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現狀 教學 問題 教學方法

一、我國初中物理的教學現狀

初中物理在初二和初三時開課,內容涉及簡單的聲學、光學、熱學、電學以及力學等知識。初中物理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一些簡單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實驗,理解物理科學現象產生的原理,鼓勵同學們發揮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總體上看,由于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發生了很多變化。如:課本內容精簡了許多,標準教材也更加規范,教學方法也變得多樣化。但是,初中物理的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老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單一,都是照本宣科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樣雖然保證了上課的進度,但是由于學生沒有吃透,使得學生難以理解課程的內容;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初中物理,其中的定義公式較為繁多,一時無法適應。

二、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1.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部分老師仍然只使用黑板教學,對科技的利用較少,而不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形象地體會物理規律,難以理解物理現象;同時,初中時期所學的內容較多,語文、數學、英語都需要背誦和理解。初中生本就學業繁雜,填鴨式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難以負荷。在這種情況下,對于物理的學習熱情就更低了;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沒有建立良好的互動,不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2.老師對學生有偏頗。雖然素質教育早已開始實行,但是由于多年的應試教育留下的影響,不少教師和學校對于分數還是較為看中。而學校的學習分數僅能代表學生對于校內各個科目的學習能力,不能在總體上評價和定義學生的優劣。部分教師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過于忽視或輕視。這樣就對初中整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很大的影響。3.學生對初中物理不感興趣。如上述所說,初中物理的內容涉及簡單的聲學、光學、熱學、電學以及力學等知識。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此類知識,學的時候不免吃力。且其中理論知識較多,老師在上課時提及的問題、答案也較為固定。課程內容不夠吸引人,學生自然對物理的興趣大大減低。4.學校的實驗器材不足。據調查,我國中學的實驗器材較少,特別是初中學校。因為初中知識大部分都是理論基礎,學校對于實驗教學方面沒有比高中學校重視,實驗器材明顯不足。學校既沒有專業的實驗人員,也沒有足夠的經費支出。5.學校太少舉辦物理實踐活動。學校和教師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分數,對于實踐教學方面的關注度不夠。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這種能力在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生涯中至關重要。

三、提高學生學習初中物理效率的方法

1.老師要制定新型的學生評價標準。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尊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給學生劃分等級,區別對待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在教學中,老師制定相應的計劃,根據每個人的基礎,讓學生查漏補缺;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鼓勵學生,讓其有成就感和信心,不再害怕學習的困難。在課外時間,老師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以平等的姿態適時和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敬畏感。同時,作為一個老師,除了教學之外,也應該學會發現學生的長處,鼓勵學生學習之外的技能的發展。

2.政府加大對部分學校的扶持力度。

當今社會,不光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有相應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要從小培養。因此,政府應該調動一部分資金,供給各個學校一部分實驗器材。特別是農村學校,應該加大扶持力度,為我國實踐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礎。

3.教師要學會教學方面的科學技術。

據統計,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都還在使用黑板教學。由于黑板和書本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物理、化學、數學等具有空間性質的課程時,不能完全理解其原理。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等教學方法慢慢普及,教師應該學會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方便教學,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深刻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

4.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入適當的情景。

初中物理的內容大多為文字定義、公式以及圖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理解其物理原理和物理現象。老師要將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明白這些公式、這些原理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如:在講解物質液態和氣態的關系時,就可以問同學們為什么冬天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教室時,眼鏡片會出現小水珠?這就是把現實情境和物理原理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變得精簡了很多。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老師們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把握教學的深度、如何平衡多媒體教學的時間等等,需要老師們繼續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2]王春暉、鐘永江、張語函.初中物理智能學習系統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90-95

[3]王潤蘭、白然、黃金輝、陳麗.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03:84-88

[4]安舉.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趣引策略探討[J].科技信息.2008.26:603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第2篇

關鍵詞:習題教學;汽化熱;物理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3-0044-1

八年級物理熱學部分的教學中,遇到一道這樣的習題:在1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0.5千克、溫度為80 ℃的水,吸收84 000焦的熱量后,水的最終溫度是多少?水的比熱容是4 200 J/(kg?℃)。}目后面所附的參考答案是這樣解答的:由Q=cmΔt計算水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

因此,吸收熱量后的溫度t =t0+Δt=80 ℃+40 ℃=120 ℃。由于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 ℃。所以,水的最終溫度只能達到100 ℃,而不能達到120 ℃。

剛開始看到這樣的題目及其相應的解答,覺得是合理的,但是經過仔細思考之后,發現該參考答案還是有其不合理之處。該參考答案雖然能夠給出這個題目的最終答案,但是這樣的解答沒有考慮到實際物理過程。因為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水加熱的時候,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當水的溫度升高到100 ℃后,再對其進行加熱,水吸收熱量就會被汽化,從而形成水蒸氣,而此時水的質量就會減少。在上述的題目中,參考答案的解決方法是:質量為0.5千克、溫度為80 ℃的水在吸收84 000焦的熱量后,溫度就會升高到120 ℃,這樣的結果不符合物理知識,所以水的最終溫度是100 ℃。而實際上,0.5千克80 ℃的水,溫度升高到100 ℃,不需要吸收84 000焦的熱量,依據吸收熱量的計算公式:

即此時水的溫度升高到100 ℃,只需要吸收42 000焦的熱量。此時,水再吸收熱量就會被汽化,水的質量就會減少。而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汽化熱(L)是2 260 000 J/kg。因此,此時水汽化的質量(Δm)就是:

所以,0.5千克的水,溫度為80 ℃,吸收84 000焦的熱量后,就會有大約0.019千克的水被汽化。而剩下水的質量就是0.481千克,因此在式(1)的計算過程中,水的質量發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用0.5千克進行計算。雖然題目的參考答案給出了最終正確結果,但是答案沒有考慮其中發生的物態變化過程,忽視了物理意義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1],同時進行適當的教學“反思”也有助于改善習題教學[2]。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對物理思維過程的經歷與理解,而物理習題的訓練,是對物理知識及其思維過程的進一步理解與應用。因此,我們在進行物理習題的解題與講解過程中,更需要將題目所呈現的物理過程展現出來,充分地發現其存在的物理意義,提高學生分析物理問題、解決物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第3篇

考點一: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例1 (煙臺市)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有關

B. 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C. 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就越大

D. 物體的比熱容與物體吸、放熱及溫度和質量都沒有關系

解析: 比熱容是從熱學方面反映物質特征的一個物理量.因為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不同,所以不同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由物質本身所決定的,它與物體的質量大小無關,也不隨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以及溫度的改變而變化.故A、B、C錯,D選項正確.

點撥 要正確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和物理意義,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雖然比熱容的計算式是c= ,但對于同一種物質,比熱容c與Q、m、Δt無關.

考點二:比熱容的應用

例2 (安徽省)水具有比熱容大的特點,下列現象中與此特點無關的是().

解析: 水的比熱容大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冷卻或取暖.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那么一定質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溫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較多,這樣,在吸熱與放熱兩個環節上,用水做介質有明顯的優勢.用做暖氣循環水時,從燃燒爐處獲得的熱量較多,經過用戶時從暖氣片向室內釋放的熱量也較多;用做冷卻水時從發熱處吸收的熱量較多,只要在散熱處將吸收的熱量盡快散發掉,就可以循環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一定質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較多的熱量而自身的溫度卻改變不多.這一點有利于調節氣溫.白天,太陽曬到海面上,海水的溫度升高不多卻吸收了大量的熱,所以人們住在海邊并不覺得特別熱;夜間,海水由于溫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熱,使沿海氣溫不致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邊的人又不覺得特別的冷.所以海邊的晝夜溫差較小.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答案選B.

點撥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對物理知識點的考查更貼近社會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多用學習的物理知識去分析生活現象.

考點三:熱量的計算

例3 (天津市)已知鋁的比熱容是0.88×103 J/(kg?℃).它表示質量是1 kg的鋁塊溫度升高1 ℃時吸收的熱量為_____.依據上述比熱容的物理意義,請問:把質量為5 kg、溫度為20 ℃的鋁塊加熱到100 ℃,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解析: 本題考查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及利用公式計算.第一問填“0.88×103 J”.可以利用Q吸=cm(t-t0)求出鋁塊吸收的熱量,第二問的答案為:Q吸=cm(t-t0)=0.88×103×5×(100-20) J=3.52×105 J.

考點四:探究比熱容的大小

例4 (柳州市)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小明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A. 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

B. 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初溫;

C. 在燒杯中,分別放入功率相同的電熱器,加熱相同時間;

D.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末溫.

(1) 步驟A存在的錯誤是:_____;應改為:_____.

(2) 步驟C,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_____.

(3) 步驟B和D是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如何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放入功率相同的電熱器,加熱時間相同,放出相同的熱量,可以認為兩個燒杯吸收相同的熱量.由公式Q=cmΔt可知,相同質量的不同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不一樣.所以步驟A存在的錯誤是裝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應改為裝入等質量的水和煤油.步驟C,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步驟B和D是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溫度升高的度數或溫度變化.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第4篇

一、 用于探究性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初中物理教材中又近二十個探究性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這些探究性實驗涉及熱學、光學、力學、電磁學,幾乎貫穿了整個初中物理教材.例如:引出“比熱容”概念的探究性實驗,探究“影響溫度的因素”的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實驗,“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實驗,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等.這些實驗的共同特點:一是“探究”,二是“控制變量”所以說,控制變量法是進行探究性實驗的基本方法.在進行這些實驗的教學時,教師應告訴學生什么是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去思考體會、應用控制變量法,最終達到學生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 用控制變量法給物理概念下定義

物理概念在下定義時都要通過抽象、控制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概念能反映現象的本質.例如“比熱容”概念在定義時,把“單位質量”和“溫度升高1℃”這兩點作為控制條件,這樣就突出了物質吸收的熱量跟物質種類的關系,使“比熱容”這一概念能反映“物質吸熱{或放熱}的本領”。

在此意義上,縱覽初中物理教材種概念的定義,大都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例如: ① 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② 壓強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③ 功率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以上幾個定義中分別把“單位體積”、“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做為控制條件,去突出另外兩個物理量的關系。

控制變量法在這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體現了“控制變量”這種指導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種思想的體現。

三、 用控制變量法給試題分類

例如: 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比較浮力的大小的題:用控制變量法可分為兩類:① ρ液相等,通過比較V排來比較F浮的大小;

② V排相等,通過比較ρ液來比較F浮的大小.

再如,近年來比較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中考題型:據公式η=W有用W總=W有用W有用+W額外,由控制變量法可分為兩類:① W有用相等,通過比較W額外來比較η;

② W額外相等,通過比較W有用來比較η.

通過控制變量法給試題分類,使師生對問題的總結更系統更富條理性,另外,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更容易抓住命題的考察意圖,提高解題的效率.

四、 用控制變量法解題

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題,可使解題思路嚴謹、合理、快捷、準確.

例1刀燉了為什么要磨一磨?

解析:這道題涉及壓強的定義式p=FS,即壓強p的大小決定于壓力F的大小和受力面積S的大小,應用控制變量法的解法.

答案為:刀燉了磨一磨,刀刃變鋒利了,切東西時,受力面積變小了,在相同壓力下增大了壓強,更易把東西切開.

若學生頭腦中沒有控制變量法的基本思想,易把關鍵點“相同壓力”丟掉.

例2森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認為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判斷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物理學中用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程度.

解析:這道題前后呼應,整體上體現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涉及速度公式(v=st)的引入過程.

答案: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路程中所用的時間,速度.

初中物理熱學公式范文第5篇

一 高中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學方法與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

高中物理教學則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

2.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現象,所以初中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

而在高中,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經過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試就很容易了。

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而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4.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1)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之多,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2)用圖像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3)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

二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高中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階差”,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和深廣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弄清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來龍去脈。要使學生在掌握物理規律表達形式的同時,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注意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聯系、對比,真正理解其含義。

4.重視學生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條件。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的遷移。 轉貼于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

5.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理清其中的道理,從而更好地掌握它。

(2)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對學習感到越困難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曝光一樣,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現在的學生,很少對教材進行津津有味的閱讀,當然可能與教材的內容和編寫陳舊有關,內容不豐富,畫面不直觀。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與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點設計思考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去讀書,還應設計些對重點的、關鍵性的內容能激起思維矛盾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活動;當然,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電腦動畫再現物理情境。

(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課堂提問和分析論述題,培養學生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講理”而不是僅憑直覺。通過課堂上教師對例題的分析和學生分析、討論、解答物理題,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嚴格做題規范,從中體會物理的思維方法,養成物理的思維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嫩江县| 新沂市| 金川县| 哈尔滨市| 驻马店市| 剑川县| 湘阴县| 瓦房店市| 高青县| 广灵县| 阿合奇县| 都兰县| 浮山县| 靖边县| 凌云县| 平阳县| 公主岭市| 巩义市| 永新县| 绥中县| 兴和县| 黑山县| 安康市| 昆山市| 新田县| 奉贤区| 南通市| 都安| 湛江市| 沙田区| 青浦区| 子长县| 东乡县| 潮州市| 大城县| 达拉特旗| 正宁县| 武川县| 颍上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