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大學黨總支先進事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幾年來,*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快速發展和崛起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5年,賀林、鄧子新兩位教授同時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使一個規模不大、專任教師93人的學院擁有了3名院士、5名長江特聘教授、6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一流師資,其中兩位教授出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學院連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重大獎項;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被評為優秀;三門國家精品課程;兩篇國家優秀博士論文;研究生賀小虎勇救落水女子被樹為當代學生楷模;博士生陳實獲“*市新長征突擊手標兵”稱號;博士生高波獲“*青少年科技市長獎”……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學院,何以異軍突起,以自己整體實力和學術地位的顯著提升令國內外同行專家矚目?一個重要原因和主要經驗就是:學院黨總支在校黨委領導下,努力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探索和實踐黨的基層組織在學院中心工作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子。
重視學院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努力提高班子的整體合力和領導能力
黨總支堅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建設,帶領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總支委員會成員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為全體教工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總支委員會成員羅九甫、陸秀英、傅和平、張雪洪、王一抗、楊虹個個都是群眾心中的好黨員、好干部。十年來,學院總支成員多次放棄個人發展的好機遇,堅守教學、科研第一線。受“出國潮”、“下海潮”沖擊影響,學院曾陷入極大困境,班子主要成員不因困境而退縮,臥薪嘗膽、務實開拓,努力使學院走出了低谷。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院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各項工作都活躍著共產黨員的身影。沒有全院共產黨員的奮發有為,就不可能有學院今天的發展。
黨總支特別注意維護黨政班子的團結協調和和諧氛圍,有為不越位,黨政領導步調一致,形成了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補臺的好風氣,使學院領導班子在群眾中有威信、有號召力,成為全院上下齊心協力謀發展、上水平的政治核心和堅強保證。每年年終考評,學院黨政干部都得到絕大多數教職員工的好評,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全院群眾更是給予百分之百的滿意評價。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圍繞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努力成為學院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領航人、改革創新的開拓者
黨總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學校“上水平、創一流”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以領航學院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為己任。在制定學院“十五”規劃、確立“211”和“985”工程的建設任務和目標、物色和招聘優秀人才充實師資隊伍等事關學院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上,黨總支始終有思路、有作為。
幾年來,學院以內聯外合的形式與中科院*分院共建了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實現了優勢互補、強強聯手;學院黨政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改善師資結構,聚集了一批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的高層次人才;完善了學科布點,使百年交大有了第一個生物學的博士點;努力拓展學科領域,致力于將生命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在把生物學與醫藥學、農學、工程學結合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理工結合的特點,在全國首家成立了Bio-x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這些工作不僅使學院整體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更為交大生命學科的騰飛,為未來十一五期間生命學院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度重視學院文化建設,凝聚人才,服務群眾,營造了出大成果、出高端人才的良好氛圍
交大的生命學科起步晚、底子薄,面對內外壓力,學院黨政班子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超常規發展才是唯一出路,而師資隊伍的優化、人才的聚集是生命學院能否超常規發展的關鍵所在、希望所在。大家深信: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是穩定和吸引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并不是全部條件。多年來,黨總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努力營造了一個人心凝聚、人際關系融洽、絕大部分教職工心情愉快的和諧工作環境。
很多加盟學院工作的教師都說,當年,盡管學院工作條件并不好,但他們更看好的是學院干群之間、黨群之間融洽的關系和諧的氛圍,是領導班子奮發向上的工作激情和為教師辦實事的效率和工作作風。鄧子新、賀林兩位教授剛來交大工作時,學院實驗用房極其緊張,為了給兩位教授創造好的實驗條件,學院行政辦三次“搬遷”,現在還擠在一個不足30平方的小平房里;在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學院從不簡單地做學校政策的“二傳手”,充分相信新引進教授的學術潛能和工作責任心,營造好教授能夠潛心科研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