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現代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因地制宜進行音樂教學
蔡元培在音樂教育的方法上主張靈活自然,不要機械刻板。他說:“兒童本喜自由嬉唱,現在的學校內,卻多照日本式用1234567等,填了譜,不管有無意義,教兒童去唱。這樣完全和兒童天真天籟相反。……實則我們中國,也有簫、笛等簡單的樂器,何嘗不可用?不要事事模仿人家,終不免帶著機械性質,于美育上,就不可算是真美。”也就是要求搞音樂教育的人,要從兒童的天性出發,遵循音樂教育的規律,根據我國自己的國情,因地制宜地用民族樂器代替西洋樂器進行音樂教學。
2.力求音樂課程體現出是培養聽覺的音樂藝術
黃自深信在適當的環境與訓練中可以發揮人愛好音樂的天性,欣賞的目的在于保持這種天性并發展它,同時也體現出一種生活的需要。而欣賞又分為: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理智的欣賞三種層次。豐子愷也提出“宜以聲樂為基礎,以器樂為本體”的觀點,并主張在小學階段以訓練唱歌為主,到了初中階段就可以在兼顧唱歌的基礎上,適當地兼修一些器樂,以提高學生器樂的鑒賞能力。他說:“藝術必以感覺為主而思慮為賓,藝術的美主要在于感覺上,思慮僅為其輔助。……至于音樂則本質上與思慮關系更少,幾乎全是感覺的事業了。”他們都主張用感覺去理解音樂,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在激起感情共鳴的同時,使學生獲得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3.音樂課程教學側重不同
曾志曾說:“既用西譜矣,而不知樂典,不知教授法則,教授者無從下手。”因此從他參與學堂樂歌的活動開始,就在理論工作方面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他認為:“樂典者,樂之法也。不知其法,豈可事其事?即或事之,失一己之名譽猶小,遺后學之誤訛大也。”他編撰的《唱歌教授法》《風琴練習法》《樂典大意》《和聲略意》等是我國最早問世的音樂教學法及音樂技術知識方面的論著。
一、在音樂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軟件技術的必要性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正在抑制著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傳統教學比較傾向于音樂基礎技術的灌輸,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散,使學生們喪失了音樂創作的思維,學生學習音樂的思維變得傳統而又單一,不能體現出音樂教學的特點。而在音樂教學中引進現代教育軟件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體現出了開展音樂教學新模式的必要性。
二、我國音樂教學引入現代教育軟件技術的急迫性
現代教育軟件技術是利用現代的教育理論以及先進的軟件技術,對音樂教學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并對音樂教學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音樂教學的高效性。現在主要應用在音樂教學中的現代教育軟件技術有:模擬數字音像技術、數字化音樂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等,作為一種新型的音樂教育模式,對于音樂教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實中仍有很多的問題是新的音樂教育模式不能得以實現,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機構對新的音樂教育模式沒有足夠的思想認識
由于各部門和機構沒有足夠的思想認識,所以導致了音樂教育新模式在課程的設置上、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師資力量的培訓都沒有相應的保障,各個機構也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導致了現代化教育模式與傳統音樂教育模式不能進行接軌。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小學音樂教學,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現代教育技術改進了小學音樂教學環境,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手段。同時,新穎的教學模式也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音樂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使小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得到提升。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音樂課堂情境,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度,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活躍的思維。而歡快的課堂氣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教師應該在生活中多注意相關音樂教學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對音樂素材進行認真的研究、篩選,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取音樂素材。教師可以利用動畫、音樂、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比如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提前制作一組動畫,動畫中有被獵人追趕驚慌逃跑的小兔,有大鹿透過窗子向外張望的情景。通過動畫的演示,能夠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兔被獵人追趕慌忙驚嚇的心情,在學習演唱歌曲時能夠更好地對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進行表達。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在音樂課堂中進行互動來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課堂互動能夠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因此,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組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之間互動,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多項互動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歌唱比賽。在同學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卡拉ok互唱互比,看誰得的分數高。利用學生不甘落后的精神,刺激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游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拔蘿卜》的音樂游戲,由一個同學扮演老爺爺,其他同學分別扮演老奶奶和各種小動物,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生以飽滿的情緒表演和歌唱。音樂游戲有效地激發了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拉近了音樂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改善了教師傳統的教學形式,使音樂知識通過視頻和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不容易聽懂的知識點,用形象生動的方式和直觀的效果展示給大家,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講《新疆是個好地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從網上下載一段介紹新疆的風光、物產的短片,并配合《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拉木汗》等新疆民歌,使學生在欣賞新疆優美音樂的同時,對歌曲的創作地有所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表達的內容涵義,深化對樂曲的理解,明白為什么說新疆是個好地方。現代的教育技術融入小學音樂課堂,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把傳統的“要我學”轉變成現在的“我要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整個課堂教學手段及內容都要為學生這個主體服務,教師組織、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如在歌曲《小紅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智能語音系統。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范唱,讓學生欣賞歌曲的同時,熟悉作品的節奏和旋律,理解歌詞大意。然后教師使用智能語音教具平臺,由學生試唱并使用智能語音軟件進行錄制,利用軟件的對比功能將學生的試唱與原唱加以比較,讓學生評價自己演唱時的優點,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原唱反復練習加以修正。在整個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合理使用現代技術,不斷改進教學方式
一、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近年來,教師的專業成長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為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如組織老師參加的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中國)“攜手助學”創新教師培訓項目等。學校還開展了校本技能培訓課程,通過參加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學習培訓,特別是參加校本培訓,音樂老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他們能輕松駕馭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和網絡技術,為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供強大的技能支撐。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探討
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時展的要求。對于如何整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降低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興趣,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做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音樂課堂創設情境
創建高效音樂課堂創設恰當的課堂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對學生的認知態度、認知能力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是取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學生情感高漲和歡欣鼓舞之時往往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音樂教師對音樂課堂教學情境的渲染有著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為創設好教學情境,音樂教師應認真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現行高師音樂教育與音樂教學“層面”現象突出
對于大部分從事教育的人員來說,對音樂教育與音樂教學有著相對深入的認知和把握.然而,由于個體所理解與接納知識與思維有著差異,對于所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選擇性整合,從而,出現諸多混亂與不足,誠然,也存在著相關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音樂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一個分支,有著“教”與“育”的雙重功能與價值“.教”則體現在對音樂音符、音色、音律的調動與生成,或者說創造性的傳播與傳導.對于學習者來說,既是客體,同時,也是主體,是知識與技能所面對的客體,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漸近的轉化成為自身記憶體系中的一個知識或技能.教學人員則起到傳業、受業、修正學生所學知識的功能,同時,教學人員對學生個體特質、品質的培養的功用,更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個體的心理性獲得與社會化能力大部分源于教師的傳授.對于音樂學科來說,“師徒制”一直成為傳授技能的主體形式.縱使班級化程度較大,但從知識與技能學習的角度上來說,“一對一”的傳播功能不但毫不消弱,而且,隨著現代音樂節奏的快速發展,而導致教師的主導性作用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師者,授業,是成為教師的基本能力.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授業的前提下,有較好的表現能力才能進行授業,否則,是無法通過其他途徑進行體現的.現行的音樂教學則出現一種誤區,音樂教學替代音樂教育,而使得教學人員與學習人員成為一種類商品關系,甚至部分教師以類商品的方式擴大師生之間的距離“.上課來,下課走”,上課過程中“,只講授,無互動”.對學生學習效果或者心理接受能力毫不關心,以職業的方式完成音樂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因喜愛音樂而進行音樂系班進行學習,而因為音樂課的學習而厭煩音樂,對音樂失去原有的興趣.歸結起來“,誰之過”,音樂教師個體應難以擺脫其關系.
2“師德”是完成音樂教育教學基石
從主體范疇上來講,音樂教育的操作層面要遠大于音樂教學.然而,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核心,這二者的關系則不證自明.對于現行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來說,重要的不是富于音樂才能的人才的缺乏,而根本問題是在于,當下教師道德與思想觀念出現急劇的變更.但是,可以毫不客氣的講,失去師德的教育與教育,則一切教育與教學可能劃歸為原點.由于道德防守的失范,在工作態度、敬業精神以及對學習者的培養方式,都會受到影響.教師作為能力的傳授者,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個體工作量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時間內,給予個體學習者的傳播與傳授是可以發生量多或量少的種種行為,甚至,在這一時期無所作為,置學生于自悟或自學的過程中.學習的自我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也可能獲得成就.然而,缺少富于責任感教學人員的指導和幫協,其成才與產能過程將會被大大增長,而影響著個體的發展與社會貢獻能力.唯有教學人員有著良好的“道德風范”與職業操守,才能防范于部分個體走入岐途.尤其是對于大多數個體來說的,音樂教育的外放型給教學人員與學習人員以更多的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缺少職業道德或基本道德的個體,在音樂教育或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有失倫理與社會規范的行為,給教師或音樂群體帶來相對負面的影響.故此,對于高等師范類院校的音樂教育與教學來說,其重要把握的前提下,要掌握與培養高師音樂教育與音樂學習者的基本道德與職業道德,同時,給予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監督和社會反饋,使個體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與社會過程中,培養一種儒家風范,“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行音樂學習與創造.
3改善現行“重現代,輕傳統曲目”的教學思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閑暇時間日益增加.音樂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現代流行音樂.從社會到學院,從學院到社會,有學者將音樂的學習歸結為,學院派與民間派.然而,學術上劃分僅是一種結構,更多的強調其重點.事實上,學院也好,民間也罷,都不是孤立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相互包含與相互影響的.民間歌曲有現代流向的轉型,而現代流行曲目有著傳統曲目的元素.然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現行有高師院校的音樂教學人員對現代曲調的強調作為首位,尤其是對部分以現代曲目為發展前景的學習人員.這樣,在學習者的后續學習與創造的過程中,則表現出個體學習者的音樂素養相對淡薄,所學音樂知識可能達到專,而難于認識深,因為,有部分知識系統的缺乏,而使學習個體在創造與展演的過程中,難于以多種手法與方式進行.從學習者發展的角度上來說,高師院校教學人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則有著一定的培養理念的問題.因此,在現實教學理念中,應該注意到教學中培養理念的方向問題.對于學生的基礎內容來講,應當全面化培養,有現代曲目的專修,也要對傳統曲目的注重.給學生以后續發展創造的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僵化于個體學習框架內.在音樂學習后期,可能成為發聲機或傳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