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水資源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白洋淀濕地所面臨的問題
就目前白洋淀濕地的現狀來講,白洋淀濕地正在收到巨大的生態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氣候的不斷變化以及人類對于環境、資源的過渡開發,造成了白洋淀濕地的進水量不斷的減少,并且濕地內的水質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使得白洋淀濕地的生態功能也發生了嚴重的降低。白洋淀濕地具有“華北明珠”之稱,但是由于連續多年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與破壞,白洋淀濕地已經逐漸的失去了原有的光環,原來的濕地特色已經不復存在。由于白洋淀濕地受到的污染嚴重,使得其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并且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珍貴的生物也已經大量的滅絕。白洋淀濕地的生態環境已經由原來的流動態的環境向封閉或是半封閉的環境轉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洋淀濕地已經由生命力較強的湖泊逐漸向死亡湖泊發展。
2、白洋淀水資源的承載力
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的概念是在二十年前提出的,但是并沒有對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進行統一的定義。通過對不同種類的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定義進行綜合分析后可以得出,在對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進行定義劉字威的時候主要涉及到以下幾方面:(1)水資源的承載力其主體是水資源;(2)水資源的承載力其客體是人類所生存的社會經濟系統以及生態環境系統;(3)并且水資源的承載力主要具有一定的空間、時間屬性。對于白洋淀的生態系統來講,其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需要更加重視濕地的生態環境。其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探索怎樣找到維護濕地生態環境的是資源。而對于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白洋淀濕地來講,特別是在海河流域異常缺水的情況下,同時南水被調的工程還沒有全線貫通的情況下,白洋淀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主要是指可以確保白洋淀濕地具有正常生態環境的一種支持生態系統進行正常運轉的一種能力。通俗的來講,所謂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主要就是只維持白洋淀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并不是用來支撐白洋淀周邊的工業發展的。白洋淀濕地承載能力的主體是水資源,承載對象主要是指客體的生態環境,確保白洋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的重要組成是水,白洋淀濕地生態系統進行良性循環,可以有效的推動華北平原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可以大量的投入資金,可以通過在生態系統的內部增加節水設備,以及采取夸地區的補水措施在補償白洋淀流域內的水資源不足,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白洋淀濕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這樣可以有效推動白洋淀濕地生態系統的優良循環。
3、白洋淀水體污染的防止辦法
3.1白洋淀水體污染的工程措施
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框架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應從“面上”開展水資源論證,充分考慮區域水資源條件、開發利用現狀和承載能力,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間的關系,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中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和事物,降低或消除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良影響。在相關論證導則、技術導則和規劃環評條例等技術指導下,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規劃總體目標和原則的合理性、水資源條件的制約性、用水格局的完善性、配置方案的協調性、水環境保護的可實現性和補償補救措施的可行性,進行詳細的論證分析?!端娊ㄔO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525-2011),強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水資源總體論證應從工程概況、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分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論證、取水和退水影響分析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進行充分論證分析,建立區域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建設方案。
二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實例分析
1工程概況
為緩解綏陽縣中心城區近期城市生活用水嚴重缺水問題,擬在綏陽縣洋川鎮團山村的石梁河上游修建團山水庫。水庫壩址距綏陽縣城17k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4.7km2,多年平均徑流量922萬m3;水庫校核(P=0.2%)洪水位918.62m,設計(P=2.0%)洪水位917.41m,正常蓄水位915.00m,死水位886.00m;水庫總庫容721萬m3,正常蓄水位庫容571萬m3,死庫容30萬m3,興利庫容541萬m3,庫容系數58.7%,屬多年調節水庫。
2分析范圍及論證范圍團山水庫分析
1我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1.1給水配件閥壓力過大
在建筑給水排水的工程建設中,如果給水配件閥壓力過大,已經超出了流出水頭的實際流水量,那么在一定時間內,給水配件實際流出的水量就會遠遠大過與配件額定出水量的最高值。超壓流出會嚴重的影響給水系統關于水量正常的、合理的分配,造成無效用水量的增加,這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過大的水壓會是水龍頭在打開和關閉的過程中因為壓力的過大造成水擊或者管道發生振動,加速閥門、水龍頭等配件的磨損,使其使用壽命大打折扣,而且管道連接處會因為長期的振動影響發生松動而漏水,使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加重。
1.2廢水不能有效利用
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生產活動的增加,造成了生活和生產中污水和廢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廢水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回收,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直接導致水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城市生產的廢水排放,一般排放量很大,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水資源浪費也很嚴重。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城市廢水加以處理,使其水質指標達到排放的標準要求,不僅對環境保護有利,而且通過一定的措施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可有效的降低水資源的浪費。
1.3管道和配件老化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法律循環經濟
論文摘要:水是萬物之源,然而,在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我國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鹽須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改革、完善我國現行水資源保護制度,為水資源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和其他一切生物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環境要素。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特別是在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下。我國的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十分嚴重,使得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國七大重點流域有機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斷面為三類水質,21,6,為四類水質,6,9,為五類水質,13,8,為五類以上水質,主要湖泊富養營化問題突出,城市地下水50,以上受到嚴重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流水質90,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仍將是我國水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同時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
要解決日益嚴峻的人水之爭,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除了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法律的協凋、平衡與保障更是不可缺少,在新的形式下,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建立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對水資源保護的意義
循環經濟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之后,在少數發達國家中出現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此后為許多國家所接受和倡導。循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其基本內涵是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要求首先是在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講求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以減少資源的投入,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其次是對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體現回收再使用和循環利用的原則,達到廢棄物的資源化,最后是對不能循環再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其不對環境帶來污染。具體到水資源的保護,是指在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盡量減少水資源的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循環經濟將水資源保護從傳統的“末端治理”引向“源頭治理”、“污染預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解決水資源日益短缺、水污染日益嚴重的這一迫在眉睫的重大難題,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建設節水型社會,目前,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60,,發達國家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一般在90,以上,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國等先進國家的8倍。若2030年和2050年全國廢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80,和95,,則污水再生量將達到680億m3—850億m3和1000億一1450億m3,將大大緩解未來我國水資源緊張狀況并改善環境。因此,要有效保護水資源,應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于水資源保護立法,讓其成為被社會普遍接受、有效運轉的制度。為我國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公共資源糾紛問題
一個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筆者認為,要想深入研究清楚黑樹林的水資源糾紛問題,離不開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新制度經濟學的一些重要概念,以便我們在這一視角下挖掘黑樹林水資源糾紛的解決方法。其次,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
1新制度經濟學的一些重要概念
1.1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新制度
經濟學的產生被認為是起于1937年美國經濟學家科斯發表的《廠商的性質》一文,但是新制度經濟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是在20世紀下半期。有學者為了把它區別于19世紀形成的美國制度學派及后來的新制度學派(也叫新制度主義),而把它稱為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派以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來分析制度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而制度學派及新制度學派是批判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正統分析方法的,它們是“作為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對立面出現的”。我們都知道,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經濟人”,即每個人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原則。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假設雖然延續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但是它關于人的假設是從實際的人出發來研究,即受到現實生活中制度的制約條件下的活動,因為“更接近現實的人”。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科斯在回答企業起源的問題時提出了“交易費用”這個概念,他認為,每種經濟活動的資源配置都需要發現價格、簽訂合同等等,資源的配置由市場決定,而市場由價格機制決定,這就必然產生一定的交易費用。企業作為一種市場制度,它的產生是為了降低經濟過程中交易費用,起到了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因此,科斯揭示了交易成本和制度的某種內在聯系。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對交易費用進行了定義,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是指為獲取準確的市場信息所需付出費用以及談判與契約的費用。威廉姆森認為交易費用是事先交易成本和簽訂契約后的一系列費用。如今,交易費用泛指一切與交易相關的費用。
1.2科斯定理與產權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