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學生工作意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和會議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經研究,提出2013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制度。各學校要完善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認真履職、協調配合、齊抓共管、責任到人,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順利開展,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
二、度重視,做好招標
縣營養改善計劃辦公室(以下簡稱“縣營養辦”),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的領導下,按照《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方案(試行)》,汲取2013年實施“蛋奶模式”的經驗,本著“營養、安全”的原則,按國家資助標準每生每天3元,配合相關部門搞好供餐所需營養品采購工作(政府公開采購)。2013年我縣供餐模式為:“牛奶<200ml>+雞蛋<50g>+面包<50g>”(單周一三五牛奶+雞蛋,二四牛奶+面包;雙周一三五牛奶+面包,二四牛奶+雞蛋;2013年春期雙周五多喝一盒牛奶;2013年秋期每周五多吃一個面包<50g>)。牛奶中標企業為: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雞蛋、面包中標企業為:省虹名商貿有限公司。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學生“蛋奶工程”安全工作
市93名學生在食用寶雞“人人高”乳制品公司生產的奶制品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相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惡心、頭痛、腹痛、嘔吐和發燒等癥狀。給我縣“蛋奶工程”安全實施敲響了警鐘。各鄉鎮、有關部門和各學校要深刻吸取這兩起事件的教訓,舉一反三,警鐘長鳴,清醒認識學生“蛋奶工程”安全實施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抓好學校學生“蛋奶工程”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理念,認真研究加強學校“蛋奶工程”安全的工作措施,切實做好學校學生“蛋奶工程”安全工作。
二、嚴把六個關口。確保“蛋奶工程”食品安全
1嚴格食品采購關。牛奶是省上指定合格食品廠家之一的銀橋奶廠生產的銀橋牌221ml純牛奶;面包是一鳴食品廠生產的一鳴牌75克面包;雞蛋必須有縣檢疫部門出具產品檢疫合格證才予以接收。任何學校和個人均不得私自采購“蛋奶工程”食品。各級各校“蛋奶工程”食品采購必須是縣上公開招標的中標供應商。
2嚴格食品配送關。當面查驗食品保質期、食品出廠家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嚴禁委托中間方或其他人代送食品,蛋奶工程”食品供貨商必須直接將食品配送到校。否有食品檢驗檢疫報告。供貨商和學校食品專管人員交、接食品資料一定要填寫齊全,包括食品生產日期、送到日期、食品數量、食用到期日期等資料,并簽名認可。
3嚴格食品儲藏關。專用儲藏室必須配備必需的防盜、防火、防潮、防鼠設施。食品出入庫記錄要齊全詳實,蛋奶工程”食品必須存放在專用儲藏室。必須有專職的蛋奶工程”管理員。儲藏室的食品要擺放整齊、規范合理、及時清庫和盤庫。絕不允許出現食品亂堆亂放、霉變過期的現象發生。
加強素質教育從娃娃抓起,這是不容置疑的,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只有放手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學生在切身體驗社會環境的同時增強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對現象的鑒別能力,但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思想觀念沒有成熟,自制能力不強,所以在從事社會實踐過程中要采取全面參與、適度引導、加強監管的有效措施,不能因為怕學生沾染惡習就制止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這樣難免因噎廢食。也不能在從事社會實踐中對于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照單全收,這就直接犯了“拿來主義”的錯誤。
一是要鼓勵中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全面參與。社會發展變化雖然是紛繁復雜的過程,但對學生的施教過程必須全面詳盡,認識是表面現象,認知需要一個過程,讓學生全面參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學生都有一個表象認知,這樣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從而將好壞區別開來對待。片面的只讓學生看到好的方面,在學生心中就會產生一切都很美好的錯誤認識,一旦有不好的現象出現,學生則會感覺到強大的反差,會有極大的挫敗感和失落感,甚至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經不起挫折和失敗。反之,一味進行反面教育,就會導致學生對社會發展產生厭倦之感,打消了學生的進取熱情和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尤其在當今社會,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涌現,讓學生全面了解社會本質,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組織溝通協調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及早掌握人際交往技巧,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大有好處。
二是要進行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中的適度引導。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全面參與,但不能放任自流。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心理日漸成熟的關鍵成長階段,對社會現象的鑒別判斷能力還沒有達到獨立程度,在社會實踐中聽之任之往往會導致學生不辨美丑、不分善惡,特別是對某種具有吸引力的不良習慣缺乏自控抵制能力,久而久之容易導致青少年養成一些壞習氣和壞毛病。這就要求在學生從事社會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進行適度引導,為學生提供鑒別依據,使他們在實踐中把握尺度和分寸,充分認識到什么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進而對新事物、新知識的接受有選擇性。尤其是近幾年來,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發展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也常有許多關于青少年癡迷網絡游戲甚至走向極端的事例屢見報端,這就為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敲響了警鐘。適度引導,一方面要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或獵奇心理,讓他們接觸,并通過適當的方法使之感覺到錯誤的危害程度,使他們自覺具備防范意識。另一方面要通過文明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來加強學生德育教育,使他們能夠在健康成長中充分具備抵制不良誘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是要加強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中的管理措施。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活動過程中,學校、老師、家庭、社會要形成有效的四位一體監管模式,對學生的參與過程要有計劃、有步驟,將學生可能接觸到的實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可能遇見的社會現象采取相應的辦法進行正確引導。不但要學校和教師加強監管,家長也要在學生的社會實踐后,認真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做到及時與學校教師進行溝通,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學生全面參與過程中為學生筑牢一道“防火墻”。形形色色的社會背景對青少年成長過程的誘惑力非常大,對學生教育不能放松警惕性,尤其是青少年,學校和家庭聯動,及時溝通信息,加強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的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通過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保障。
一是突出規劃引導。明確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方向。制定出臺《年市大學生村官發展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村官分類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大學生村官培養舉措、流動目標,使大學生村官培養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根據大學生村官不同的氣質特點、專業特長和發展潛力,將他分為社會管理型、創業富民型、服務三農型、黨政后備型等四種類型,實施分類培養,強化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生涯設計,把大學生村官的專業優勢與任職地產業優勢、潛能素質與崗位要求結合起來,讓大學生村官的優勢、熱情得到更好發揮。
二是突出培訓提升。夯實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基礎。堅持按需施教、差別培訓,一方面是開展縱向分層培訓。將大學生村官納入各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明確培訓主體和責任。市級重點培訓擔任村“兩委”正職和創業有成的大學生村官,縣(區)重點開展大學生村官崗位培訓,鄉鎮重點做好大學生村官日常幫帶和階段性工作培訓。另一方面是開展橫向分類培訓。先后舉辦16期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科學發展能力培訓班,幫助社會管理型大學生村官提升綜合協調和處理村級復雜事務能力;先后舉辦23期SYBIYB等創業培訓班,組織三批大學生村官到雨潤集團開展體驗式培訓,幫助創業富民型大學生村官提升創業能力;舉辦56期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班、科技知識普及班,引導服務三農型大學生村官發揮專業特長,開展實用技術推廣、送戲下鄉、扶弱助殘等活動;幫助綜合素質全面、具有一定領導潛能的黨政后備型大學生村官,提升理論素養和領導水平。
三是突出實踐鍛煉。提升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能力。努力創設鍛煉平臺,不斷提升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能力。一是結對跟班鍛煉。安排400名“雙強”村黨支部書記與大學生村官結對,提高大學生村官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探索大學生村官互助成長機制,安排業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優秀大學生村官與新選聘大學生村官結對共建,幫助他盡快融入農村、開展工作。二是上掛學習鍛煉。大力推行“1+X以村為主、上掛鍛煉培養模式,分期分批選派大學生村官到縣鄉機關、事業單位進行“輪崗”進修”信訪、治安、拆遷安置、招商引資等急難險重崗位接受歷練,讓大學生村官直接負責一件實事,獨立解決一件難事,牽頭完成一件大事,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三是拓崗復合鍛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設崗定責的同時,村級服務中心設立大學生村官“為民服務崗”積極引導他發揮有知識、懂法律等優勢,結合農民群眾需求開展社會服務行動,引導當好遠程教育管理員、關愛留守陪護員、民事調解員。
四是突出競爭擇優。構建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機制。按照大學生村官“五條出路”要求,構建流得動的競爭激勵機制。一是公推公選—把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選拔上去。采取公推公選的方式將在創業富民中涌現出來的帶頭致富強、帶領致富強,且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大學生村官選進村(居)兩委”班子,鄉鎮干部補缺優先選用大學生村官。二是定向招錄—把考核合格、表現優秀的大學生村官輸送出去。協調事業單位定向招聘大學生村官,同時,積極與大型國企、民企聯系,舉行面向大學生村官專場招聘會。三是傾斜政策—把懂經營、善管理的大學生村官留下來。采取多予、少取、放寬、放活的工作方針,鼓勵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單體創業、抱團創業或者聯合創業。
市在拓寬大學生村官流動通道方面創新了路徑:一是培養了一批“雙強型”村干部。136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居)兩委”正職,通過五年來的實踐。640人進入村(居)兩委”班子。二是培養了一批鄉鎮黨政后備干部。結合鄉鎮黨委換屆,81名大學生“村官”選拔進入鄉鎮黨政班子、紀委班子,有5人擔任縣直群團部門班子成員,另有135人進入公務員隊伍。三是培養了一批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骨干。全市有110多名大學生村官先后進入市委農工辦農村經濟管理站、市信訪接待中心、縣城管局等市縣區事業單位工作。四是培養了一批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創建大學生“村官”資源市場和“村官”人才體系,先后向江蘇雨潤集團、江蘇洋河集團、民豐銀行等非公有制企業、國有企業輸送了85名大學生“村官”。
為加強對大學生村干部的培養,使一批優秀青年干部在共青團工作崗位上得到鍛煉,進一步做好基層團干隊伍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努力開創我鎮農村共青團工作新局面。
根據總書記在與部分團十六大代表座談重要講話精神和團十六大精神,按照江西省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要求,近日,州市委組織部、團州市委在全市下發《關于實施大學生村干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工作意見》,為全面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兼任團支部書記工作,市委組織部、團市委采取五項措施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工作的落實,并著重抓好大學生村官的能力鍛煉與素質培養,我鎮黨委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市組織部的文件要求,努力使大學生村官在我鎮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扎實的鍛煉,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一是根據縣委組織部文件精神、我鎮黨委結合村團支部工作的實際,安排大學生村干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崗位職務。原村團支部書記空缺或者團支書年齡在28周歲以上,今年又接收了大學生村干部的村,原則上安排大學生村干部兼任村團支部書記。
二是我鎮認真做好不再適合擔任團支書的現任專職村團支部書記的轉崗工作。按照團中央關于基層團委負責人年齡原則上不超過28周歲和逐步提高學歷層次等方面的有關要求,有計劃的對現任專職村團支部書記中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者安排好轉崗,并安排大學生村干部兼任,原兼任團支書的村“兩委”干部不再兼任。
三是我鎮團委高度重視對兼任村團支部書記的大學生村干部的培養教育工作。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制定相應的共青團業務培訓計劃;信豐縣委深入基層,實地指導村級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幫助大學生村干部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提高實際工作水平;鎮團委加強與村團支部的聯系,研究解決當前村級共青團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切實解決大學生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四是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團支書的管理。對擔任村團支部書記的大學生村干部,除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進行正常的管理考核外,要求每位大學生村干部在每年12月底前向縣委組織部、團縣委報送個人思想和工作總結書面材料。縣委組織部、團縣委每年要結合年度考核對大學生村干部任職期間的表現進行一次全面考核,并進行評先評優。縣委組織部、團縣委每年要將大學生村干部情況匯總后向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