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公共管理對檔案服務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基于社會服務下衍生出來的公共管理理論體系,它服務于當前社會需求。公共服務的改革與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支撐,國外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等相關理論,對我國公共服務的理論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各級公共管理部門應推出新的措施,以保障公眾的合法權益。本文針對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檔案服務改革的啟示進行論述,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關鍵詞]新公共服務;檔案服務;服務改革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出現是對當今世界新公共管理的理性判斷與反思,它強調服務于民、效率與公平并重,為公民提供更多服務,其輸出的內容為服務?;谖覈鴩椋瑸榱烁咝Х帐袌?,亟須利用新公共服務理論來對現有的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其中,將新公共服務理論運用到檔案服務改革之中,有利于檔案部門提供更優質精準的檔案服務,從而滿足廣大公眾的檔案利用需求。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檔案服務概述
1.新公共服務理論概述。新公共服務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公共管理學家羅伯特·丹哈特為代表的一批公共管理學者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來的反思,它使公共服務向著民主及社會化的方向傾斜。新公共服務重視人,而不是重視生產率,這也是新公共服務的重要理論,更是新公共服務精神在人文主義上的體現。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公共利益是不可侵犯的,是各種利益權衡后的結果,更加注重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強調保護公民的自由,核心價值訴求是為了追求更卓越的公共服務供給。在檔案公共服務中引入新公共服務理論,將有效推動檔案公共服務治理,使其發揮出良好的作用,對檔案服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檔案服務概述。檔案服務是檔案部門以管理儲存的方式將信息資源作為基準,滿足不同利用者的需求,通過一定的方式為其提供服務的行為。通過對檔案進行收集整理開發利用后,提供服務給利用者,實現檔案自身的價值。基于此,在對原始檔案進行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建立系統的檢索體系,建立相關的檔案管理制度,配備一定的軟硬件設備等。只有有效了解檔案利用的范圍,才能更好地為利用者提供及時的服務。此外,通過對檔案進行開發利用編纂,也可為檔案展覽、文獻匯編等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因此,在檔案服務中,需遵循依法開發、原始真實、簡化便利、主動及時、保守秘密的原則。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檔案服務改革的適用性分析
1.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檔案“遠公共服務性”。新公共服務理論強調的內容就是公共服務是公共范疇的內容,按照有關概念它是一種具有非競爭性的社會服務,并以不同的狀態對外表現出來??梢哉f,檔案服務作為公共產品的范疇遠遠超出公共服務屬性,利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屬性,對主體進行約束,可以起到優化檔案的作用,并能夠有效服務社會。檔案服務則是一項不確定性的公共產品,它關系到社會整體的利益,并且在短期內是無法實現相關效益的。所以,該內容很少涉及經管內容,這是因為在短期內無法完成相關成本的回收工作,更無法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與服務的良性機制。基于此,有關新公共服務的內容應當需要在市場經濟下,對公眾提供公共屬性的服務內容,而有關內容應與公共服務的社會性、開放性、共享性相關,并不應該與生產主體相互約束,從而影響公共服務的內容。
2.公共服務理論對檔案服務的延伸作用??梢哉f,公共服務就是大眾化的服務內容,它的存在多是按照地區及單位內容進行的,通過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眾日常所需。從這點內容來講,公共服務更是一場基本服務的工作內容。同時,該服務內容為非營利性的,它是以一種低價甚至免費的方式對公眾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內容,并使公眾能夠對其進行持續性的消費。在其發生過程中,檔案服務與該服務有著不同實踐需求,它是為了實現某些人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種服務。同時,基于社會的發展、科技信息的進步,檔案服務除了可以完成公共服務的基本存儲與應用外,檔案服務還能實現額外的延伸意義。首先,它為我國相關資政內容提供參考,服務于資政決策。其次,它可以有效完成相關的文化教育工作,通過不同的檔案館傳播不同科研文化內容,為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帶來積極意義。再次,是實現相關信息資源的傳播與存儲功能,對我國信息資源建設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最后,是檔案自身帶來的文化功能,只有富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信息資源才能使檔案內容得以更為長遠地存儲及傳承。兩者在內容上還是有區別的。新公共服務強調為公民服務,它是因公共服務而形成的。而檔案服務則不然,它是需要服務于客體,客體的范圍相對來說較窄,只有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挖掘檔案的新價值并對其進行應用,才能體現出檔案服務的職能,從而完成社會公共服務工作。
三、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檔案服務改革的啟示
1.強化檔案公共服務中的資政功能。檔案管理工作是社會得以發展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企業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記錄發展歷程、歷史沿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中,檔案服務更是意義重大,有價值的檔案對各類工作均有著重要的價值,為政府等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利用。通過對檔案內容進行開發利用編纂,為其比較、分析、評論提供有效依據,為后續制定決策材料中的資政作用提供服務。因此,要切實提高檔案服務水平,逐步將檔案管理工作邁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檔案工作的重心正在從過去對檔案實體的管理,轉向注重對檔案內容即知識的管理,并強化對檔案知識的開發利用,實施檔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務,實現檔案知識資源的價值。各類檔案公共管理部門必須應勢而動、乘勢而為,樹立全局、戰略、前瞻的創新意識,加快推進檔案轉型升級,深入挖掘檔案內容,充分利用專家的智慧,建設新型的檔案人才隊伍,逐步實現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檔案管理現代化。
2.完善檔案資源建設。檔案是社會發展的無形資產,檔案管理的水平反映社會發展的狀況。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源建設迫在眉睫,可打造多類型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快速高效為廣大群眾提供檔案服務;開展靈活多樣的收集與管理工作,加快數字檔案平臺建設,實現各單位檔案室與檔案館數據的共建共享;優化服務流程,打造“存史為民”的服務品牌;改善閱檔環境,提升服務質量,建立需求導向思維,提供便捷高效查檔服務;建立便民檔案查閱點,將檔案服務延伸至基層;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政府公開信息查閱場所,及時提供政府公開范圍內的民生政策,切實保障公民享有的公共信息知情權;有效實現檔案管理的公共服務智能,樹立信息資源共享管理理念,促使有關檔案的資源內容與公共服務相關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3.優化創新檔案服務方式。以公眾需求為導向,做好各類便民檔案的整合工作。主動收集各類惠民政策檔案,按照群眾生活生產有關事項重新分類,梳理出相關類別與類別中的小項,建成惠民政策檔案查閱點,并同步實現手機惠民政策檔案查閱;實現“遠程查檔、近端出證”全覆蓋,確保群眾可就近在便民服務中心查閱利用館藏檔案。各類檔案部門始終堅持為民便民宗旨,積極拓展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為查檔群眾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切實滿足其查檔需求,查檔滿意率達到100%。良好周到的服務也吸引更多群眾主動走進各類檔案部門,查閱檔案資料,參與檔案工作,形成了檔案部門與群眾雙向互動的良好局面。牢記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宗旨,繼續發揚資政、存史、育人、服務社會的精神理念,健全工作機制、優化服務流程,為民生檔案“異地查檔、便民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環境,努力讓群眾查檔更加便捷,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檔案服務需求,提供更卓越的公共服務供給。
四、結語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于檔案服務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通過為公眾服務的核心思想不斷進行改革完善,力爭滿足各種類型的檔案服務需求,為社會全面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陳詩靈 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