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管理文明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領在無聲中,追求“計白當黑”。
1.用理念來引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要實現教育思想的領導,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理念的引領,那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俗話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名家、大師作報告,未聽之前本身就有一種潛在的崇拜和仰慕之情,何況名家大師們有很多的“知”之外的“識”,那是最能觸動我們這些來自底層的教師靈魂的。從我的經歷來看,每一個精彩的與有深度的報告對自己的心靈都是一次強有力的震撼和風暴,對自己的成長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加油和充電。聽過這樣報告的教師都會感嘆:原來教師還可以這樣做!專家們用親身的經歷和新鮮的理念感染了他們,讓他們不由自主地開始了新的發展歷程。但邀請專家們直接引領教師的發展,掀起頭腦風暴,需要的機會成本很高,對農村學校來說,幾乎難以做到。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從網絡上下載報告視頻,或者把講座稿打印發到教師手中。更多的情況,往往就是由我們校長們進行“傳銷”,充當二道販子。從校長開始,從干部開始,在校本培訓的場合,為教師們販學術報告。這種理念的引領方式價廉物美,我記得曾經為年輕教師“傳銷”過趙凱博士的一次講座,主題是“得不到自己所愛的,就愛自己所得到的吧”。應該來說,對這些剛走上工作崗位,好高騖遠的新教師來說,觸動是很大的。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校長必須先行一步、高人一籌。一個沒有個人教育思想的校長是不可能實現對學校教育思想的正確領導。因此作為我們校長首先應該認真地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各種不同流派的教育思想,并進行甄別、借鑒,嘗試和實踐,經過不斷地磨合和完善,逐步凸顯出個人的教育思想。廣告里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同樣也可以這樣說:教師的思想空間有多大,他就將把同學帶到多大的空間去,校長的思想空間有多大,就能夠引領教師走到多大的思想空間。
2.用行動來引航
當然在理念引路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用行動來引航。我校教科研工作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如何突破這個薄弱環節?為此我們借助全國新教育實驗這樣一個平臺,申報了“師生共寫隨筆,促進教學相長”子課題,以此引領教師寫教學反思寫教育隨筆。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教師教三十年書,不如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人也給教師成功總結出一個公式,就是“實踐+反思=成功”。我想都是強調教師用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開始不少教師對教科研表露出的疏遠冷淡與無能為力,作為校長,我沒有太多的責備和說教,而是從我開始帶頭寫教學反思、寫教育隨筆。我在“教育在線”上設立自己的兩個主題貼,先建立的是《飛痕集----我的教育手記》,由于我的筆耕不輟和勤于思考,很快這個帖子便成為精華帖,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訪問人氣已近2萬人次。此外為了引領教師把“努力工作、快樂生活”作為自己人生的信條,我又建起了另一個主題貼《錦瑟軒里----我的生活寫意》。借助自己的專題帖,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學校的辦學思路、工作的思考路徑和人生的思考感悟一一呈現,讓教師從中增進了解、消除誤會、受到啟發、共同發展。現在我校的新教育實驗學校有八大主題貼,人氣都很旺,幾乎所有年輕教師都建起了自己的個人教育教學隨筆專題帖,在那里我們切磋教學感悟、交流教育心得,養成了用筆思考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一形式,幫助教師消除和減輕職業倦怠癥癥狀,培養他們的教育理性與情懷,為造就一批有思想會實踐的教師隊伍積淀基礎。
3.用制度來引導
校長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多的舞臺和平臺,讓教師們都能有實踐的天地、展示的平臺和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對年輕教師,我們要大膽放手,該放就放,鼓勵他們大膽實踐,要創新機制,壓擔子、讓位子,讓他們盡早的嶄露頭角。因此要重視通過制度措施的制定,把一些好的做法和有效的措施,把一些前瞻性的路徑,從制度層面加以落實和推廣,以此來導向學校發展的方向和師生價值的取向。為了促進教師自主加快專業成長的步伐,實現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先后出臺了《俞垛中心小學教師學期工作考核評價方案》、《關于對教育教學進行專項獎勵的意見》、《關于表彰教學新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的意見》和《關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新教育實驗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讓教師真正明白只有把“時間用在備課上、功夫花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度和生命活力,我們的付出才會事半功倍;只有積極投入到教科研中去,讓我們在繁雜的工作中不斷綻放出激情和火花,堅守并踐諾“努力工作、快樂生活”的信條,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和美麗。
4.用目標來引領
有了目標,便有了人生奮斗的方向。有人說,能夠做到把教師個人價值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一定是位成功的校長。因此作為校長就要善于利用各種契機和場合,傳播自己的辦學理念和治學方略,要善于把大家的個人意愿統一到學校的發展目標上來。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才能在學校發展的同時,教師個人也得到發展。因此我們很注意引領每一位教師確定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讓大家充分思考下面一些問題:自己過去幾年做了什么?有了什么進步?現在正處于什么發展狀態?未來幾年,自己都想做點什么?向什么目標發展?教師經過認真思考和切實規劃,為自己的每一階段設立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每次教師通過階段性的總結和對照,都會為自己原先設立的規劃進行適度調整。目標的引領,使教師們不再對自己前進的方向迷茫,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信心,對自己的工作也充滿著激情和豪情,這給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內驅力,學校的發展也將更科學更持久。當然,引領不僅只是停留在純粹的專業發展道路上,更要體現在人格的引領和文化的引領等方面,通過校長自我人格的完善、先進人物的榜樣和名師大師的魅力來感染教師的靈魂,通過校風的熏陶、典型的召喚和人文的建設來營造校園文化,讓教師的發展更和諧更主動更健康。
二、管理于細微處,體現“教育無小事”。
學校管理于細微處,我認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二是“無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個流程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圍繞目標,結合校情,傳承創新,創建出一所既豐富多彩又個性鮮明的學校。學校管理于細微處,首先要求目標要精細。我們要把學校各項目標具體到可看得清、細致到可操作化。保證各項工作既有大目標,又有小抓手,既有總體要求,又有細致方案。這方面我們體會較深的就是抓學生德育工作。當前學校德育空乏無力實效性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這些年來我們把學生德育的目標放小,聚焦到道德習慣養成上,虛事實做,大事小做。我們的做法是一學年一個載體、一月一個主題、一周一件小事。2005學年,我們依托《小學生道德習慣評價體系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圍繞“求知、踐行、修身、健體”總體校訓,為不同年級段的小學生,制定了具體條目式的道德習慣評價卡。每個月圍繞一個主題,擬定細致的要求,月初發到學生手中,月底從自我評、同學評、家庭評和老師評四個層面,為每個學生每個階段的道德習慣定星。每學期評選表彰道德之星。2006年,我們開展了學校道德銀行建設。每個班、每組分別設立了同學們自己命名的道德銀行分行和支行。每周一提出本周的道德習慣小事,周末召開一次道德銀行評比會,圍繞“做好事成習慣促修養”的目標,采取自我申請、同學推薦與老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為每個學生一周的道德習慣養成積分,班班建有道德銀行個人積分排行榜,學校建有道德銀行班級積分排行榜。每學期評選表彰道德小富翁。幾年來,學校以優美的校園環境、高位的教學質量、文明的師生言行和純正的校風學風,贏得了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較高的美譽。
學校管理于細微處,其次要求就是責任要精確。我們將管理責任具體到人、明確到事,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例如: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幾年后,原先的新鮮和激情淡化了,意識和焦點泛化了,為此我們把推進課改的重點,著力貫穿于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們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即:1.每周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出一節研究課,突出合作式教研。責任落到教研組。2.每月二次集體備課活動----定時定點集體備課,突出問診式教研。責任落到備課組。3.每學期三次培訓講座----分管領導對全體教師就一個專題進行培訓,突出干部與教師同行。責任落到校長室。4.每學期四項專題研究----每月一個專題研究,突出反思式教研。責任落到教導處。5.每月至少五篇教學隨筆,聯系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及時記下來,發到自己的教育教學隨筆貼上去。責任落到每位教師。
學校管理于細微處,其三要求關愛到精心。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在工作中認識到,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尤其是應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寬容、善待每一位教師,使他們在工作中感到身心愉快,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我們著力叫響兩個口號----“態度決定一切、細節見證品質”、“讓所有的金子都在這里閃光”。為此我們努力做到“五要”:要堅持看人先看長處;要不搞“齊步走”,評價教師不搞“一刀切”;要寬容的地方必須寬容;要努力使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師隊伍做到最佳組織,達到整體優化;要真誠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
學校管理于細微處,要求之四就是文化要精致。為此我們致力于打造豐富多彩而又具人文個性的學校校園文化,目標定位在共同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溫馨的生活家園和和諧的藝術樂園。學校以創建和諧校園為突破口,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從校園文化、走廊樓梯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五個層面做文章,做到每一面墻都會說話,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愉悅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三、著力到關鍵點,做到有的放矢。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矛盾要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要抓主要方面。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綱舉目張”、“擒賊先擒王”都是說的這個理。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80/20法則”,就是“關鍵的少數決定次要的多數”,反映了經濟活動中的不平衡性,這一法則同樣適應用于學校管理。作為一名沒有經驗的校長,我時刻提醒自己既要善于運用“80/20法則”,運用辯證的系統思維和前瞻眼光在全局中把握自身定位,在學校發展戰略中“舉重若輕”把握關鍵,又要善于在紛繁復雜的矛盾中理清工作思路,著力提高工作的敏感性和預見性,切不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拘泥于管理中的細枝末節,在重點工作與日常瑣屑事務上模糊不清,在輕重緩急上彈不好鋼琴,涉及學校發展關鍵的大事、要事卻無暇顧及、分身乏術,忙而無功。學校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尤其是農村學校,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校長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要以主要精力研究解決制約學校發展戰略的關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到俞垛小學時,面對學校素質教育考核連年在低谷徘徊的局面,看到的很多方面一盤散沙,可謂百廢待興。通過調研摸底,交流反饋,我決定將工作目標首先定位在喚醒教師的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和質量意識,著力提升學校教學質量上,第一個動作就是打破三校割據的局面,從實現三校教育資源共享和教師資源共擔這個切口入手,開始了我的修整計劃。由于觸動了整個體制的麻筋,帶動了學校和教師從各方面都迸發出從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經過全體師生的同心協力,第一學年我校在素質教育考核中,一舉奪得兩個獎項,一個是從谷底爬出來站到了優良行列的進步獎,一個就是優良獎。這讓我們俞小人找回了丟失已久的自信,喚起了新一輪負重奮進、爭創一流的潛力和動力。
當然,重視“關鍵”與重視“細節”并不矛盾,“管理于細微處”與“著力到關鍵點”,是辯證統一的,既不可替代,更不可或缺。一方面,校長不應事必躬親,越俎代庖,越級指揮。另一方面校長又必須親力親為,盡職盡責。在關鍵流程和環節上,必須追根究底求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實際上,這正是管理理念的回歸: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負崗位應該負的責任。正如同志所言,“領導者的責任,歸納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主意就是決策,就是戰略思路,做正確的事;用干部就是派合適的人把事做正確,把思路變為行為,使戰略、流程和人員和諧統一,這也是我們作為校長落實細節,強化執行力的關鍵環節所在。以上這些只是我做校長幾年來的一些做法與想法,或許有東施效顰之嫌,但切切實實融入了我自己的思考和信念。我堅信“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的過程”,我更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摘要:本文回顧自己做校長的實踐,切切實實融入了真切的思考和信念:“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的過程。”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關鍵詞:學校管理;理念;制度;目標;細微;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