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村公路安全監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年上半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運輸局的各項決策和部署,以開展績效攻堅年活動為契機,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道路運輸管理,促進交通運輸發展,順利完成了上半年各項交通運輸工作目標任務。
一、上半年主要交通運輸工作完成情況及措施
今年以來,我市各項交通運輸工作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取得新突破。月,預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37521萬元,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70000萬元的53.6%,占上半年投資任務36800萬元的100.2%,超額完成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9935萬元,道路運輸設施設備累計完成投資17576萬元。二是運輸生產持續較快增長。月份,全市預計完成公路客運量368萬人、旅客周轉量49072萬人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0.51%和15.24%;完成公路貨運量890萬噸,貨物周轉量218469萬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1.39%和13.82%。月份,全市預計完成水運貨運量48.7萬噸,貨運周轉量30722萬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24%、34%。三是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好轉。全市縣鄉公路管理與公路、水路運輸以及局屬各單位無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我局與市人民政府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中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執行良好,沒有出現突破控制指標情況。同時,交通運輸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明顯加大,地方公路養護、交通行政執法、黨風廉政建設、交通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采取幾方面的措施:
(一)全面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項目建設
一是玉鐵高速公路北流段方面
該項目主線長16.01公里,連線長2.176公里,共18.186公里。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和協調做好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北流段建設工作,至6月底,北流段已完成1755畝征地任務,發放征地補償款4907萬元;已完成拆遷房屋280戶43315㎡,發放房屋拆遷及自行選址回建地補償費2636萬元,拆遷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單位全力推進北流段建設,已累計完成責任投資6860萬元,占年內責任投資2.625億元的26.1%。
2009年是交通運輸發展重要的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社會建設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做好今年交通運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大和*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大部門體制下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新機制,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努力提高“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做好交通運輸保障。
1月6日和12日,已分別召開了民航工作會議和郵政工作會議,對今年的民航、郵政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切實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這里,主要部署安排公路、水運的重點工作:
第一,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明確加快公路水運建設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對符合規劃的高速公路項目、沿海港口進出港航道和疏港通道項目以及內河國家高等級航道項目,建立項目前期工作儲備,在土地、資金、審批等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促進交通運輸大建設大發展。
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等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具備開工條件的國家高速公路項目盡快開工建設,重點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省際“斷頭路”、城際擴容路和重要疏港路建設,以及國家高速公路網主骨架項目建設。啟動《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工作,完成國家高速公路網疏港高速公路建設規劃、主要高速公路運輸通道擴容方案。完成國道網建設規劃、國道網調整工作和已建高速公路路線命名編號實施工作。加快國省干線公路網改造,啟動國道瓶頸路段建設規劃研究工作。加強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和綜合運輸樞紐建設。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等重點工程的前期工作。繼續加快國邊防公路建設。
推進沿海主要港口進出港航道和內河航道建設。加快調整老碼頭技術改造和老港區功能,促進港口持續發展和港城協調發展。加強沿海港口進出港航道、防波堤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繼續加強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推進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建設,加大中游河段系統整治的研究力度。繼續加強京杭運河改擴建、西江航運干線擴能、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和黑龍江航道建設。全面推行內河水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績效考核。
各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皖政辦〔*〕5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農村道路安全管理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1.完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組織體系。各區縣要成立由政府領導和公安、安監、交通、工商、國土、建設、規劃、教育、農機、司法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領導機構,負責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全面領導,制定總體工作意見、方案,明確各有關單位、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責任。同時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之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考核,進一步落實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明確縣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以及村委會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工作中的職責任務。按照“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層層負責的工作機制。2.建立農村地區道路交通管理協管員隊伍。在財政予以經費保障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農村地區專(兼)職交通協管員,有條件的可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協助交通民警加強農村地區及縣鄉公路、“村村通”公路的交通管理工作。同時,要建立一支村級信息員隊伍。各區、縣要在2009年9月底以前以行政村為單位聘請一名村干部或工作責任心強,有一定威望的同志為交通安全信息員,授予交通秩序協管、交通法規宣傳、路況信息收集報送、交通事故簡易調解、交警執法工作監督等職責,協助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擴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覆蓋面。3.建立和健全區縣、鄉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區縣、鄉鎮人民政府要配備專人負責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報送、事故通報、工作報告等制度,定期分析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研究問題,部署工作,綜合治理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大力推廣歙縣、徽州區“農網”建設經驗,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負責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網絡,使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覆蓋所有鄉鎮、行政村。區縣、鄉鎮兩級交通安全管理網絡應每季度舉行一次會議,及時交流信息,通報工作落實情況,研究解決交通安全突出問題,努力實現“降事故、保安全、保暢通”的總體目標。
二、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綜合力量建設4.提高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覆蓋面。要在綜合考慮轄區道路里程、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狀況以及公路路網建設規劃等情況的基礎上,以鄉鎮為依托,合理調整現有的交警中隊布局,科學設立鄉鎮交警中隊,擴大縣鄉道路管理的覆蓋面。確保在交通流量較大、機動車保有量較多的重點鄉鎮設立交警中隊,負責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5.落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項工作機制。各區縣要加大交警中隊基礎建設和科技裝備上的投入以及警力配備上的支持,進一步解決交警中隊基礎薄弱的問題。要認真落實農村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協作機制。充分發揮農村交通協管員作用,積極組織群眾搶救交通事故傷員和保護事故現場,并及時向公安交警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要強化公安與公路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建立和完善農村道路危險路段和隱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機制。6.開展農村派出所參與交通管理工作。要充分發揮農村公安派出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切實加強農村公安派出所與交警中隊的協調配合。要將農村派出所參與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納入執法質量及派出所等級評定考核范圍和考核內容。要充分整合鄉鎮治安巡邏隊和村治安巡邏組現有力量,在治安巡邏的同時開展交通安全工作,努力形成“交警管線、派出所管片、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大力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作7.各區縣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每年定期組織鄉鎮政府和公安、農機、交通、安全監管、建設、工商等部門,在縣鄉重點公路的重點路口、重點路段,聯合開展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拖拉機違法載人,騎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超員、超速,貨車超限超載,客運車輛非法營運、站外組客,無證駕駛、酒后駕駛、無牌無證及報廢車輛上道路行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要進一步加強重要時段、重點路段的管控。要針對農村春節、清明、端午和婚慶、葬禮以及農民趕集等重點時期,加強農村集貿、婚喪的客運、低速貨車等安全監管,嚴查嚴處酒后駕駛、客車超員和非客運車輛載客等違法行為,堅決杜絕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8.各區縣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安徽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規定,劃定公路兩側邊溝外緣,縣道不少于10米、鄉道不少于5米為建筑控制區,禁止在控制區內設置建筑物或者路面構筑物;嚴禁利用公路開展集市貿易,形成騎路集市。對歷史形成的穿過鎮區和村莊的二、三級公路,應通過村鎮規劃逐步調整,以避開鎮、村。要定期組織鄉鎮政府和公安、農機、交通、安全監管、建設、工商等部門,聯合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重點整治公路建筑控制區域違章建筑、騎路集市、打場曬糧和破壞道路設施行為。要組織鄉鎮政府和村委會,劃段包干、責任到人,及時制止、清理農村公路亂倒垃圾、堆放雜物和打場曬糧等行為,建立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農村道路良好的安全通行條件。9.各級教育部門要全面加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校車安全管理培訓,會同公安、交通、安全監管等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校車和學校租用車的管理,定期對校車和學校租用車的營運資質和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并對駕駛人資質、行駛時間、行駛路線、是否超員等情況進行逐項排查,將排查結果記入車輛檔案,建立校車管理檔案。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及時整改或取締,特別是要依法堅決取締“黑校車”。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要加強對學生上下學乘車的管理,確定專人負責,逐步建立幼兒和低年級學生校車教師跟車值班制度;要通過適當方式提醒家長加強對學生上下學乘車的監管,教育學生不要乘坐“黑校車”。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生上下課時校園周邊交通秩序的管理,嚴禁校車及短途客運車輛超員運輸。公安、教育部門要按照《公安機關維護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八條措施》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六條措施》的要求,繼續開展學校及周邊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強化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的落實。
四、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的源頭管理10.各區縣要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對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拖拉機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的清理整頓,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要依法查處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拖拉機、拖拉機變型運輸機的經營單位;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11.交通、農機、公安部門要嚴把駕駛員的教育、培訓、考試和審驗等關口,全面摸排和掌握農村機動車駕駛人、機動車的基本情況,分門別類建立臺賬。公安部門要力爭在今明兩年內完成縣級車輛管理所考試設施建設,落實摩托車、三輪汽車駕駛許可考試項目和標準,嚴把駕駛人源頭準入關。農機部門要嚴格拖拉機的注冊登記、安全技術檢驗、牌證核發等工作,不得給予不屬于拖拉機范疇的低速載貨汽車和不符合技術要求的拖拉機變型運輸機注冊登記、核發牌證;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加強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及其駕駛人的安全管理。各區、縣要加強縣級車輛管理所基礎建設,認真研究制定農村未上牌摩托車、拖拉機補辦注冊登記的處理意見和引導政策,進一步下放機動車和駕駛人管理權限,開展車管和農機部門下鄉服務;適當減免注冊登記費用,推行購車繳稅、注冊登記、檢測檢驗“一站式”服務,為群眾辦牌辦證提供便利,切實提高農村地區摩托車、拖拉機注冊登記率和檢驗率。12.交通部門要嚴把運輸市場準入關,加大對農村客運“三關一監督”(經營者市場準入關,車輛技術狀況關,營運駕駛員從業資格關,汽車客運站安全監督)工作力度,嚴格農村客運班線審批的管理,特別是嚴格審批夜間途經三級以下山區公路的客運班線,進一步引導農村客運經營者實行公司化經營,調整運力結構,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線的開行線路、班次,擴大客運班車的覆蓋面;鼓勵發展適合農村客運特點及市場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車,逐步提高車輛檔次,增強車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要會同公安等部門,加強客運場(站)的秩序整治,強化運輸市場管理,加大打擊非法營運等違法行為的力度,營造公平、有序、和諧的農村客運市場。
一、面臨形勢
分析當前閩北交通面臨的形勢,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
一是交通設施主干網絡初步形成。高速公路發展迅猛,目前全市有9條高速公路列入國高網或海西網,規劃總里程931.2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規劃里程的17.5%。其中,福銀高速公路*段已建成,浦南高速公路今年也可通車,武邵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其他各條高速公路也在積極開展前期工作。建成干線公路1370.735公里,閩北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間都有快速通道。硬化農村公路7447.82公里,全市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90.05%,有7個縣(市、區)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通村公路硬化任務。水運事業穩步發展,形成了以*為樞紐,向建溪和富屯溪輻射的“Y”字形格局。這些為閩北交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駕馭復雜和困難局面能力不斷提升。在這些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我們克服了資金難籌、項目難批、土地難征、人才難求等一系列困難,探索出了符合閩北實際的交通建設管理模式和辦法;在面對重大自然災害中,我們健全完善了抵御臺風、洪澇、冰凍等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總結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有了較強的應對能力;在處置交通行業突發事件中,我們主動履職,注重與各有關單位的密切協調,形成了一套化解矛盾的應對辦法和措施等。這些為我們迎接閩北交通新一輪發展高潮的到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是全系統凝聚力和創造力顯著增強。這些年,我們以充當閩北躍升發展急先鋒為使命,以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大局為責任,以修橋鋪路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為榮譽,全系統呈現出“修路修德、造橋造福、干事干凈、創業創新”的良好風尚。這種使命、責任、榮譽和風氣使得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得到明顯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這些為閩北交通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年是實施交通“十一五”規劃沖刺年。全縣交通行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和縣第十二屆三次黨代會及十六屆五次人代會精神,以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道路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位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圍繞上述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點,全力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公路建設。積極爭取上級計劃、資金支持,完成新增通鄉水泥(油)路項目續建9.9公里。完成國家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項目33.8公里,其中年續建26.1公里,新建項目7.7公里。
渡改橋建設。加大青龍鎮三孜江大橋和黃龍鎮雞足灘大橋建設的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力爭年內完工通車;做好牡丹亭中橋開工的各項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市養公路建設:協助做好X369信豐—池江公路建設和余—崇線縣城段路面改造工作。
水毀農村公路建設。通過多渠道落實養護資金和水毀資金,全面搶修完農村水毀公路,使大部分的水毀路段得到全面修復,實現全縣農村公路安全通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