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數量經濟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馬太效應——西部經濟技術
開發區制度創新問題分析筆者對除重慶市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西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新疆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奎屯一獨山子”技術經濟開發區以外的22個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北京市等地的47個東部經濟術開發區在2009年和2010年的各項經濟指標作了直觀的比較研究。(1)從地區生產總值看,2009年和2010年,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無論是在總量上還是平均值都顯著高于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總量上,前者分別是后者的6.4倍和6.5倍;從平均值看,前者分別是后者的3倍和3.O3倍。這說明,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總值除了在數量上與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存在明顯的差距外,在增長速度上也略遜一籌。另外,在工業增加值方面,從總量上看,前者分別是后者的6.63倍和6.2倍;從平均值看,前者分別是后者的3.11倍和2.9倍;而第三產業增加值,前者分別是后者的7.02倍和8.12倍和3.3倍和3.8倍。(2)從財政收入和稅收收人看,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樣高于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尤其是在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收入方面,東部同比增長了24.16%,西部卻同比下降了37.82%。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從外資企業的數量看,東部明顯多于西部;另一方面,從外資企業的創稅能力看,東部明顯優于西部。不論哪一方面,都說明外資企業更青睞于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3)從進、出口總額看,東、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差距都在十幾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方面,東部同比增長了21.34%。西部同比下降了69.25%;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東部增長了39.38%,西部的增長也高達102.33%。由此不難發現,東、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都需求大量的高技術產品,但是,由于西部地區的基數較小,所以隨著高新技術產品需求的增多其增長率較高;而增長率較高的背后是西部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供給能力不足,只能依賴進口,即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遠遠落后于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意味著,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先進技術的創新、引進落后于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東、西部相比,西部在技術方面不具有任何優勢。(4)2009年和2010年,東部47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歷年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金額、歷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分別是西部2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10.6倍和15.06倍、19.64倍、11.87倍;19.09倍和18.49倍。說明西部在利用外資總量上與東部的差距巨大;歷年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金額東部分別是西部的19.64倍和11.87倍,說明西部在吸引外資方面有所進步,但是,歷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西部同比只增加了18.37%,2009年、2010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卻同比下降了15.17%,說明西部近兩年留住外資的能力在下降,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即使是能夠吸引外資進入,但由于種種原因卻不能留下外資。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雖然西部增速稍快于東部,但在東部強大的基數下,平均看來,東部依然是西部的1.88倍和1.84倍??偟貋碚f,相較于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更能吸引外資。(5)平均來看,東部近兩年新批準設立的企業數量分別是西部的1.38倍和1.8倍,尤其是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前者同比增長了6.3%,后者卻同比下降了28.7%。從表面上看,東部比西部更能吸引資本投入,但其實質是東部的市場比西部更為活躍、制度更為完善。(6)從年末地區從業人員數量看,東部近兩年來就業人數分別是557.3萬人和612.38萬人,同比增長了9.88%;而西部則分別是112.79萬人和121.49萬人,增長了7.71%。這一方面說明東部的市場容量大于西部;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東部更能吸引人才。從整體規模上看,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相較于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資本、技術、市場、人才等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方面都明顯處于劣勢。
無論是在地區生產總值,還是財政、稅收,或者企業數量、市場容量、人員數量等基數上,西部都明顯落后于東部。從增長率看,西部也落后于東部。雖然在增長率上西部高于東部,但是在影響經濟增長的外商投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等方面的增長率上,東部明顯高于西部,西部甚至出現了嚴重的負增長。從發展趨勢看,東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利用外資和高新技術方面卻越來越差。東、西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出現了好的更好、差的越差的“馬太效應”。
二、進退維谷——西部經濟技術
開發區制度創新原因分析戴維斯和諾思認為,制度創新主體根據成本效益分析進行權衡,如果出現預期的凈收益超過預期成本,制度就會被創新,反之,則不會被創新。戴維斯和諾思把制度創新的全過程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一是形成“第一行動集團”階段。所謂“第一行動集團”是指那些能夠預見潛在市場經濟利益,并認識到只要進行制度創新就能夠獲得潛在利益的人,其中包括制度創新的決策者、首創者和推動人,他們中至少有一個成員是熊彼特所說的那種敢于冒風險的有敏銳觀察力和組織能力的從事創新的“企業家”。二是“第一行動集團”提出制度創新方案的階段?!暗谝恍袆蛹瘓F”首先提出制度創新方案,再進入下一階段的創新活動。三是“第一行動集團”對提出的各種創新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的階段。四是形成“第二行動集團”階段。所謂“第二行動集團”是指在制度創新過程中協助“第一行動集團”獲得經濟利益的組織和個人?!暗诙袆蛹瘓F”既可以是政府機構,也可以是民間組織和個人。五是“第一行動集團”和“第二行動集團”協作努力,實施制度并將制度創新變為現實的階段①。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設置實際上是一項制度創新的過程。
一、顧客分類的意義
怎樣測評產品(服務)顧客滿意度(指數)呢?我們認為,關鍵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測評產品(服務)的顧客滿意度;二是如何確定權數。具體地講,有顧客滿意度調查表的設計、調查顧客的選取、調查表的回收率和有效率,以及權數的確定等。這里我們只討論調查顧客的選取問題,毫無疑問,按隨機原則調查顧客。但我們認為,在實際中為了保證調查顧客的廣泛代表性、降低抽樣誤差,以期盡可能地反映真實的顧客滿意度,應將顧客分類,分別按隨機原則從每一類顧客中抽取一部分進行調查。根據不同的產品(服務),有不同的顧客的分類。如顧客可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收入、居住地區等分類,也可按專業與非專業、消費時間長短、目標與非目標顧客等分類。在此基礎上,調查的結果還應通過統計顯著性檢驗,測評出來的顧客滿意度(指數)才有意義。
二、顧客滿意度測評基礎技術
一般地講,從調查項目及其調查內容兩個層次來測評某一產品(服務)的顧客滿意度。由各調查內容的滿意度加權就得到某一調查項目的滿意度,再由各調查項目的滿意度加權就得到該產品(服務)的滿意度。這里,我們不再討論這個問題(注:參見劉宇:《顧客滿意度測評方法》,《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第2期。)。但從中我們發現,顧客滿意度的測評基礎技術集中地體現在一種產品(服務)就某一項調查內容的測評技術上。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區分不同的類別顧客的評價,二是不同類別顧客評價的綜合(注:這里,不考慮調查表的設計等其他問題,并假定調查表有足夠大的回收率。)。這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不失一般性,我們將顧客分為兩類:顧客Ⅰ和顧客Ⅱ。對每一項調查內容,我們將顧客的評價分為六個等級:很滿意、滿意、較滿意、較不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并且規定它們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0~100分、80~90分、70~80分、60~70分、50~60分、40~50分。顯然,不同類別顧客的評價受自身的狀況影響,如不同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地區、不同性別的顧客對同一調查內容的評價會因自己的偏好而存在主觀上的差異。因此,在調查中要區分不同類別的顧客,并且這種區分要符合實際,要有區分度,這就是技術(注:這種技術相對比較簡單,這里不予討論,而主要討論測評的綜合技術。)。同時,還要保證每個類別顧客都有足夠多的顧客被調查。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測評的滿意度結果符合實際,也有利于產品(服務)生產(提供)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假設就某一調查內容,調查N個顧客的結果,見列聯表1,6個評價等級對應的評價(平均)分數,見表2。
表1N個顧客調查的關聯表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統計工作會議精神和局黨組提出的20*年*市統計工作思路,進一步推進全市依法統計,保障統計工作順利進行,根據省統計局《浙江省統計稽查暫行規定》、《20*年全省統計稽查工作計劃》和國家統計局辦公室《關于做好20*年統計法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計劃。
一、稽查對象
20*年以來未被檢查過或者群眾反映有涉嫌統計違法問題的地方、部門和統計單位。
稽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鄉鎮一級報送給經貿部門的工業總產值、投資額數據,金融、石油、煙草系統統計單位報送的單位從業人員和從業人員勞動報酬數據,限額以上餐飲業統計單位上報的營業收入數據以及群眾舉報或平時掌握統計數據質量有問題的部門、單位等。
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擴大統計稽點范圍。
二、稽查數量
改革和建設波翻浪涌。站在時代的潮頭。我們要積極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走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檔案信息特別是經濟技術檔案信息將在市場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是政府各主管部門轉變職能的需要。實桿政企分開后,政產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各級主管部門的檔案室應當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企業做好“信息引導”,提供信息服務;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也應當把開發檔案信息,特別是經濟技術檔案信息作為轉變職能的一個改革措施。去年以來,福建省檔案局努力從具體的業務指導中擺脫出來,在全省開展了“創優增效”活動、根據申報的108項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成果統計,玲淞年度共創造直接經濟效豁2胡花無。福建省檔案局終于走出了一條開發服務價新路。
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是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需要。目前檔案部門也存在著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與社會和經濟建設脫節的問題。1992年7月福建省檔案學會成立了福建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開發中心,一年來這個中心發展了100多個企業和科技事業單位成為網絡成員,編印了戈檔案片息井扮分刊贊和滾市場竹別報道》周報,積極開展信息芡流和咨詢、巾介服務,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實踐證明,設立專門機構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可以達到司志提出的“把人員精減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既改善機關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又使大批人才轉移到第三產業和其他需要加強的工作崗位上去,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的要求。經濟技術檔案信息保密成分較少,保密期限較短,同時還具有商品屬性和現實使用價值,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可以收取一定的報酬。開發機構可以辦成企業或半企業性質的經濟實體。這徉。檔案部門便可由純消耗部門轉變成為增效部門。同付。抄出一部分工作人員從事信息產業,也可以丫”惰簡機鉤創造一定的條件。
當前,開發經濟技才檔案信息具有較好的內外部環境。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企業和科技事業芭位走向市場,第三產業乃至第四產業迅速發展·檔案干部隊伍走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大力開發經濟技術檔案有了廣泛的信息需求條件。另一方面,各級擋案部門特別是企業和科技事業單位的檔案館、室收藏了大量的經濟技術檔案,有效地開發這一信息資源可以促進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大。
其次,《檔案法》頒布實施以來:特別是企業和科技事業單位開展檔案管理升級活動以來,檔案工作的條件和檔案管理狀況有了很大改菩,大部分單位實現了檔案的集中統一管理,有的還實現了檔案、圖書、資料信急一杭允管理,許多單位購置了計算機,復印機等設備井發經濟拉術檔案信息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第三,檔案部門開發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還具有現實性綜合性強和網絡廣的特點。企業和科技事業單位的檔案室貼近生產和科研第,線,他們了解第一線的信息需求。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專門的信息開發機構統籌組織這些單位開發檔案信息,并開展信息的亡流究運用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網絡遍布省內省外,將較欠地擴展信息的網羅度,組成龐大的信息供求系統,發揮獨特的整體效應。這是一些單一的專業系統或政府的信息服務機構所不及的。福建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開發中心至今年9月已編印了21期《市場特別報道》,內容涉及科研機構的技術和企業的閑置設備轉讓信息,產品供應信息,技術人員尋求兼職信息,產品、技術需求信息和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信息等等·這些信息發揮了較大作用,特別是在大型企業、科研部門向中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轉讓設備、產品和技術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最近,福建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開發中心又在福建化纖化工廠和福建省測繪資料中心等單位開展了檔案信息進入市場的試點工作,召開了試點工作現場會和信息會、展示交易會。一些廠長、經理都主動報名參加會議。促進檔案信息進入市場是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創優增效”活動的拓展和深化,使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開發工作有了更加切實的進展。為了總結經驗,福建經濟技術檔案信息開發中心編輯出版了《在大潮面前—一福建省檔案信息開發工作概覽》一書,以指導全省檔案信息開發工作,并為全國的檔案信息開發工作提供參考。
科學發展觀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的基本原則。作為國有煤炭企業,如何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和經濟組織,其最終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就國有煤炭企業來講,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和有效途徑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提高煤炭產量;二是降低生產成本;再就是抓住市場機遇,適時調整煤炭價格,增加煤炭銷量。也就是說,制約煤炭企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歸根到底取決于“采場”和“市場”兩大不確定因素。這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必須正確面對和解決的課題。從近年來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看,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采場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尤其是1998年至2000年煤炭行業三年困難時期,由于受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很多煤炭企業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有的甚至頻臨破產。面對市場帶來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怎樣才能增強國有煤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抓住戰略機遇期,把加快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第一要務,用戰略的眼光來發展和規劃企業。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采場,科學組織生產,既保證正常的生產接續,又保證資源的戰略儲備;另一方面,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合理調整煤炭產品結構,最大限度地適應市場變化規律;再就是,要本著多業并舉的發展態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特別是發展具有發展潛力的骨干項目和拳頭產品,不斷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安全與生產的關系。當前,煤炭市場正處于穩定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無論從企業發展需要看,還是從市場機遇看,發揮能力,開足馬力,抓住時機多出煤、多創效益,在指導思想上都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煤礦的特點所決定的。按照國家規定,任何沒有安全保證的煤炭企業,最終將被依法強制淘汰出局。因此在安全無事故的前提下多出煤、多出效益,是煤炭行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也是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只有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堅持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不生產,保安全多超產,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這一企業最終目標。
當前與長遠的關系。作為生產和經營一次性能源的煤炭企業,從建設到投產、繁榮、衰老、直至報廢,這一過程具有其不可更改的客觀性。但是只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投入與效益、主業與副業等各種關系,企業就可以人為的延長壽命,保持穩定持續的發展態勢。就當前我們白莊礦來講,正處于建礦以來發展的頂峰時期,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全面發展,項項經濟指標創出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特別是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1~9月份完成利潤6090萬元,這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盡管如此,礦黨政班子仍然保持清醒頭腦,堅持理性思維,沒有把眼光局限在當前,而是定位在企業的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上,提出了“提升主業、壯大非煤、煤電一體、興礦富民、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實施“3612”工程后三年的發展目標和辦好電廠建設、村莊搬遷、-430延伸工程“三件大事”,較好地把企業發展的短、中、長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前來講,煤炭市場形勢比較穩定,煤價持續攀升,發展勢頭迅猛,是發展調整的良好機遇期。我們只有盡快把效益工程、重點項目搶上去,才能保持企業的發展后勁,奠定企業的發展基礎。
質量與效益的關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作為煤炭企業來講,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等任何時候都要加強,特別要把安全質量建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安全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現代煤礦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提高經濟效益與促進深化改革的基礎和保證。沒有穩定良好的安全形勢,是無法推動發展的,也談不上提高經濟效益,更談不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抓住安全就抓住了效益。而這一切都要靠過硬的工程質量來保證。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雙基”建設的要求,狠抓質量標準化建設,大力提升礦井質量標準化水平,以優良的安全質量保安全、促生產,夯實企業發展基礎。還要依據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市場急需的優質產品,增加煤炭品種和品牌,并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潔凈煤技術。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斷推動管理創新,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進程,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