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專科學習計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兩大層級高等教育(5級和6級)自然銜接
俄羅斯人秉持“大職業教育”的理念,將整個高等教育視為職業教育。事實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頒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目前俄羅斯人心目中的高等職業教育和大學后職業教育②就是俄羅斯普通高等教育。而狹義的高等職業教育在俄羅斯卻被劃人中等職業教育的范疇。俄羅斯中等職業教育分為基礎型和提高型兩種。其中,提高型中等職業教育僅達到專科層次。因此,俄羅斯不同層級高等教育(即5級和6級教育)的銜接,實際上只是普通高等教育內部層級間的銜接,因為狹義的高等職業教育只達到專科層次。那么,5級和6級教育如何銜接呢?從制度建設來看,普通綜合大學(和專業大學)、專業學院、研究型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都提供5級教育。其中,普通綜合大學(和專業大學)(此類大學重點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和少量的大學后職業教育)、專業學院重點提供5A教育,即以提供本科教育④為主、副博士教育為輔;研究型大學也提供5A教育,但重點實施6級教育(副博士教育);高等專科學校則提供基礎型和提高型中等職業教育,其中提高型中等職業教育相當于5B教育。5A和6級教育同屬于普通高等教育,5B則是類型不同的高等職業教育。研究型大學、普通綜合大學(和專業大學)、專業學院等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士學習期限為4年,碩士和文憑專家在學士基礎上再學習1~2年。在制度建設上,這些院校形成階梯式交疊,即普通綜合大學(和專業大學)、專業學院與研究型大學前4年或前6年的教育相通,達到學士或碩士(和文憑專家)教育層次;研究型大學與普通綜合大學(和專業大學)、專業學院相交疊,并向上延伸幾年,達到副博士或科學博士教育層次。就課程設置而言,為了保證教育體系的統一性,俄羅斯政府通過法律、決議等各種政策法規從培養目標到具體的教育標準(包括基本教學大綱、必修課程、學習期限等)對各級高等教育均做了詳細的規定,使得5級和6級教育問以及這兩大層級內部各小層級教育間的課程銜接都極為緊密。
在培養目標方面,《俄嘶聯邦教育法》規定,高等職業教育的宗旨為“培養和再培養相應水平的專門人才,滿足個人在中等(完全)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上的加深和提高教育程度的需求”;大學后職業教育能“為公民提供在高等教育基礎上提高教育程度學術水平和教學技能水平的可能”J。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又是由三級不同但又相互連續的教育組成。根據《俄羅斯聯邦關于建立高等教育多級結構的暫行規定》,第一級教育包含在第二級教育之中,是第二級教育的前兩年階段;第二級教育是“為個人提供掌握關于人、社會、歷史、文化和科學知識體系的可能性。同時提供獲得基本的自然科學素養和相關職業基礎知識的可能性”4;第三級教育是在第二級教育的基礎上,以“培養能獨立從事創造性職業活動的專家為目的”。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內部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教育的培養目標緊密銜接,并隨著教育層級的提高而逐步深化,大學后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相互銜接,并在高等職業教育基礎上有所提升。總體而言,層級越高,培養目標逐漸從基礎型、專業型向研究型方向發展,一層扣一層,層層遞進。在教育標準方面,為確保高等職業教育及大學后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教育系統的前后連貫和有效銜接,俄羅斯聯邦政府分別制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及大學后職業教育標準。此標準包括聯邦標準和民族地區標準兩部分。其中,聯邦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和大學后職業教育標準均包含了基本教學大綱的一般要求、基本教學大綱必修課的最低要求、學習期限、畢業生培養內容與水平的最低要求等方面的內容。以1994年8月俄羅斯聯邦政府批準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國家教育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為例,該《標準》規定:在基本教學大綱的一般要求上,高等職業教育第一級“是不完全高等教育,由高等學校根據不低于高等教育前兩年教學量的部分基礎職業教育大綱進行”l5J,高等職業教育第二級是高等學校按照基礎職業教育大綱實施的,高等職業教育第三級分碩士和專家培養兩種。碩士培養是高等學校按照基礎職業教育大綱實施的,即大綱由相應方向的學士教學大綱和第三級碩士教學大綱構成,專家則按另一種基礎職業教育大綱,即按現行的分專業培養“文憑專門人才”的教學大綱實施培養。根據《標準》的規定,“基礎職業教育大綱應包括人文、社會、經濟、自然、科學等一般科學性質的學科,也應包括具有職業用途的一般職業學科、專業學科和實習。教學標準期限不應少于四年”;第三級碩士的基礎職業教育課程除基礎職業教育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外,還包括不少于兩年的專業培養,即“實習、畢業生的科研和科學一教育學活動,教學一般標準時間不少于六年”;第三級專家的基礎職業教育課程包括“一般人文、社會一經濟的、自然科學的學科、一般職業學科,還有畢業生各種職業活動所規定的專業及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培養”。
在基本教學大綱必修課的最低要求上,《標準》規定,“高等職業教育每一級的基礎職業教育課程必修內容由高等職業教育國家教育標準的聯邦因素確定”,具體為:“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職業教育課程應規定學生學習如下必修學科:(1)一般人文和社會~經濟學科;(2)數學和一般自然科學學科;(3)一般職業學科(供該專業方向或專業培養用的);(4)專業學科”。總之,《高等職業教育國家教育標準》以法令的形式規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多級結構,以及各層級、各方向和專業畢業生培養內容與水平的最低要求。大學后職業教育標準也以法令的形式做了類似的規定。而高等職業教育和大學后職業教育的銜接問題,另有專門的文件規定。例如,《俄羅斯聯邦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1993年8月10日第42號決議的附件》指出:“高等學校有權把碩士畢業考試結果作為研究生考試的成績。學習碩士課程的學生可以被允許進行副博士最低限度的考試。”4由此可見,除了高等職業教育和大學后職業教育各自課程都有統一的國家教育標準外,兩者間又通過暢通升學途徑、互認考試成績實現自然過渡。
下面以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自然資源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學士、碩士、文憑專家和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設置為實例來詳細說明。從該專業“學士”和“文憑專家”的教學計劃中不難發現,在基礎課程中,人文學與社會經濟學8門必修課程、普通數學與自然科學9門必修課和2門選修課,以及每門課程所需修習的學時數完全相同,“學士”教學計劃中的5門選修課,在“文憑專家”教學計劃中除了1門選修課外,其余的均為必修課。在專業基礎課中,“學士”教學計劃有l9門主修科目,“文憑專家”教學計劃有21門主修科目,其中有15門相同,占專業基礎課主修科目的3/4,只是有些科目的學時數有所區別而已,如大氣層理論、水圈理論、生命安全、生態管理及市場營銷等。在專業課中,“文憑專家”教學計劃中所有專業方向共同的專業主修科目在“學士”教學計劃中均有,不過某些科目的學時要求略有不同。此外,“學士”教學計劃中還有2門可供選擇的選修科目,“文憑專家”教學計劃沒有選修課。但是,“文憑專家”教學計劃比“學士”教學計劃多出了具體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如環境資源管理方向專業課程6門,限制選修課1門,選修課3門。
總之,兩種教學計劃需共同修習的課程有44門,完成相同課程所需的學時,學士為6680學時,占總數7776學時(不計培訓實踐6周,國家考試1周,論文撰寫4周)的85.91%;文憑專家為6944學時,占總數8694學時(不計培訓實踐30周,國家考試2周和論文撰寫12周)的79.87%J。就“碩士”和“文憑專家”的教學計劃而言,由于碩士是在學士基礎上再學習兩年方可獲得的,將“碩士”和“文憑專家”相當年級的課程進行比較,不難發現,碩士階段仍開設哲學自然科學、外(俄)語等基礎課程,“文憑專家”教學計劃中的相當年級不再開設此類課程。此外,碩士階段開設的專業課程比“文憑專家”相當年級所開設的專業方向課程更偏向基礎和理論性,如方法論研究、地球生態學、生物惡化生態學、工程及生態學等課程。同為“自然資源管理”專業,碩士教學計劃僅有一套,而在“文憑專家”教學計劃中卻細分出“環境資源管理”、“生態監控”、“生態中的管理和營銷”以及“自然資源利用”四個不同方向。但各個專業方向課程的修習時間不多,總共僅為1060學時,占所需修習課程總學時的12.18%。碩士教學計劃中課程學習和科研時間大致各半,而“文憑專家”教學計劃中實踐培訓時間多達30周(相當于1620學時),占教學計劃學時總數11080學時的14.62%]。副博士教育階段(相當于歐美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學習計劃規定了要修習歷史和哲學、外語等基礎課程,但分別僅為100學時,其職業性科目(含專業性科目)、教學法等分別為480學時、100學時,并從選修科目(共500學時)中選修300學時,約占個人學習計劃總時間7560學時的14.29%;科研總時間為6480學時(120周),占個人學習計劃總時間7560學時的85.71%66]。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場競爭實質上就是技術與人才的競爭。我們應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國家有關法律和部門法規為工作指南,遵循醫學科學發展及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加大科研、重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力度,實現科教興院,推進我院醫學科技進步,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一、科研管理
2004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本系統出現了科研熱,對這種不太正常的現象,應該根據《市醫學科研管理暫行辦法》加以實事求是的管理,既要鼓勵重點人才、中青年醫務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又要從課題立項、文獻檢索、實施進度、原始材料審查等方面嚴格按制度辦理,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正常功能,杜絕一些違規操作和草率鑒定的怪現象,使科研成果真正能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提高社會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和經濟效益。對2004年由###科技局和科技局立項的9個課題進行篩選,對有實用性、條件成熟、創新性較強的課題重點扶持,從科研設計、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創新點進行把關,成熟一個、鑒定一個,并追綜成果評獎和應用情況。對有苗頭的好課題協助進行設計、立項,并做好服務工作。鼓勵撰寫醫學論文,尤其是原創性論文,爭取在中華系列雜志和國內名刊上發表。對論文原始材料加強審查,原始材料不真實的不同意發稿。
二、專科建設
2002年我院雖申報了科的重點學科,但未能獲得通過,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專科建設方面與周邊兄弟醫院存在的差距,并由此差距導致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巨大差距。從情況來看,我院邁上了專科建設的快車道,但在管理上要規范,科室要有年度計劃,醫院與科室要簽定合同,并在考核中體現,要以形成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標。
對引進的新技術項目,經對先進性、可操作性進行論證,對條件成熟的,尤其是填補省市空白的項目重點扶持,協助臨床科室做好相關工作。
一、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促“四風”問題有效解決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院召開了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通過邀請黨校老師做專題報告、收看“最美鄉村醫生頒獎晚會”、組織科室中層干部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加強職工的正面思想教育。印發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集中學習計劃、工作日程推進表,建全組織領導機構,開辟學習園地,并以宣傳櫥窗、LED為平臺,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
二、狠抓醫療業務內涵建設,提升醫院整體服務功能
一是抓業務學習與培訓。采取“派出去,請進來”和在院內舉辦學術講座、開展“三基三嚴”技能培訓等措施,提高醫護專業人員技術水平。二是抓醫療文書書寫與質量管理。醫院各職管科室堅持每周至少一次的業務查房制度,全面督導醫護病歷書寫質量。通過檢查督導,有效提高了病歷書寫合格率。三是抓特色專科與醫療安全。認真抓好專科專病內涵建設,按照專科專病建設標準,不斷增加病材積累,裝備醫療設備,完善技術資料,上報驗收報告。四是抓科研課題與新技術項目。為了促進業務技術的提高,積極申報科研課題,引進新技術、新項目。
三、抓好醫院規范化建設,為二甲醫院復審奠定基礎
按照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整體工作部署,突出抓好醫院規范化建設工作,印發專門文件,健全組織機構,把二級中醫醫院規范化建設標準中的有關任務指標全部分解到各個科室,做到任務到科、責任到人,齊抓共管,扎實推進。主管科室對照考核細則,深入一線檢查督促,把在檢查中存在的9大問題疏理分類,立行立改,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力爭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200/年上半年,是我校各項事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新成立的宣傳統戰處迎接挑戰的時期。近三個月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努力學習、扎實工作,初步打開了學校宣傳統戰工作局面。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制度,加強自身建設
1、結合本部門工作,加強理論學習,及時與市委宣傳部等上級部門溝通信息,并到理工大學、職業學院等考察學習,以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2、制定了部門職責和人員崗位職責,圍繞學校和本部門工作,明確責任,分工協作。
3、制定下發《宣傳統戰處年度工作計劃》,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宣傳工作管理的暫行規定》等四個規定,規范了學校宣傳管理工作。
4、實行每周五碰頭制度,總結一周工作,查缺補漏,并列出下周工作計劃要點。
【關鍵詞】專科護士培養實踐效果評價
專科護士(clinicalnursespcialist,CNS)最早出現于美國,是指在某一特殊或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的專家型護士。特定專科護士工作定位主要限定在專科,除具備一般護理知識、技能外,經特殊崗位的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獲得特殊崗位實踐能力[1]。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2002年始建立和發展手術室專科護士制度,經過6年的實踐發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和口碑。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手術室人員總配置:浙江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手術室共有護理人員80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占1.25%;主管護師23人,占28.75%;護師32人,占40.00%;護士25人,占31.25%。專科手術組人員配置:抽調具有五年及以上工作資質的手術室護理人員,占總人數的58.75%(不包括術前準備、術后恢復室人員及門診手術室人員)。
1.2方法
1.2.1相關專科設置根據邵逸夫醫院外科手術相關特點,將護理人員分為10組,分別為普外科組、腦外科組、胸外科組、骨科組、泌尿外科組、五官科組、婦產科組、腫瘤外科組、肛腸外科組、頭頸整形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