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制比較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前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醫學教育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而要想充分發揮出醫學在保護與促進人類生命健康上的作用,就要求高等醫學教育承擔起培養醫學人才的重任,并逐步提高醫學人才的質量,為滿足當今醫療領域的實際發展之需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實現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對比研究,對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落實學制改革、提升人才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理論綜述
首先,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主要類型為:關于醫學教育學制上的定位,由于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其高等醫學教育在學制的劃分上存在著明顯不同,大體上可劃分為如下四類:第一,英式學制。指的是五年一貫制學制,是從高中畢業生中來實現招生,學制為五年,其中前四年為理論學習,最后一年為臨床實踐,在英聯邦國家如英國以及新加坡等都是實行這一學制,授予的學位為學士學位;第二,德式學制。招生范圍為高中或者是專業學校的畢業生,學制為六年,共分為三個學習階段,前期是基礎課,中期以臨床專業理論教學為主,后期為臨床試驗階段,通過者予以博士學位,在當今的歐洲國家如希臘、荷蘭等都使用這一學制教育;第三,俄式學制。其與德式學制一樣,都是六年一貫制,區別在于招生上是從高中畢業生中進行招生,分為前三年的前期教育與后三年的專業教育,在畢業后授博士學位,然后在畢業后一年內進行臨床實踐,通過國家考試以后授醫生資格證書,在當今的烏克蘭等國家實現這一教學學制;第四,美式學制。這一學制的特點是以“4+4”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前四年為前期教育,后四年為醫學院教育,畢業后授予博士學位,在當今的美國以及韓國等都使用這一教育學制;而在醫學教育中,超過六年以上的教育(包括六年)被稱之為長學制。其次,影響學制的主要因素為: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發展水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需求、醫學專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世界范圍內醫學教育體制包括學制改革的進程與發展趨勢等。
二、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現狀
自鴉片戰爭開始,帶徒培訓成為了我國培養醫藥人才的主要途徑,而在中西方教育相互滲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帶有半封建社會性質的醫學教育學制,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才正式形成。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逐步形成了帶有中國特色的學制,采用的學制層次較為豐富,目前主要有3、5、6、7、8這五種學制層次。而其中七年制醫學教育學制開始于1988年,最初以十五所醫學院校為試點,畢業授予碩士學位,直到2001年這一學制開始普及,包含了52所高等醫學院校,為培養醫學專業綜合型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而八年制醫學教育學制最初在北京大學等三所高校試行,到2004年擴展到了12所。目前,我國總共有超過了一百五十所醫學院校,而一般都是采用兩種或以上的學制,其中以三年與五年這兩種學制為主,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專業人才是由這一學制教育所培養的,因此,這一學制是我國的主要醫學教育學制。
三、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制的對比分析
(一)中外學制概況對比分析
第一,都從師帶徒逐漸過渡到學校教育。從世界范圍內各國發展的歷史看,以師帶徒都是醫學教育的最初教育形式,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學校教育,并定位相應的教育學制,而從學制選擇上看,國外在醫學教育學制選擇上的特點為一旦擬定與自身相適應的學制便不會做出較大的調整動作,其原因在于為了以穩定的學制來尊重這一教育的規律,提高這一教育的質量以確保相應人才的質量,比如美國所實行的美式學制與英國所實行的英式學制從確立之處至今一直沿用。但是,基于我國政治等歷史因素的影響,整個醫學學制的改革歷經了不同時期,實現了不同學制的改革,最終形成的多學制層次的現狀,但總體學制偏短。第二,基于目前世界范圍內各國醫學教育學制的現狀看,國外絕大部分國家要么是以單一學制為主,要么是以全國以統一的學制為主,以通過統一學制層次來確保醫學領域人才的統一規格,這不僅能夠充分的利用醫學教育資源,同時也有益于醫學方面人才自身的發展;但是,我國當前多學制教育的現狀,致使專業設置上存在重復問題,教育資源嚴重被浪費,教學質量總體偏低,所培養的人才缺乏規范性,進而不僅無法保證醫學人才的質量,同時也拉低了我國醫學整體發展水平;第三,從醫學教育的實施過程看,國外學制長,其將課程進行基礎課、臨床課以及實踐課等多層次的劃分,并以嚴格的國家考試來授予最終的從醫資格,但是,我國醫學教育不僅學制短,且在有限的學制內學生還要選修過多的文化課程,降低了專業課學習時間,最后一年通常也是臨床實踐課,整體五年專業學習時間中有效利用的總時間至多三年,加上畢業后教育薄弱,相應的執醫資格考試尚未規范,致使在人才培養上嚴重落后與國外平均水準。
(二)衛生人力資源以及招生方式的對比分析
1.在衛生人力資源上
目前,總體趨勢是發達國家醫師數量要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欠發達國家明顯偏低于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在于發達國家不僅重視醫學教育相關方面人才的培養,同時整體上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率低,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視程度高。而欠發達國家整體人口增長速度快,加上全部精力集中在經濟的發展上,進而在醫療衛生事業上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力度上明顯過低,本身人才不足,加上高等人才外流嚴重,致使衛生人力資源缺口大。在此背景下,發達國家逐漸將注意力放在了醫學人才質量提升上,而欠發達國家只能夠通過醫學教育的進一步普及來解決人才供需矛盾。而我國當前衛生人力資源的現狀為:人才學歷整體偏低且分布不均,整體醫學水平明顯偏低,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只占據了總數的14.3%。
2.在招生方式上
在生源上,國外以應屆高中畢業生或者是本科畢生生、亦或是具備醫學預科基礎的學生,而國內當前只是單純的以高中應屆畢業生為生源;在錄取方式上,國外需要分別對學生在入學前學習情況、入學考試成績以及面試成績進行考核,并非是以嚴格的入學考試為主,注重的是面試成績,主要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考察,但是國內依舊是以考試為主要衡量標準,局限性凸顯;在招生規模上,國外以小規模的招生為主,以恒定的入學標準來實現相對穩定的招生數額,而國內醫學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相應的入學標準也不斷降低,致使人才整體質量參差不齊。
四、完善落實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學制改革的對策
(一)合理定位醫學教育學制
這就要求要以合理學制體系的制定為基礎,按照當前醫學教育學制發展的特點,構建“358”學制體系,即以三年學制為專科教育,以解決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人才的缺口問題,并在逐漸滿足這一需求的過程中消除三年學制;以五年制為本科教育,這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醫學教育學制的主體,能夠為提升我國衛生隊伍人才質量奠定基礎,并為本科以上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長學制是世界范圍內醫學教育學制發展的方向,因此,為了提升我國醫學人才質量,逐步實現與國際的接軌,需要逐步落實八年學制這一目標;在此基礎上,合理調整國內醫學院校學制層次。
(二)完善人才隊伍結構,提升人才質量
首先,在招生方式上,要進一步提升生源的質量。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要注重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增加專項的考試與面試科目,并注重面試成績,給予面試中優秀的人才以充分的重視,以相應獎學金的設置為激勵措施,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提升醫學人才質量奠定基礎;其次,給予素質教育以充分重視。針對在校教育,需要注重基礎文化課教育,在此過程中要強化對專業理論課的重視,同時強化臨床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與此同時,要嚴格落實相應的職業資格考試,以確保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滿足行業基本要求;最后,保持學制的長時間穩定性,確保符合醫學教育發展規律。
五、總結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高等醫學教育逐漸實現了與國際醫學教育的接軌,在此過程中,我國醫學教育學制問題凸顯,進而直接影響到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本文基于中外高等醫學教育學制展開了對比研究與分析,在明確我國當前醫學教育學制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為進一步提升我國醫學人才質量、提高我國醫學發展水平奠定基礎。
作者:盧冠男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