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國際審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績效審計本質乃是資金運行效益審計。
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位所實施的績效審計,其審計對象載體眾多(包括價值形態和實物形態),但究其內涵的本質,是審查預期目標與完成其目標所投入資金之間的關系,最佳投入產出關系是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即定目標,或以最少的資金取得最大產出。實物形態的投入,最終仍要用貨幣衡量??冃徲嫷淖饔迷谟谕ㄟ^審計促進被審單位實現最佳投入產出關系,實現其資金運行的現實效益和潛在效益。
至今,績效審計沒有單一定義,許多國際組織和績效審計領先國家均對績效審計有著不同定義。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稱績效審計(經濟性、效率和效益)是現金價值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的同義詞。根據該組織的審計標準,它包括:(l)審計被審單位管理活動的經濟性;(2)審計被審單位的人力、財務及其它資源的利用效率;(3)審計其業績效益,并根據預期影響,審計其活動的真實影響。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關于績效審計定義,詞語及標準,對各國績效審計雖沒有約束力,但具有一定影響力和指導作用。
2.當今的世界審計處于以績效審計為中心的現代審計階段。
考世界審計,績效審計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發展于20世紀70-80年代,完成傳統財務審計向績效審計為中心的轉變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情。
一、國家間審計準則的差異分析
(一)審計人員承擔的法律義務
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范圍的不同,則相關的審計準則各有差異。如果某國法律規定,審計人員對第三者負有重大責任,那么,審計準則對一些敏感事務,如查找舞弊的寫法,就與那些法律規定審計人員對第三者不承擔責任的國家存在很大的差異。
(二)政府部門的影響
盡管各國都有法律法規,但由于其政府代表不同的利益,因而他們不同程度地左右著審計準則的發展。如法國,盡管其民間審計準則是由會計職業團體制定,但在這些組織中,都派有審計法院、財政部和司法部門的代表,以貫徹國家的意志。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具體的審計準則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或完全取決于政府部門。
(三)會計職業的基本客戶
國際審計準則第l號《關于審計的目的和基本原則》規定:注冊會計師在評價企業管理部門所做出的會計估計的合理性時,必須運用專業判斷。同樣,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也有類似的規定:注冊會計師必須對被審計單位的或有事項等會計估計事項進行審計。在我國企業會計具體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準則中,對會計估計的有關會計處理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梢哉f,會計估計事項在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對企業的會計報表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往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時,必須注意對會計估計事項的審計。
一、會計估計及會計估計審計的定義、目的
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的判斷。會計估計審計,是指在企業會計報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估計行為及其結果的再次確認和驗證。企業為了定期、及時地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將企業延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各個階段,如年度、季度、月度,并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定期確認和計量。在確認和計量過程中,當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涉及的未來事項具有不確定性時,必須對其予以估計入賬。在會計實務中,常見的需要進行會計估計的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①按照企業的應收賬款,提取一定金額的壞賬準備;②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③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與凈殘值估計;④無形資產的受益期估計;⑤遞延資產的分攤期間的估計;⑥或有損失的估計;⑦收入確認中的估計等。
會計估計審計不是一種單獨的審計,而是會計報表審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會計估計進行審計的目的,是為了就會計估計事項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便能夠對這些會計估計事項的處理在當時以及現在是否合理作出結論,并根據會計估計事項對會計報表的影響程度。繼而對整個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二、會計估計審計的程序
由于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估計的審計是作為整個會計報表審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進行的,所以注冊會計師可以結合會計報表的其他有關項目進行審計。對于不同類型的會計估計事項,注冊會計師所采取的審計程序也是各不相同的,但總結起來,對會計估計進行審計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審計準則國際協調的國際協調問題已成為審計職業界和理論界的一個重大課題,文章在探討審計準則國際協調含義、意義的基礎上,對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進行評述。
關鍵詞審計準則協調現狀
1審計準則國際協調的含義
審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國際審計領域的基本問題之一,研究審計準則的國際協調首先必須明確協調的含義:
坎貝爾認為:協調一般指通過縮小差異逐步趨同。但協調并非指嚴格的統一。
L·S阿明和L·H·拉德賴夫指出:“協調就是一種縮小各種標準和實務差異以形成一套精密的可接受的標準和慣例的過程。協調過程將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國際的基礎上進行?!?/p>
從2003年3月4日,國家審計署了新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來,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已經公布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20個基本準則和兩個操作指南。構成了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框架。內部審計的規范體系初步形成,使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比較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與國際內部審計準則的差異,有利于我們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一、我國與國際準則內部審計定義的比較審計署2003年在《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稱“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規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我國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稱“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p>
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的內部審計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化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從這三個定義里可以看出:審計署2003年在《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的定義關注于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審計的關鍵點是財務活動的合法有效。不難看出我國的內部審計定義正處在監督評價和系統導向的內部審計階段。而國際的內部審計定義則是以風險為導向的現代增值性的內部審計。國際的內部審計定義已完成從傳統財務審計向經營審計的過渡,并開始向風險導向審計、戰略審計轉變,它們重視內部審計的咨詢與服務功能,內部審計的目標也從服務于管理層發展為增加組織價值,改善組織的運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二、內部審計準則框架結構的比較任何的審計活動均應該是依法審計。所謂系統化、規范化內部審計應該是依據審計規范進行審計。審計規范是審計主體在審計工作中應當遵循的業務標準和行為準則。審計規范是由審計立法體系、審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標準體系構成的。審計規范體系是指各種有關審計的法律、法規及準則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