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情境式物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結構性原則———提高學生認識能力
結構性原則包括了知識本身的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到這兩方面的因素.教學情境的創設應該從物理知識本身的結構性出發,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營造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物理知識結構逐步地獲得知識.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要由簡到難,讓學生可以一步步地接近知識殿堂的頂端.這樣的結構化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會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習第十一章簡單機械中的滑輪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學生經常會看到的現象來作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始物理知識的探索之旅.例如起降機、吊車、裝修時墻外運沙子等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情境,教師以此為情境導入,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學生很熟悉這些東西,在教師提到這些事物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到陌生,反而會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思考他們的工作原理和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到“滑輪”這個主題上來.通過實例,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教師的授課內容,并且增加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學生渴望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滑輪的應用.
2靈活性原則———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多樣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做靈活的選擇.多樣的教學情境也會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的教學設計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圖片或者是音像素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一些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者是學生的共同探究;教師還可以利用實驗的方式來吸引學生……變化的方式讓學生始終有一種新鮮感,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了期待,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情境的調動和影響下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呈現了一種“我要學”的積極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會學”從而達到“學會”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第一章聲現象中“聲音是什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幫助,給學生播放一些音頻,如蟬叫、老虎叫、鴨子叫、鋼琴聲、笛聲、喇叭聲等,讓學生去思考: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你為什么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聲音,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共同去思考.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就會大大增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會積極地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究問題,促進了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
3興趣性原則———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關注情境的趣味性.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充滿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心理就會產生一種傾向,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熱情.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學習,這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授之以漁”,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物理知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了學習的欲望,就會主動地去探究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當學生通過自己不斷地探究后,學生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第十三章簡單電路中“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游戲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游戲中教師要提前給學生準備一些物體的圖片,有些是家用電器,有些不是,讓學生去對他們進行評定.同時還有一些卡片上面是一些有關家電的簡單的常識性問題.如:什么是電源?電路的三種狀態是什么?為什么在連接電路前必須斷開關?短路是什么等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抽卡片,并且對自己所抽到的卡片進行回答,每答對一題給自己的小組加一分.游戲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和得分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樣的小組游戲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學生都會積極認真地思考問題,讓自己的小組能夠脫穎而出.游戲的情境可以讓學生非常主動地學習,而且組際之間的競爭,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一種快樂的心情去努力學習,促進了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和學習.
4科學性原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會使教師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要重視自己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在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不能夠隨心所欲,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授課內容,選擇恰當的方式,并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就要具有科學性的原則,這樣學生才可以積極地圍繞著教師所創設的情境進行學習和探索.例如在學習第十章力與運動中“物體的浮與沉”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提高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擠扁了的牙膏皮、空的有蓋塑料小瓶、乒乓球、生雞蛋等物體,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去回答:將如下物品浸沒在水中后松開手,它們將如何運動?有了實驗的結論,學生們自然能夠輕松地回答出問題.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去思考:用怎樣的方法可以使原來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并使其浮在水面上,可以給學生提供鹽、小硬幣、玻璃杯等實驗器材.實驗本身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教師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被大大地激發出來了,提高了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度,讓學生可以愉快地學習.而且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實踐得出來的,增加了可信度,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對于知識的掌握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總結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門科學,物理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思考,在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尋求最適合學生,并且最能夠快速、簡單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的情境.只有教師創設的情境合適,教師的教學效果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掌握,讓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作者:程明香單位:海安縣墩頭鎮墩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