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期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我國醫學期刊的現狀
1.1數量與品種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統計,目前我國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有4386種,其中醫學期刊949種,占總數的21.64%,這足以說明醫學期刊在我國科技期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有的醫學期刊分為綜合性、學術性、技術性、檢索性和科普性5大類;涉及到醫藥衛生科技的各個領域,形成了“中華”系列、“中國”系列、“學報”系列、“實用”系列、“國外醫學”系列”等多系列的局面。
1.2總體質量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醫學期刊的質量在穩步提高。從學術水平看,在1997年被引頻次最高的100種科技期刊中[1],醫學期刊占29種;在1997年影響因子最高的150種科技期刊中[2],醫學期刊占20種。從編輯質量看,多數醫學期刊基本執行了國家頒布的有關標準,部分或全部地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從出版質量看,各刊幾乎均已采用電腦排版和較先進的印刷工藝及較好的紙張,做到了文字清楚、版面整潔。
1.3編輯隊伍據統計,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已有數萬人[3],其中不乏政治素質高、事業心強、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精通業務、樂于奉獻者,一支新型的精通現代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業務,掌握最新醫學知識和市場運營理念的的醫學編輯隊伍正在形成。
1.4管理工作為了保證科技期刊的健康發展,國家科學技術部(原國家科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全國性自然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試行稿)》、《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等[4]。在日常工作中,醫學期刊主管部門不是只負責審批新刊的創辦和現刊的變動,而是對醫學期刊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如定期對醫學期刊主編進行崗位培訓,組織醫學期刊自查工作,對出版單位的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扶持、協助主辦單位為出版單位,提供或籌措資金、購置設備等。
2我國醫學期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學圖書期刊信息工作有著浩如煙海的醫學藏書,各種類型的醫學期刊資料,以及新型的醫學信息載體,匯成了一個浩瀚無際的知識海洋,在這個海洋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醫學知識供人們探求、獵取。發展醫學圖書期刊信息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醫學圖書期刊信息工作在改革大潮下的新方向、新內容及發展趨勢;醫學圖書期刊與情報信息的社會化問題;醫學情報系統的設計、運行與評估;電子計算機、光盤、聲像、通訊網絡、縮微復制等新技術在醫學圖書情報信息工作中的應用。
(二)醫學圖書期刊信息工作怎樣才能更好地為醫療、教學、科研服務:醫學情報信息與我國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方針政策;繼續醫學教育、用戶教育、醫學圖書情報業務教育等工作的現狀、特點。
(三)醫學圖書情報信息工作的組織管理;醫學圖書期刊信息工作用戶與情報需求問題;醫學圖書期刊資料的業務工作管理、保護技術;醫學圖書期刊情報網絡化建設,醫學情報檔案工作。
(四)醫學圖書期刊在促進醫學科技成果的社會化、商品化中的作用;醫學圖書期刊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二、圖書期刊管理工作在醫院發展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提高和普及,數字化、網絡化給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模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對醫學期刊數字出版的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使其能充分利用數字傳播的優勢,擴大期刊的影響力。
【關鍵詞】數字化;出版;醫學期刊
目前,網絡化和數字化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且影響力在不斷增強。作為學術科研信息及成果、傳播、交流和推廣平臺的科技期刊,同樣也進入到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借助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成熟發展和急速擴張,整個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模式和流程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1]。目前,科技期刊的出版雖然仍是傳統模式占據主流,但數字出版的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2]。2014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了《2013—201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2014年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為3387.7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33.36%;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在新聞出版產業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到了17.1%[3]。醫學期刊是醫學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醫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期刊登載內容專業性強,信息更新及時,受眾群眾教育程度較高,能更好地適應醫學期刊的數字化出版,數字化出版是醫學期刊發展的必然趨勢。
1醫學期刊數字出版目前存在的問題
1.1版權保護難度大
數字技術使作品的復制、整合、傳播更加簡便,導致版權保護較為困難。目前,我國保護數字化出版產權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導致作者、期刊的利益無法保障,知識產權的糾紛日益增多,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注。
一、從國內數據評價指標分析
專業性醫學期刊與綜合性醫學期刊的側重點專業性醫學期刊注重論文學術研究價值,側重該領域最新成果的發表,注重編委會專家的組稿價值,因而自由來稿較少,多向學科領域帶頭人約稿,刊登論文量較少,單篇論文學術質量較高,以數據庫的評價指標來看,專業性醫學期刊更注重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國家級基金比、省級基金論文比等)等,從國內重要數據庫來看,亦是更加重視期刊刊登論文的被引指標。例如,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等,從CSCD2015—2016年度的新增的評價指標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引影響因子、他引頻次、EigenfactorScore、ArticleInfluenceScore、擴散因子、優秀指數、論文利用指數、互引指數,[1]這8個新增指標都是針對論文的被引來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的。而綜合性醫學期刊如何才能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呢?從本質來看,綜合性醫學期刊更注重的是學術傳播范圍,對臨床醫學工作者的實際應用價值,在編輯部組稿的前體下,接受大量作者的自由來稿,為廣大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從國內重要數據庫的評價指標來看,web下載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學術影響力傳播情況。從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與2011版比較,web下載量權重系數從0.03上升至0.05,RCCSE2015—2016與2013—2014比較,Web即年下載率權重系數從0.0496上升至0.0501,可以看出數據庫對期刊網絡傳播情況也是逐年重視。
二、綜合性醫學期刊品牌建設措施的選擇
(一)微博、微信推送擴大綜合性醫學期刊影響力
綜合性醫學期刊需要建立品牌戰略,在如今新媒體盛行的情況下,采用多種媒體方式傳播學術研究成果,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推送最新的實用性強的臨床工作研究內容,收集與醫學領域相關的信息報道推送給讀者,使關注該期刊的讀者不僅能閱讀到適合日常工作的值得借鑒的臨床經驗,也能了解最新的醫學動態。從而吸引各個領域的醫學工作者閱讀所刊載的論文。這點對綜合性醫學期刊或者專業醫學刊物都是一樣的,如《中華消化雜志》借助丁香園網站醫學專業會員匯聚的優勢,開設了丁香客微博官方主頁,初步建立了一個有活力、高效率的線上交流平臺,通過微博平臺讓臨床醫師及時了解到消化領域的發展動態,拉近了讀者和作者間的距離,提高了雜志知名度。《國際檢驗醫學雜志》在大渝網舉辦的“2015重慶十大微信公眾號評選”活動中獲得微信公眾號(媒體類)第一名。經過專家對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閱讀量、服務能力的評比,入圍決賽,獲得了12196票的支持。這得力于《國際檢驗醫學雜志》微信平臺除了向公眾推送該雜志的相關信息報道外,主要還推送了檢驗信息、醫療信息、檢驗前言、檢驗技術、檢驗考試、專家論點、專家風采、行業動態等最新資訊,從而提升了其全國影響力。
(二)郵件營銷增加綜合性醫學期刊影響力
〔摘要〕從職業倫理的概念及其理論核心入手,探討了醫學期刊編輯職業倫理存在和構建的意義,提出醫學期刊編輯的職業倫理有利于正確認識醫學編輯的道德問題,有利于促進醫學期刊編輯對職業角色的定位,有利于醫學編輯職業行為的標準化建設和醫學期刊編輯的素質培養。
職業倫理[1]是關于從事一定職業的群體或個人所應具備的總體性的倫理規范和價值要求,是蘊含在人們職業活動中的倫理關系、倫理意識、倫理準則與倫理活動的總和。醫學期刊編輯職業倫理是對于從事醫學編輯工作的群體或個人的一些總體性的價值要求。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從社會倫理學的角度分析,職業倫理是一種特殊的倫理立法,由其確立職業的倫理規范及價值觀問題。他告訴人們在從業過程中,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觀,應該如何評判自身行為規范的真與假、對與錯、合理合法與違紀違法、高尚與卑劣等等。倫理學在醫學研究領域,對醫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對醫學專業期刊的編輯工作也產生了影響,對于醫學編輯職業倫理的探討就是這一影響的體現。
醫學期刊編輯工作中如何適應形勢的變化,按職業倫理學要求進行日常工作,從而推動我國醫學編輯職業走上符合倫理原則的良性發展軌道,并促進醫學編輯職業與國際接軌,是醫學期刊編輯工作者面臨的新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醫學編輯,職業倫理正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1.醫學期刊編輯的職業倫理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醫學編輯的道德問題
醫學編輯職業倫理是醫學編輯從業者對具有總體性的社會倫理和社會主導價值觀的遵循,其與職業道德的個體性和主觀性形成了對照。在社會化和市場化趨勢日益凸顯的現今社會,對于職業倫理的要求較之職業道德,將更為迫切和必要,因為職業倫理與職業道德相比更加全面和具有操作性。在以往的認識中,我們都認為醫學編輯工作的職業性質與業務操作是兩個認識范疇,在由此產生的醫學編輯職業道德規范中,奉獻美德是編輯專業特點所要求的工作態度和道德境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但是如果我們把奉獻美德這種主觀評價當做編輯職業道德的核心精神來強調的話,恰恰忽略了編輯職業道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應強調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觀念。醫學編輯職業道德的核心精神不能游離于其職業性質,由于社會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決定編輯職業行為的因素很多,比如說選稿、定稿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單是從稿件、工作本身而來的,單從奉獻這個角度從職業道德上評價其倫理是非,既有失公正也脫離實際,同時對醫學編輯的職業化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那么,職業倫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倫理立法被我們認識,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能單從職業道德這個主觀層面上確立職業的倫理規范及價值觀問題。職業倫理存在的必要性恰恰在于著力解決職業領域內的倫理失范和價值混亂問題。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由于編輯職業的特殊性質,在編輯職業道德上強調社會責任意識才是首要的。時下醫學編輯職業面對的道德困惑很難回避,針對醫學編輯職業道德的社會指責明顯增多,這一問題引起我們對編輯職業道德的反思,強調以社會責任意識為核心的編輯職業道德和以職業倫理為準則的操守觀念,有助于增強編輯人員自我制約的能力[2],促進醫學編輯、作者、相關醫學專業領域的人員正確認識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學編輯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