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多元化高效教學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先行組織,促進學生掌握概念
教師在教學之前,精心準備一些引導性材料,組織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能夠清楚認識到“已知”和“需知”的差距,并架起二者聯系的橋梁,讓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并將原有知識體系和新知識體系進行反復的摩擦碰撞,進行知識的傳遞和轉移,改進原有知識在頭腦中的表征,豐實自身的知識經驗,學生自然而然生成新的知識體系.案例:和學生一起學習“汽化之蒸發”這個部分內容時,筆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旅客出站)出發,結合“旅客出站”和“液體的蒸發”的相似之處,運用先行組織者理論設置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問題1汽車到站,旅客下車后處于無序運動狀態,液體分子也處于無規則運動狀態中,兩個情形極為相似.同學們交流討論一下,有哪些辦法可以加快車站中的旅客的出站速度?這個問題是先行組織,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很自然地得到如下幾點:①將出站的門開大些.②車站內的旅客出站時,最好跑快點.③旅客到達出站口迅速離開站門(被接走),不要擁堵.問題2我們如果將旅客出站可比作液體蒸發(即液態分子變成氣態分子).那么“門開大些”、“旅客出站迅速離開”相當于什么呢?這是先行組織理論組織教學的重要環節,“開大門”通過類比,相當于增大蒸發液體的表面積;“旅客出站迅速離開”可以理解為“吹風”增加空氣流動速度.問題3“車站內的旅客出站時,最好跑快點”很自然相當提高液體分子的運動劇烈程度?如何實現呢?這個學生很難聯系,為此筆者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晾衣服這個實際情境出發,通過上述對比,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衣服攤開些、有風時,容易干,與上述2問的討論結果一致,那么夏天和冬天哪種情況下,衣服容易干呢?很自然地聯系到“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蒸發越快.”繼而聯系到“加快車站內旅客跑動速度”相當于提高液體的溫度.最后在上述幾個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進行討論和交流,自主總結出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三個主要因素.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如何加快液體蒸發速度?”的先行組織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提高旅客的出站速度”問題,很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并牢記蒸發現象及其本質.
二、深度探究,提升學生物理素養
新課程理念中非常注重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實驗,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激發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開拓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筆者經常在課堂上有意放慢教學節奏,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探究,著實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把握問題的核心,自主獲取知識.說到深度探究,自然就會聯系到物理實驗教學,環顧當前的實驗教學,如果機械化地照本宣科容易導致學生對實驗的原理的理解不深入,片面化的理解自然無法體驗到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物理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筆者和學生一起學習“長度的測量”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上實驗課之前,要求同學們先去預學,并通過預習教材內容、查找資料,自主準備一套實驗器材,各式各樣,接著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自主進行實驗和相互解釋、交流,當實驗進行到測細銅絲的直徑和硬幣直徑時,疑問就來了,“到底該如何測出銅絲的直徑和硬幣的直徑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度探究,最終自主找到測硬幣直徑的方法,并總結出測量的幾種特殊方法,由此向外推廣,舉一反三.如: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如何測量球體的直徑?如何測量從家到學校的路程?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通過推廣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保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讓學生經歷物理過程是物理教學的第一原則.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當以問題和學生的感性認知為主線,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智”與“情”,維持學生積極地學習情緒,愉快地接受知識.
作者:張元霞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