品質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伴隨著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數字化技術在當今得以有效地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數字化技術與古代文學作品講析的有機結合,對于提高當代學生的人文素養、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韓艷梅.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理論依據[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11).
[2]鄭艷芳.充分運用多媒體優化高中語文課堂[J].沙棘:教育縱橫,2010(7).
[3]張秀.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合理運用數字化技術[J].信息技術,2010(3).
[4]王麗莉.高中語文教學中數字化的運用[J].信息化教學,2010(16).
[5]孫春瑞.數字化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
作者:朱婉暢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