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生創新思維政治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切入點,讓生活啟迪學生的思維
我們知道,政治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抽象的概念對學生的理解構成了一定的難度。找準一個切入點,將抽象的內容化為具體可以感知的內容,學生就會感到學得有趣。對于教師來說,要把學生帶入有趣的課堂,就必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切入點。政治教師不妨引進典型的生活、時政的內容,引進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內容,引進學生最為關注的內容。想一想,一個富有情趣的開頭,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都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生活豐富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學生愿意走進生活,走進大千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知世界,去聆聽世界的聲音。所以,將貼近學生生活的豐富的內容作為切入點,一定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窗,開啟學生智慧思維的大門。
學生的學習活動起源于學生對學習對象的注意力和對學習對象的喜愛程度。在政治學科教學中,教師如果選擇了與學習內容有密切關聯的對象,并將這些內容引進教學活動之中,學生有興趣了,原有的知識被激活,新的知識又能夠引起學生無限的聯想,那么就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科內容的注意力和興趣,進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我感到每天的新聞或時政報道是學生最關心的,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也很感興趣。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目光卻走進了生活。每當我將鮮活的材料帶進課堂,學生就會產生好奇心;每當我將那些與教材內容密切關聯的時政告訴學生時,他們就會大發感想,暢談認識和感受,教學效果很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貼近學生的材料引入課堂,增強材料的實用價值。學生的興趣有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維的大門自然就能夠開啟。
二、抓準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
知識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也存在著聯系,學習者已有的知識與學習的未知知識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各個方面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搭建起已知知識與未知知識之間的橋梁。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是基本的常識,如果知識結構和體系不完整,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時產生盲目性,也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困難。如果知識的學習是機械的,記憶是機械的,學習效率自然會受到影響。抓好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新舊知識間建立思維臺階,能夠將學生逐步引向新知識學習的殿堂,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比如,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地主不完全占有農民,農民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地主憑借地租、高利貸等手段占有大部分勞動成果。教師在講解過程應注意對生產關系的具體內容來展開分析,指出新舊知識的內在關系,在有疑處釋疑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再次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指導地位并重。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與教師傳授知識同樣重要。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一堂優秀的課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主發揮、主動交流、自我展示最好的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認為主要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是隨著學生發現問題不斷增長的,它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土壤,提供適合的溫度,在適宜的環境中使思維得到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問題設計,向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廣闊的思考空間。提出的問題,要有思維的深度,能夠引起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四、總結
教師要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規律,把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在討論中學生思維活躍,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的切入點,抓準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如此日積月累,集小創造于大創造,創新能力就會有所增長。
作者:劉艷芹單位:河北省邢臺縣將軍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