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醫學教育的現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我國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
我國的醫學課程設置是高中畢業后直接考取醫學院校,經歷5年的醫學教育可以拿到本科的學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在本科的基礎上2~3年,可以拿到碩士學位,博士教育一般在碩士的基礎上3~4年不等,相對比國外的醫學教育年限要長。盡管我國現有幾十所學校已經開始培養七年制醫學碩士生,但是我們高等醫學教育的主導仍是大學本科的教學模式。我們所學的課程門數要多于國外,我們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基礎教學,課程分理論課和實驗課,實驗課基本上都是按照實驗指導完成實驗。第三年、第四年為臨床教學課,臨床教學課也設置了見習課,第五年為臨床實習,各科輪轉。要求按照實綱完成實習任務
1.2我國現階段的一些醫療體制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學生的臨床實習效果
目前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但是由于我國的醫療體制還需進一步的健全,加上部分媒體的輿論導向,導致了醫患糾紛的增多,醫患矛盾的激化,這也導致了學生在臨床上實踐機會極大減少,實習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動機會也極大地減少,還有部分患者甚至拒絕實習生的問診及體格檢查,這就降低了實習生的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及對疾病的診斷能力。這對學生的醫生生涯無疑是不利的。而且如果學生在實習階段與患者發生一些不愉快,這對以后正確處理醫患關系也是不利的,容易把醫患關系弄到對立面。
2對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2.1在教學中嘗試打破舊的模式,用新的模式提升學生對醫學的興趣,加強知識的掌握
國外強調了醫療實踐教學的連續性,極力主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年我們也不斷地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模式,新的體制改革,沒有在全國范圍廣泛的推廣說明這些模式立足于我國現在的醫學教學方式,或立足于個別院校的具體情況實施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
2.2加強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
國外醫學教育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實習學生要求嚴格,大部分理論知識需要自學,通過實踐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我們可以增多課堂討論,減少授課的學時增加學生自學能力。在實習上我們要盡可能的創造機會增加學生的臨床實踐,注重醫學生的臨床技能發展,養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加速了醫學知識的普及,加快了醫學知識的更新,增加了醫學技術的交流,極大程度的解決了學生包括臨床醫生的遇到的問題,資源的共享快速的發展了醫療水平。作為學生,未來的醫生,我們在平時更要多創造一些機會去學習使用和利用這些資源。美國醫學院主動地改變一些教學策略,以適應這種變化。如減少了課堂講授的時間,增加了小組學習、團隊合作的機會,要求學生相互講授學到的知識。醫學實驗也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動物和尸體外,仿真實驗、虛擬現實都開始普遍起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在未來的醫學發展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3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增加團隊意識
國外教育強調學生要學會怎樣和病人交流,采集病史,了解并觀察病人的病情,全面的體格檢查,參與病人的處置,如果死亡病例要求尸檢,誰的患者要跟著全程觀摩尸檢。強調醫學倫理學、社區醫學、家庭醫學的重要性,基本貫穿所有的見習及臨床實習。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把醫學服務的目的視為提升人的生命質量而非單純的治療疾病,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評價標準除了醫療技術力量本身外,還有醫療服務的人文因素。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的發展,我們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也要求精神文明的建設,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醫學人文教育的力度。從學生入學開始到將來走向臨床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人文教育要貫穿始終。教會學生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寬容的心態去和患者交流,要真正的體會醫者父母心的胸懷,還要學習在診療的過程中怎樣和不同的患者打交道,為以后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基礎。良好的醫德醫風是人文素質不斷得到教育和提高的結果,是對生命價值意義的高尚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團隊意識的加強對將來醫生之間互助,減少醫療風險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國外以美國為首的醫學教育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平衡統一的教育目標,學科知識的系統整合,專業與人文的交融過程。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借鑒學習的,希望能為我國醫學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啟迪。
作者:朱敏胡嘉航涂小宇邢健單位:牡丹江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