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新媒介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大學生通過新媒介獲取了大量的信息,從而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同時,還影響著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新媒介以它自身方便快捷、交互性等優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挑戰,作為高校教師,如何把握這個機會,采用哪些方法去化解挑戰,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關鍵詞:新媒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問題;途徑
隨著時代的推移,90后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主力軍,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同輩人的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在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明確教育目標,以一定的教育環境為基礎,選擇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實踐活動來挖掘個人潛力,使他們具備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學生作為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促進高校教學、管理、生活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要勇于挑戰、激發共同愿景、調動他人的積極性、示范達成愿景的方式和激勵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顯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要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調動并挖掘他人的能力、具有高尚的品質。這幾項中,具有適應能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在本質上就是創新能力。一個有創新能力的領導者才會勇于挑戰,發現問題,并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然后為了實現共同目標,激勵其他人為之奮斗,這就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激勵能力。領導者具有高尚的品質,這種正能量會影響員工的品質。因此,在對當代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把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激勵能力、良好品質這幾方面作為重點內容。
1.道德
從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作為大學生,應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如果大學生的品德不夠端正,他們他所表現出來的言語和行為就不會合格,會受到他人的質疑指責,從而影響自己的前途。大學生依靠內心觀念自覺培養良好品質,是自身良好發展的前提,也是發揮良好影響力的內在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實踐中,大學生所作所為可能會遭到他人的誤解,往往承受更多的心理負擔。情感是態度的一部分,是一種較為復雜而有穩定的體驗。在大學生處理各項事宜的時候,情感是對信息的反饋,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并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不斷完善道德品質,從而做一個讓同學歡迎,讓老師放心的大學生。
2.態度
高校大學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也是參與教育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加強大學生隊伍建設,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從而促進良好校風和班風的形成。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狀況事關高校精神的薪火相傳,對高校長足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代大學生素質較高,勇于挑戰,朝氣蓬勃,有遠大的志向,但是他們社會經驗不足,工作態度不夠成熟,需要加強鍛煉和培養。
3.能力
教學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現代教育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學生的獨立的個體,是管理活動在主體,我們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尊重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自主管理地位日益重要,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在組織各種活動中,大學生擔任主要負責人,他們個人能力的強弱和他們在團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大學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認知能力、組織能力、操作能力,這幾種能力相互交叉,相互影響。認知能力是有效完成工作的前提,在形成良好的認知之后,通過較強的協調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擔當活動的組織者和激勵者,加以適當的操作能力的輔助作用。只有三位一體,有機結合,才能實現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二、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問題
1.新媒介上充斥著的大量不良信息
新媒介具有信息快速傳播的特點,由于存在信息監管上的缺失,導致一些不良信息的出現。這些不良信息在較短的時間內會在非常廣泛的范圍內傳播出去,大學生由于思想還不是很成熟,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學生接受了一些不符合事實或者是反動的信息,很有可能受到其影響,后果不堪設想。剛從高考壓力中緩過勁來的大學生,對很多事情都充滿好奇心,面對外界的信息會不假思索地接受,而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沖擊到他們的思想,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2.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一定影響
新媒介注冊門檻低,人人都可以獲得一個新媒介賬號,輕而易舉地進入一個人際關系網。有的人通過網絡來傾訴情感,發表觀點,在釋放壓力的同時難免會讓一部分同學對此產生依賴,從而失去了和身邊人交流的愿望,與老師和同學產生隔閡,變得性格孤僻、抑郁。一旦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異常。
3.新媒體對學校教育提出挑戰
新媒介信息及時、便利,方便人們交流溝通,因此還具有信息分享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在新媒介監管上的缺失,給課堂秩序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現在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再加上他們自控能力較差,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不能認真聽課,總是玩手機,瀏覽網頁,學習效率明顯下降,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改善現狀,否則,會給學生學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1.培訓開發路徑
在以往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學生過程,輕實踐重理論,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讓學生進行創新,也就是說沒有授予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開發過程很少有互動交流,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忽視對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導致學生認為老師和教材就是權威,老師講的和書本上的都是正確的,高校可以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模塊,培訓內容和標準都要高于課程,然后通過是思想政治考試合格后,才能獲得思想政治教育證書。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才能激發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激發他們自己的創造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即使在當時沒有多大的成效,但他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在興趣的指引下不斷探索,一定能獲得成功。這種自由、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必須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大學生在新媒體技術中流行的網絡用語和交流方式,積極學習并掌握新媒體技術,提高駕馭互聯網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開展有效學習,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新媒體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獲得真實有效的資料,并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新媒體進行學習和生活。其次增加工作熱情,發揮教育者人格魅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因此,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廣大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作為高校要精挑細選專門人才,并注重培養,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質、專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3.加強信息網絡的監管力度
逐步實現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效果。在以前的高校教育中,校園媒體宣傳主要是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來進行的,宣傳的方式也比較單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高校宣傳教育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高校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廣闊。這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積極的平臺,為此,高校教師要利用好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讓高校學生能夠在新的環境下,學到更加先進的思想政治內容。當然,這也對相關的職能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信息管理部門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加強信息網絡的監管力度,實現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飛躍。同時,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尤其是社會輿論導向,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逐步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質量,實現良好的導向性。
4.重視實踐開發途徑
實踐生活是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一些高校都把實踐放到重要的位置來對待。在平時大學生實踐教育的方式也是比較多的,比方說每年的假期實踐鍛煉、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等內容,都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這些社會實踐手段,也是高校學生走進社會、熟悉社會經驗、了解國情的重要手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臺,進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其中掛職鍛煉和社區實踐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開發作用。所謂掛職鍛煉實在高校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通過高校的推薦可以到一些政府機關或者企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鍛煉,可以真正感受到學生自己的能力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了解具體社會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從而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崗位責任意識,使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社區實踐,指的是利用社區的資源優勢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區實踐教育中可以突破聚合思維對創造力發展的束縛,有效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現在的高校教育中,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一項思維技能的開發,而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社區實踐教育就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有效途徑。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廣大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要盡可能完善新媒體信息的監管制度,構建適應新媒體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積極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境,通過各種手段的運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為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鄧萬民,劉勝懷,劉明楊.e教育: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武昌理工學院借力新媒體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思路[J].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6(1):78-81.
[2]葉櫻,孫娜.新媒體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探究——從傳播學視角闡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8):74-76.
[3]李喆.以人為本,大力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議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創新途徑[J].知識經濟,2014(19):157.
[4]許賀,李洪.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機制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6):45-46.
[5]禹規娥.議程設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7(5):135-138.
作者:曾華 單位:廣東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