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科人員遭遇攻擊狀況及進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董萍徐萍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
劉敏等[10]調查報道,常見的暴力攻擊形式有口頭攻擊和肢體攻擊,口頭攻擊有謾罵、威脅、譏諷和嘲笑等;肢體攻擊有打人、踢人、咬人、吐口水和破壞物品等為多。攻擊多采用徒手攻擊、日常生活用品攻擊和危險物品攻擊。牙咬、徒手攻擊為暴力行為的主要手段[11];男性患者多為傷人、毀物、威脅、謾罵;女性患者則以抓對方頭發、抓人、踢人的暴力行為多[12]。患者的攻擊行為在室內的發生率高于室外[8],以病室、重癥監護室甚多[7,13]。
張麗娟等[14]對54名精神科護士受暴力傷害的原因進行調查,受傷害護士中,40.7%為工作時間≤5年,初級職稱護士占55.6%。陳汝蘭等[15]對42名護士受精神異?;颊弑┝υ蚧仡櫺苑治鼋Y果顯示,畢業5年內受傷害護士占調查人數的45.2%。段容等[3]在128名受到患者攻擊的調查中,男為60例,受攻擊次數平均為1.63次(合計98例次);女為68例,受攻擊次數平均為1.34次(合計91例次)。男護士比女護士更多受到攻擊,與前者更多參與處理攻擊行為有關。
攻擊傷害對護士的影響
1心理狀態的影響
丁秀明等[16]對3所醫院24名精神科護士遭受暴力事件后進行訪談和分析,多數護士在遭受暴力時產生恐懼感,事后害怕再次發生此類事件,事隔很久還心有余悸,夜間常常做噩夢,上班時不敢單獨值班,性格也變得畏懼、膽小。大部分護士出現壓抑、工作沒有愉悅感和奮發向上的勁頭。甚至可出現明顯的焦慮和抑郁傾向[17]。給護士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產生工作厭倦、工作滿意度下降以及離職意向。
2身體方面的影響
段容等[3]在調查128名曾受到精神病患者攻擊的精神科護士中和鄒素芬[13]在精神科護士遭身體暴力傷害的原因分析調查中均發現,以Fottvell攻擊強度指定的3級分類法評定,護士遭遇2級身體暴力攻擊分別占84.7%和86.32%,軀體受到傷害主要部位以頭部、四肢、軀干為主,受傷性質以抓傷、咬傷(特別與女性患者接觸)、敲擊軟組織損傷比例高。造成嚴重傷害,諸如大面積出血、骨折、昏迷、甚至至死亡等僅占15.3%。
3對社會的影響
工作場所的暴力嚴重危害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影響護士的工作環境和士氣,容易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降低、護理人員流失增加,進而引起人力資源短缺,對招聘護士帶來負面效應[18]。
相應的對策
1增強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如妄想、幻聽等支配下發生的暴力傷害事件往往帶有突發性,難以防范,是護理人員常受傷害的重要原因[5,7]。護理人員在接觸這些高危人群時,要熟悉患者的精神癥狀,評估攻擊行為發生的危險程度、可能有攻擊行為的患者及其攻擊方式等,提高預見性;要善于捕捉患者的語言和非語言性暗示信息,警惕可能發生意外的跡象,留意暴力行為發生的征兆,如激動、坐立不安、惡言相向、目露兇光、步步緊逼、拍桌椅、損物、大叫、緊握拳頭等;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以交談的方式進行初步接觸,避免正面沖突,以減少傷害事件發生。
2加強患者攻擊行為的風險評估
姚秀鈺等[19]在接受184名護士的問卷調查中,96.20%的護士認為入院前攻擊行為史是評估患者攻擊行為發生風險的重要因素。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攻擊通常發生在住院后1周內[11,20];對入院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及時預防、制止和控制攻擊行為的發生意義重大[21]。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責任心,全面了解病史、加強與患者的交談、嚴密巡視觀察,全面掌握新入院患者的情況,如病程長短、發病特征和診斷治療等。對患者的攻擊行為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準確評估出高危患者并進行及時干預對預防和減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發生、確保護士職業安全意義重大[19]。
3加強護士溝通技巧
護士在管理精神病患者時缺乏耐心解釋和溝通技巧,也是引發傷害事件的原因之一[7]。在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時,如護理人員表現得不夠主動和積極,則很難對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是造成護士受傷害的又一原因[22],故在與患者接觸中,護理人員應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及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尊重其人格和自尊心,采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語言,避免激惹,靈活運用語言性與非語言性的溝通技巧。
4加強暴力行為處理策略的培訓
護理人員工作經驗的豐富與否、綜合素質的高低與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發生亦密切相關[13]。為此,護理部等部門應重視崗前教育,以防患于未然,可以根據受傷害護士的特征,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崗前教育等對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進行相對應的培訓,特別是對新分配護士的崗前培訓、相關的法律教育、保護性約束技能的培訓、應對暴力行為的技能培訓,幫助其正確認識和對待患者的攻擊行為,學習精神科護理和對患者的服務態度以及正確識別、應對暴力行為的方法和技巧,減少受傷,提高護士對患者攻擊行為的防控能力。
5注重護士受傷害后的處理
宋朝輝[23]和陳穎[24]分別對曾被打的28名和31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就其心態作初步分析發現,護士在遭受攻擊后往往出現委屈、憤怒、容忍、報復、逆反和回避心理,在不同的情緒反應中,其中以報復心理及逆反心理危害最明顯,回避心理其次。精神科護理人員被攻擊后的情緒反應直接關系到其服務態度的優劣[23]。當發生傷害事件后,護理部等部門應進行總結、討論,分析事件經過、受傷害者的感受,以后如何應對等,并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同時對受傷害護士相關部門應給予人性化關懷和精神安慰,必要時做好心理干預,給她們以合理的宣泄方式,發放委屈獎,根據傷情讓其適當休息和治療,避免報復、逆反等不良心態出現,影響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及醫院聲譽。
小結
精神科護理工作是一項工作難度大、承擔風險高的職業。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決定了精神科護士隨時都有受到患者暴力攻擊的可能。這就要求精神科護士除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及較高的業務水平外,還要掌握對精神科攻擊行為的評估能力和處理攻擊行為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從而有效地控制攻擊事件的發生和升級,減少精神科攻擊行為對護士和患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