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區職業技能競賽實施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加快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隊伍,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市人民政府決定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加2012年全區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確保我市競賽活動有序進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12年全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目的以“崗位大練兵、技術大比武、技能大提高”為宗旨,本著“崇尚技能、提升水平、注重質量、突出奉獻、推動發展”的工作原則,組織全市各行業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參加全區職業技能決賽選拔優秀人才。
二、競賽安排
按照自治區組委會文件規定,2012年全市職業技能競賽主要包括:
(一)全市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電焊工、砌筑工、挖掘機駕駛員、裝載機駕駛員。
競賽標準:中級工(國家職業資格四級)。
主辦單位:市建設局。
協辦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二)全市汽車維修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汽車修理工、汽車維修漆工。
競賽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主辦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協辦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三)全市清真烹飪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
競賽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主辦單位:市商務局。
協辦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四)全市數控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數控車工、數控銑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競賽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主辦單位:市總工會。
協辦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五)全市煤化工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儀表維修工、化工分析工。
競賽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主辦單位:市國資委。
協辦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六)全市電焊工職業技能競賽。
競賽工種:電焊工。
競賽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主辦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協辦單位: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七)全區地方特色性專項職業能力競賽。
競賽項目:回族刺繡、阿語商貿服務。
主辦單位:市婦聯、市民委。
協辦單位: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財政局。
三、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
印發實施方案,明確競賽活動的指導思想、參賽對象、競賽方式、競賽工種、競賽標準及自治區的表彰獎勵辦法等。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競賽活動細化方案。
(二)組織競賽。
全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2012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并將預賽選拔的參加全區競賽選手名單報市組委會辦公室。在工作學習滿一年的勞動者(含院校學生)均可報名參加。
個別參賽選手較少、地區分布不均的競賽工種(項目),競賽選拔時可不受賽區限制,選手總數達到50人即可進行競賽。參加每個競賽工種決賽的選手不超過6人。
(三)表彰獎勵。
按照自治區寧政辦發【2012】48號執行。同時,市上還進行獎勵,獲得競賽組第一名的獎勵3000元,獲得競賽組第二名的獎勵2000元,獲得競賽組第三名的獎勵1000元。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指導和監督,成立2012年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組委會。
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謝金海兼任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別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王萬年、職業能力建設主管王頤,財政局社保處副主管馬玉佳,市總工會經濟部部長丁勇,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管理處楊澤庭。組委會辦公室負責協調、指導、督促各部門做好職業技能預賽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各主辦單位從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庫、高級考評員中抽調優秀人才組建預賽裁判組,全面負責各項賽務工作,主要職責是:組織制定預賽規則、評分標準及相關預賽技術性文件;負責預賽場地、器械、設備的檢驗、確認及分配;負責預賽各階段的裁判工作等,保障大賽的公平、公正、公開。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制定細化方案。各主辦單位要加強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完成所承擔預賽項目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認真選拔參賽選手。各主辦單位要根據每項預賽活動的整體按排,認真組織,專人負責,統籌做好參賽選手的選拔工作,確保各項職業技能預賽活動公開、公平、公正的順利進行。同時,在全區競賽前各主辦單位要將6名參賽選手集中2天的時間強化培訓。
(三)切實保障預賽經費。市財政部門要根據各主辦單位組織開展職業技能預賽的情況,會同組委會辦公室,向市政府申請預賽經費。
(四)嚴格執行預賽標準。預賽要嚴格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級工、高級工(國家未頒布職業資格標準的以專項能力考核為主)的要求進行。充分調動城鄉勞動者學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積極性,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預賽一體化。
(五)切實加強輿論宣傳。要加大預賽活動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通過組織現場演示等宣傳活動,帶動更多勞動者爭當技能型人才,迅速在全市掀起職業技能預賽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