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循證醫學生命倫理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重視病人價值
生命倫理學認為最高的道德價值是人的尊嚴。“人的生命自主權是一種獨立的、最高的自我價值,它是人們對其他一切價值進行理解、分析和評判的前提。”_4循證醫學遵循這一原則,強調尊重病人作為社會人的價值,Sackett指出“關于患者的價值,我們指的是獨特的偏好、關注和期望。每個病人帶來一次臨床遭遇,如果要為病人服務,必須將遭遇歸納為臨床決定。”_3循證醫學從病人的角度和位置出發,客觀地理解病人的內心感受和需求,主動維護病人的醫療選擇權和決定權等基本人權,將知情同意作為醫療行為的一個起點,并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將這種理解轉化為一種互信互賴。知情同意可以說是生命倫理學的實踐工具。它要求病人在治療前或在實驗中,必須充分獲得有關的風險、利益等信息,必須自愿同意、沒有脅迫或過分的干擾,而且必須有充分的精神能力,或能夠理解和欣賞同意過程中分享的信息,包括診治計劃、程序及其相應的醫療費用等。換言之,病人的同意多是在對醫生的經驗和現有信息權衡利弊基礎上決定的,知情同意有助于確保醫療決策是共同的決策,而且病人的信心也將重塑,醫生在獲得理解和互信的情感基礎上及時實施醫療支持。“當循證醫學被視為一種人性化的實踐方法時,其實踐者不僅僅根據科學訓練和職業性質去關注病人,而且將給予病人更多的人文關愛。”l5循證醫學這種對生命個體的不幸遭遇產生共鳴的仁愛之心和醫患相互依托的同理態度是醫務從業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醫術進步所必需的精神動力。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醫學的家長式、工程式的醫患關系,使臨床醫療行為更加人性化。
2知識更新與謹慎求證
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以理論推理為基礎,以教科書、個人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上級醫生或專家指導意見以及專業期刊上的文獻報道為依據進行醫療決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教科書和專著的平均半衰期為7年,醫學期刊文獻的半衰期為5年,生物醫學期刊數量和文獻數量每年以7的速度在遞增,每年有2500000篇的醫學在25000種生物醫學期刊上,況且相當數量的文獻質量可信度不高,數據虛假。知識陳舊、偽證據和低時效的傳統文獻檢索方式已成為當前醫療決策失誤、醫療水平受限的主要原因,這顯然有悖于醫德訴求。為病人選擇當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診療證據是循證醫學的核心。目的是利用現有資源,減少醫療干預的失誤和不確定性,保障和提高醫療保健質量,促進醫療決策科學化,提高成本效益。方法是在個人專業知識和經驗、現有臨床資料和醫技水平的基礎上,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基點,查尋當前最佳證據、評價和分析所得證據并應用證據指導臨床診療。它強調以多中心、大規模、前瞻性、隨機、雙盲的臨床研究結論為客觀證據制定醫療決策,如系統回顧(systematicreView)或薈萃分析(meta—analysis)結論(I級證據)為最佳,并從世界范圍的資料庫中快速地獲取最新的信息,不斷地更新和完善I臨床決策。這顯然較傳統醫學更科學、更客觀、更可靠。循證醫學的這種模式可將個人的專業能力以及所能利用的資源,發揮到極致,以求達到一種至善的境界,實現道德理想。循證醫學獲取證據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的生物醫學網站和雜志查詢,專業網站為使查詢者可以快速、輕松地尋找到所需要的最新醫學信息,通常提供工具和方法,使查詢者可迅速地掌握、甄別和運用最新醫學成果,此過程包含著從信息的角度理解和認識臨床問題的意識,了解、獲取、處理、利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及道德。循證醫學這種對信息素質的要求和最佳證據的重視在改善患者健康的臨床實踐中已被證實是確切有效的,與崇高的醫德追求一致,弘揚了生命倫理學的公正、仁慈原則。遵循臨床指南是目前許多基層從業者開展循證醫學的一條捷徑,這些指南無疑是大量研究數據的萃取,是為特定疾病制定的并不斷更新,可信度遠高于個別從業者對疾病的認識。當提出臨床問題并試圖開啟特定的行動程序時,臨床指南可以告知和指導從業者怎樣做對病人最好,或怎樣做可以偏離風險,旨在做到對病人、同時意味著對自己的不傷害。
3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確定性
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疾病變化和醫療行為的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是臨床決策的最大難題。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從業者或做出經驗性決策,或循證決策。這是一個倫理問題,因為它衡量著治療標準。如果從業者因不了解那些為特定疾病已做出的最新研究結論而出現失誤,患者的病情可能不僅得不到改善,甚至會加重。問題是他必須有“不了解”的原因或失誤的理由。所謂“個人經驗”或“職業直覺”均不足以成為原因。追究原因意味著一種倫理需求,其實在不確定性下,倫理需求并不是萬無一失、絕對正確,但必須是在病例表象與專業知識聯系起來經一系列科學推斷所得結論指導下的決策]。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試驗在收集醫學數據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消除對不確定性個人觀測的偏見,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進一步擴大了樣本量和觀察精度,顯然獲取的證據更多更好地減少了不確定性,也就更接近追求卓越的道德目標。
4力求最優化
當醫患雙方均處于價值觀念相對統一的社會時,生命倫理學原則便能得到較為有效的踐行。但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結構和醫療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新的市場機制造成了價值的多元化,日益凸顯出醫患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交叉與沖突,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醫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既使醫學行為達到最優化、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以利于社會和醫患和諧。最優化已成為醫療行為的科學價值和倫理價值的評判標準。醫學行為的最優化包括決策的最優化和決策者自身素質的最優化。循證醫學繼承發揚了傳統醫學的科學實驗與理性,同時強調了現代醫學對患者個體價值觀的重視,綜合考量社會和患者的不同需求與能力,并以科學研究的最佳結果為證據。不斷擴充和更新的證據以實現臨床診療決策最優化為其目的,在改變傳統的醫療觀念的同時,也促進了因人施治的個體化診療模式的開展。實踐循證醫學可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從業者迅速掌握最渴求的專業知識和當前專業研究的最新進展,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或錯誤的診療措施。“如果I臨床醫生不能有效地將最佳證據廣泛應用,就不能盡到對患者、對社會的責任。”_5‘循證醫學為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水平,最大限度地使每個醫療單位、每位醫生都跟上醫學發展的步伐、達到一個共同的水準,創造了條件。這也是當代醫學道德進步,即實現當代醫學的道德本質的一個充分必要條件。”l8隨著專業素質的提高,從業者將本能地發揮出求知的積極性,由獲取知識轉變為探究知識和創造知識,由階段性受教育者自覺地轉變為追尋終身教育者。循證醫學這種學習和工作模式是把醫患不同部分整合起來的一種德性,用以提高和維系其專業素質,實現職業行為的最優化。它可能貫穿于從業者一生職業方面的一致性和持續性,因此,等于是道德認同。
5開展循證醫學的倫理結論
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循證醫學的優勢和高效在改善病人健康中是確切的:最佳證據的應用可以減少醫療干預的失誤和不確定性并因之改善健康。一旦得出這種結論,便直接在循證醫學和倫理學之間進行鏈接,在此鏈接中循證實踐是一種必要的倫理需求,因為它是一種最有利于患者的實踐。開展循證醫學的求證——如果開展循證醫學,將獲得實現最佳療效的最優化方法;加上開展循證醫學的價值——應該開展實現最佳療效的最優化方法;便可獲得開展循證醫學的倫理結論:我們應該開展循證醫學實踐,因為這將完成一種道德目標,既實現最佳療效的最優化方法。循證醫學的目的與崇高的醫德追求一致,適合并能夠滿足生命倫理學的需求。如果不開展循證醫學,就沒有遵循倫理原則,因為這不是在一條改善患者健康最優化的途徑上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