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關注和改善民生”是我國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路線征程上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本文以“民生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分別從黨的宗旨、科學發展以及制度建設三個角度論述了這一問題的具體解決措施。望本文的論述能對當前從事黨史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相關科研人員提供一定的思考角度。
關鍵詞:民生視角;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保障民生
廣義視角下的民生不僅包括當代人的吃穿住行等一切有關生活的問題,也包括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和上一代人的贍養問題。關注民生不僅是維系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堅定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之舉。通俗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即中國如何基于自身的發展現狀,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基于這樣兩則概念,筆者認為民生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即如何在關注民生、維系公民基本權利、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基礎和前提下,堅定不移地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讓大眾化的相關理論真正意義上融入到民生發展的相關議題當中。
1全面把握黨的宗旨,保障民生價值訴求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領導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更是推進我國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國化的領導中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所以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所有的共產黨員都要牢牢銘記這個宗旨,并將其作用域保障民生的一切活動之中,充分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民生問題的有效融合。現階段有關民生的一系列問題當中最為嚴苛或者說發展形勢最為嚴峻的就是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能否妥善處理和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普通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信任程度,更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程度與發展進度。伴隨著“十三五”發展規劃當中有關健康保障、脫貧機制以及其它相關政策的提出都直接或間接真名了我黨對普通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與快速解決的發展預期,這不僅加深了普通民眾對我黨的情感認同,也加強了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高度認同。理論來源于實際、從實踐從省城并得到檢驗,最終目的在于服務大眾。所以一旦理論脫離客觀實際、遠離普通民眾的生活,就會變成曲高和寡的“空中閣樓”,為大眾所不屑,自然也就無所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中共黨史第二卷的有關內容當中,就堅持主張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相互統一。所以中國共產黨只有堅定不移地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民生的視角、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推行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才能徹底得到百姓的擁戴;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黨還必須保證對馬克思主義原則的沿用和學習,以排除人民群眾的焦慮、以解決實際民生問題為主要目的,讓廣大百姓真正意識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優越性所在,從而自覺接受和使用這一理論和先進性思維。
2堅持科學發展理念,提供民生物質保障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歸根到底要依靠的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轉變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或者殘存的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才有可能真正意義上創造出人民群眾所需要的財富與物質基礎,改善其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國家只有經濟上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群眾才更有可能關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理論生活,才有可能去學習和認知、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自進入新時期以后,我國自經濟已然取得了諸多成就與突破,但在居民的收入取得一定層次的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的同時,整個社會發展也隨之出現了發展不平衡、因為人口眾多所引起的人均生活水平不足、因為經濟發展而對社會自然環境造成的大量污染、公平機制缺失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無形之中影響著發展的深入程度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也制約了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面對這樣一種境況,黨中央適時提出了以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現狀的科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兼顧環境,在保障人民基本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保障社會上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以環保的、可持續的思想理念來為廣大民眾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善社會服務機制,鞏固物質基礎、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一步實現。
3加強制度建設改革,構建民生長效機制
制度是一種用以規范和約束人類思想行為的標準與綱領,是國家或其它制度提出者的所屬層面用以協調各方利益的重要工具。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制度的出現是保障其經濟發展、維系各方面節奏與進度的重要基礎。缺乏相應制度保障的國家,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波及,難以實現長期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如果制度的制定與其社會發展的現實想脫離、與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想脫離,那么這樣的制定就是不成功的,歸根到底也會影響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建設的進步。因此,在我國各方面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層面必須基于社會發展現實,做出與時俱進的制度建設改革,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真正意義上保障民生的長效機制。舉例來說,1978年中國全面實行改革開放,但在中國經濟實現快速騰飛的同時,也埋下了貧富差距的隱患,造成了地區與地區、人與人之間有關貧富、建設的矛盾,在這樣一種局面下,黨和國家就必須與時俱進的做出制度的改革與調整,將經濟發展的重心、社會發展的主題,適度轉移到消減地區矛盾、改善貧富差距上來。因為矛盾一旦出現,群眾極易質疑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問題,必然會影響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任危機,那么就更無所謂談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的信念與要求。所以制度改革是一個長效命題,是要不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而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行為,是要基于民生現狀、保障民生所采取的有一定發展性、流動性的選擇行為。綜上所述,民生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本質上就是要國家時刻將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與生活有關的各類問題當作發展與建設的重心,通過不斷進行有效的改革、方針實施以及其它類型的措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強民眾對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任,從而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走得更加長遠、有利于其發展與實施。
參考文獻
[1]李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生視角[J].ForwardPosi-tion,2013(03):29-32.
[2]衣俊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民生視角[J].求是,2010(13):58-59.
[3]亞歷山大•潘佐夫.傳:真實的故事[M].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
[4].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楊鳳城.中國共產黨黨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李煜耀 單位: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