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思考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思考

【摘要】:高校兼具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以口腔醫學本科專業為例,人才培養基本采取先理論學習后臨床實踐的模式,這種模式割裂了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也忽視了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通過開展社會定點服務,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現有培養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口腔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服務學習;社會服務;學生培養

20世紀60年代,服務學習理念在美國高校開始萌芽[1],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形,極大地改變了美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高校未來的發展走向[2]。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高校在教學和科研的基本功能之上逐步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加強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承擔校園資源社會共享、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等社會責任,在將科學技術轉換成生產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以口腔醫學本科專業為例,人才培養基本采取先理論學習后臨床實踐的模式。這種模式盡管有利于高效率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卻也割裂了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忽視了口腔醫學的社會性。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雖然具備了口腔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卻忽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缺失了學習的主動性。而開展系統性的社會定點服務,可以有效改善口腔醫學生現有培養模式的弊端。

1 口腔醫學生現行培養模式分析

以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為例,學生學制五年,在校共10個學期。大一主修公共理論課,大二加入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大三到大四下學期逐步從專業基礎課學習過渡到專業課強化訓練,在校理論學習時間約7.5學期,大四下學期臨床見習3個月,約0.5學期,大五專業實習10個月,約2學期。培養模式可以概括為“理論灌輸+實地演練”。因山西醫科大學目前為多校區管理模式,中都校區地處晉中市高校園區,迎澤校區地處太原市中心,與各實習醫院距離相近,學生大一到大三在中都校區學習生活,大四搬至迎澤校區,大四下學期開始分派到各醫院臨床見習。這種“理論灌輸+實地演練”的培養模式為多校區管理帶來了很大便利,學生低年級在高校園區集中學習,解決了老校區教室、宿舍不足的問題,統籌利用了新建校區的資源優勢,節約了教學成本,有利于學生安全管理。學生高年級搬至市區實習,節約了交通成本,方便學生統一管理。但這種培養模式也存在弊端,醫學生動手能力的養成至關重要,沒有臨床的實際演練,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很難充分理解;同理,沒有理論學習的穿插指導,臨床實踐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 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意義

2.1 實現高校社會服務功能

高校除了教學、科研功能外,其社會服務功能不容忽視。實現這一功能的有效途徑就是動員廣大在校大學生深入社會,宣傳先進的科學知識,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推廣先進的技術,提高整個社會的科學水準;以身示范,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大學理想的社會服務功能模式就是讓大學成為社會中的良性堡壘,不斷向周圍輻射正能量。而口腔醫學生能夠發揮的社會服務作用則可以具化為提高社會群眾的口腔保健意識和口腔保健水平。建立專業的口腔醫學生社會服務團隊,開展系統性的社會定點服務,一支學生團隊固定對口某一社區或是某一街道,給予長期的、規律性的、持續性的口腔保健關注,將提升民眾口腔健康水平的社會服務落到實處,而不是花拳繡腿式的舉辦幾次義診活動,或者象征性地舉辦幫助敬老院打掃衛生等大學生志愿服務,這樣才能打好提升大眾口腔保健水平這場持久戰。也只有通過系統性的社會定點服務,從基礎抓起,慢慢培養大眾正確的口腔保健意識,逐步提升社區居民的口腔保健水平,日積月累,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我國民眾的口腔健康狀況。

2.2 有利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真正有益于社會的口腔醫學人才只有精湛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優良的醫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目前我國高校的培養模式專注于知識的完備和技能的熟練,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把醫師機械化的同時,把患者也物化為冷冰冰的對象。而現實并非如此,患者是擁有各種情感的個性化的人,身體需要醫治的同時,心靈也需要關愛,醫師與患者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制定出合適的個性化診療方案,標準化、一刀切的治療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所以,醫學生在成為合格的醫師之前,首先必須成為合格的人,懂得尊重與關愛,懂得理解與共情,才能更好地實現治病救人的初衷。同時,目前醫學生的課程設置上人文課程偏少,而且普遍不受重視,這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特別不利[4]。我國公德教育的不足,導致有些大學生有才無德,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對患者的痛苦麻木不仁。這樣的人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往往利用自己的職務與崗位從事不正當活動,損人利己,對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有著一定的破壞力,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而開展社會定點服務,讓學生走出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讓學生在與居民打交道的過程中,感受真實的社會,感受善惡美丑,感受人情冷暖,磨煉自己的三觀,堅定自己的信仰,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其畢業走向社會時就不至于惶恐與無所適從;在走上工作崗位時,就不會迷失信仰,輕易被蠱惑利用;在面對患者時,也不會失去同情與愛心。

2.3 有利于教學模式的轉變

醫科高校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受體的理論灌輸模式:學生的任務在于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傳統課堂上,教師很少因材施教,學生也很少主動思考,而低年級上理論課、高年級上實習課的培養模式也使學生很難充分理解所學知識,主動思考就更談不上了。而社會定點服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服務方案的設計到服務效果的反思,教師只起指導作用,真正的教育主體變為學生,學生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且社會定點服務從入學貫穿到畢業,隨著學生學習重點的改變,社會服務學習目標做出相應調整,這樣有助于學生知行合一,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所學,從而達到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同步提升。

3 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模式探析

自2018年以來,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開始對社會定點服務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嘗試,在本科各年級中按比例招收品學兼優的學生,組建創新實驗班,在服務學習理念的指導下,對傳統培養方案進行大膽改革,將學習目標與社會服務目標有機融合,按照年級的漸長設立漸進式的服務學習方案,指定專門的帶隊教師對學生的社會定點服務進行全程指導。教學實踐中主要采用年級分階模式和全程管理模式。

3.1 年級分階模式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架構的改變,社會定點服務的目標和內容隨之轉變。因此,年級分階模式可以按照年級的漸長劃分成漸進式的不同階段。

3.1.1 大一調查了解期

大一新生,入學伊始,新的學習生活剛剛開始,需要度過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適應期。配合公共基礎課的學習,開展“大眾道德認同調查”“社區居民構成調查”“健康知識宣傳”等入門級的社會服務工作,通過初步了解與接觸,逐漸熟悉對口社區情況。此階段開展的社會定點服務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幫助其完成從依靠家庭的未成年人到獨立成人的角色轉變[5]。

3.1.2 大二普及宣傳期

經過大一一年的調查了解,學生隊伍和對口社區互相有了初步的認識,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隨著大二醫學基礎知識學習的開展,學生對醫學有了大概的掌握,在社會定點服務中,逐步加大健康普及和道德宣傳力度,建立大眾健康意識,提升大眾道德水準。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大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發光發熱,用自己的所學幫助民眾共同提高身心素質,協助共創美好社區,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實現了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再吸收。

3.1.3 大三專業引入期

口腔醫學生從大三開始專業課的學習,相配合的社會定點服務也要逐步專業化。學習包括了解對口社區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為居民定期檢查牙齒,針對不同口腔專業課的開展,制定不同的口腔服務方案,例如:“口腔行為學”課程可以配合醫患溝通實踐,“口腔預防學”課程可以配合預防齲齒知識宣傳等。

3.1.4 大四專業強化期

大四開始,學生專業課的學習逐步深入,基于之前社會定點服務的基礎,民眾基本的口腔保健意識已經建立。此階段,學生可以調研民眾個性化的口腔保健要求,結合自身細化的分科學習進度,點對點、一對一地為民眾提供專業的口腔治療服務,比如:配合“口腔修復學”的學習與實驗,可以開展居民鑲牙、補牙服務。此外,學生在大四時,經過幾年的知識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再加上對保研、推免加分政策的考慮,往往會集中性地申報課題和創新項目,而社會定點服務的開展非常有利于學生進行相關課題的調研活動。

3.1.5 大五綜合提升期

口腔醫學生大五開始分派到各實習醫院進行專業化綜合訓練,因各實習醫院接收的本科實習生、規培生、研究生數量龐大,本科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可能少之又少,而社會定點服務的開展,大大彌補了實習中動手機會不足的缺陷。學生在醫院觀摩學習之余,在社區服務中可以進行足夠的實踐操作與反復練習,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實操技能和溝通能力的提升。

3.2 全程管理模式

口腔醫學生的社會定點服務貫穿大一到大五,覆蓋方案設計、服務實施、服務調整、效果評價、總結反思等全過程的互動學習模式。雖然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但教師的全程指導必不可少:首先,學院重視對教師的全程培訓,從代課教師、輔導員到帶隊教師都應該進行專業性的訓練,訓練內容包括社會定點服務意識、方案設計、執行過程控制等全過程的知識體系[6]。其次,教師重視對學生的全程指導,一個成功的社會定點服務方案的確立,是屢次試驗調整后的結果,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創意的想法,教師要幫助具化成實施方案,尤其是服務效果的評價,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教師帶領學生完成,而總結反思則是社會服務的重點環節,這一環節做不好,服務和學習就容易脫節,導致服務只是單純的服務,學習只是單純的學習,二者沒有相得益彰,這樣社會定點服務的功效就會大打折扣[7]。

4 口腔醫學生開展社會定點服務的效果評價

在兩年多的實踐探索中,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對創新實驗班的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進,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服務學習方案,專業的教師團隊從大一到大五帶領學生完成社會定點服務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發揮指導性作用,對服務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引導學生對服務進行反思,增進理論學習的效果,提升醫學生的綜合能力??v向對比近五年的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患者滿意度調查數據和學生滿意度調查數據,結合近三年的社會定點服務社區口腔健康狀況調查數據:一方面,可以看到創新實驗班學生在社會責任感、醫德認同度、患者共情度、醫患溝通能力、臨床動手能力等多個方面有明顯的優化,較傳統模式培養的學生在創新性、獨立性等方面也凸顯出一定優勢;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社區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識和健康狀況在接受社會定點服務后有明顯的提高,而且居民滿意度隨著服務年限的增長而增長,橫向對比附近沒有接受社會定點服務的社區,更能看到接受社會定點服務的社區口腔健康整體狀況的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游柱然.美國高校服務學習的起源與發展[J].復旦教育論壇,2009(3):73-77.

[2]童衛豐.服務學習理念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啟示[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12(4):44-46.

[3]郎益夫.大學功能演進與分類視角下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相互性[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6(3):130-133.

[4]李剛,郭靜,王艷.口腔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創新與社會實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5):63-64,75.

[5]范曉婷,張茂聰.服務功能視角下大學資源與社會共享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97-104.

[6]孫海濤,張寶鑄,寧黎.基于“服務研習”理念下的口腔醫學研究生社會公益實踐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123-125.

[7]關婷,郝徐杰,周慶環,等.“服務學習理論”下醫學生素質教育與醫院志愿服務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15-16.754

作者:吳婷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镇县| 南乐县| 左云县| 壶关县| 胶南市| 衡南县| 苍南县| 乌拉特前旗| 自贡市| 常州市| 吉安市| 鱼台县| 礼泉县| 巴马| 张家港市| 隆子县| 香港| 沙湾县| 牡丹江市| 礼泉县| 武城县| 双峰县| 柳林县| 普宁市| 通榆县| 晴隆县| 夏邑县| 桃源县| 濮阳县| 厦门市| 永泰县| 黄龙县| 邢台市| 樟树市| 红安县| 漳浦县| 搜索| 古浪县| 淮滨县| 定西市|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