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學術英語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
語言和內容是評判一篇英語論文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但是,寫作格式規范與否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衡量標準。因此,規范英語論文的格式,使之與國際學術慣例接軌,對我們從事英語教學,英語論文寫作,參加出國英語考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英語論文寫作規范隨學科不同而各有所異,本文擬就人文類學科英語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概述美國教育界、學術界通行的人文類英語論文寫作規范,以供讀者參考、仿效。
一、英語論文的標題
一篇較長的英語論文(如英語畢業論文)一般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一行標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打印紙全長的三分之一,與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三、第四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該篇英語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734或BritishNovel)。打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學生而言,如果英語論文篇幅較短,亦可不做標題頁(及提綱頁),而將標題頁的內容打在正文第一頁的左上方。第一行為作者姓名,與打印紙頂端距離約為2.5cm,以下各行依次為教師學銜和姓、課程編號(或名稱)及日期;各行左邊上下對齊,并留出2.5cm左右的頁邊空白(下同)。接下來便是論文標題及正文(日期與標題之間及標題與正文第一行之間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語論文提綱
摘要:
語言和內容是評判一篇英語論文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但是,寫作格式規范與否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衡量標準。因此,規范英語論文的格式,使之與國際學術慣例接軌,對我們從事英語教學,英語論文寫作,參加出國英語考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英語論文寫作規范隨學科不同而各有所異,本文擬就人文類學科英語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概述美國教育界、學術界通行的人文類英語論文寫作規范,以供讀者參考、仿效。
一、英語論文的標題
一篇較長的英語論文(如英語畢業論文)一般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一行標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打印紙全長的三分之一,與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三、第四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該篇英語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734或BritishNovel)。打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學生而言,如果英語論文篇幅較短,亦可不做標題頁(及提綱頁),而將標題頁的內容打在正文第一頁的左上方。第一行為作者姓名,與打印紙頂端距離約為2.5cm,以下各行依次為教師學銜和姓、課程編號(或名稱)及日期;各行左邊上下對齊,并留出2.5cm左右的頁邊空白(下同)。接下來便是論文標題及正文(日期與標題之間及標題與正文第一行之間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語論文提綱
一、知識是對信息的理解、習得和儲存
談到知識必然要涉及到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性。言據性(evidentiality)理論正是研究人們對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程度在語言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說話人對所述命題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程度與語言編碼之間的對應關系,是學術論文中常用的言語證據手段。[1]言據性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Chafe(切夫)[2]對言據性的分類如表1:
本文將主要依據Chafe的框架,并根據學術語篇的特點以及具體語言分析的可操作性,考察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手段的使用狀況。研究旨在回答下列問題:(1)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手段的使用與論文質量之間是否相關?(2)大學生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成份習得的發展有何特點?(3)本研究結果對我國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有何啟發意義?
二、研究設計
所得數據來自國內某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共60篇,每篇約3000~4000字左右,是從137篇畢業論文中隨機選出。選擇本科生畢業論文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畢業論文在某種意義上是學術研究論文的習作,學術論文講求言之有據,可以預期會出現較多的言據性手段;其次,本科生畢業論文應該具有較多的大學生中介語特征,因而可以展現更多的大學生在論文規范方面的習得過程。全部論文由4~5位專業教師組成的評審組依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評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鑒于不及格者人數較少而不具代表性,樣本主要從其余四個等級抽取。優、良等級中抽取30篇作為高分組,中、及格等級中抽取30篇作為低分組。參照言據性手段分類表,將每個樣本中出現的言據性成分作手工統計歸類并進行相關分析。為保證統計頻率的內在效度,我們采用了Chafe[2]、胡壯麟[3]等的計算方式,即按每1000字內使用的言據性手段來統計言據性手段的使用頻率,以避免因文章長短而導致的統計誤差。
三、結果與討論
[摘要]分析經貿類論文英語摘要的及物性、語態、語氣和主位結構等語篇特征,可以揭示其文體特點,幫助論文作者從語義內容的組織上把握語篇的宏觀體裁結構。
[關鍵詞]經貿類論文;英文摘要;語篇特征
一、研究背景
經貿類英語作為科技英語的一種,比起其他學科英語發展較晚,進步也較慢。對經貿類英語的研究鮮有發表,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角度對其做的研究更是歷歷可數。本文應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對8篇經貿類論文摘要的小句的及物性、語態、語氣和主位結構進行分析,目的在于把握語篇經貿類論文摘要的語篇特征。
二、數據和分析方法
為了保證本項研究的可靠性,我們分別從5種知名經貿類期刊:《國際貿易問題》;《貿易經濟商業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財貿經濟》;《國際經貿探索》分別選出8篇2006年和2007發表的論文的摘要,涉及內容盡量全面,包括: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學、營銷學等。本文應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對8篇經貿類論文摘要的小句的及物性、語態、語氣和主位結構進行分析。
1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學科特點
(1)環境工程專業英語一般安排在本科生第三學年,由于總課時數的限制,目前大多數學校僅設置32學時。相對于基礎英語和專業課程,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課時安排是十分緊張的,在這樣一個有限的課時里,教學內容的安排一定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
(2)相對于基礎英語教學,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相對枯燥乏味,大量的專業詞匯和嚴謹的邏輯關系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專業英語的學習受制于基礎英語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水平,特別是基礎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會更為吃力。
2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傳統教學模式
一般為選定一些本專業的英語文獻或者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授課老師帶領學生逐句翻譯,背誦生詞;考試一般為常用詞匯、語句的翻譯,命題短文的撰寫。教學模式相對死板,缺乏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