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后康復的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產后尿失禁; 生物反饋電刺激; 盆底肌訓練
Effect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Assiste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in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ZHANG Jing,XIAO Lin,LUO Xiao-w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96-09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assiste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 in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Method:A total of 90 female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46) and the control group(n=4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presen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ment of the strength of pelvic floor muscleand decreased fatigability(P
【Key words】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Zhongshan 528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28
陰道分娩會造成女性尿道、盆底周圍組織解剖結構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產后尿失禁[1],尿失禁患者在打噴嚏或咳嗽等使腹壓增加情況時,其尿道和膀胱頸不能保持一定壓力從而出現無法控制的尿液溢出[2]。文獻[3]報道女性正常分娩產后3個月尿失禁的發生率為34.3%,產后尿失禁嚴重影響產婦生活質量。目前,尿失禁主要的治療方法有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等[4-6]。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尿失禁患者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探討此聯合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產科門診收治的產后42 d左右復查的產婦90例,經診斷為產后尿失禁。排除外陰傷口愈合不良、泌尿系感染、腎臟疾病泌尿生殖系統手術史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6)和對照組(n=44)。兩組患者一般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單純盆底肌訓練,使用Kegel訓練方法,患者有意識的進行縮動作,每次收縮持續3 s以上,然后放松,每次持續15 min,
3次/d,持續3個月。
觀察組在進行盆底肌訓練的同時,利用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PHENIX USB 4,廣州杉山)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檢測患者Ⅰ和Ⅱ類纖維的肌力、疲勞度等。首先以頻率50 Hz,脈寬250 μs的電刺激開始,以患者感覺肌肉強力收縮但不疼痛為標準,調整強度,喚醒患者的本體感覺。然后用頻率8~32 Hz、脈寬320~740 μ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Ⅰ類肌纖維。再用頻率20~80 Hz、脈寬20~320 μ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Ⅱ類肌纖維。最后選擇Ⅰ類和Ⅱ類肌纖維生物反饋訓練模塊加強訓練。每次30 min,每周2次,持續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盆底肌力 按國際通用的會陰肌力測試法(GRRUG)測試,測試分6個級別,根據受刺激后患者陰道肌肉收縮持續時間不同分為,0級:0 s,
Ⅰ級:1 s,Ⅱ級:2 s,Ⅲ級:3 s,Ⅳ級:4 s,Ⅴ級:5 s或以上。
1.3.2 盆底肌疲勞度 采用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檢測Ⅰ、Ⅱ級類肌纖維的疲勞度(用每秒肌力下降百分比表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尿失禁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尿失禁率治療有效45例(97.8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例(79.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的盆底肌有承托和支持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正常位置的重要肌肉之一,而且還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協助排尿、排便等,因此女性盆底肌肉的生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女性的生活質量[7]。但是,當女性妊娠時,隨著胎兒的長大,由于重力作用對盆底的慢性牽拉會造成軟組織損傷,尤其是分娩過程,會導致肛提肌及產道肌肉損傷,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也有可能發生神經損傷,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8-9],如器官脫垂、尿失禁、性生活質量下降等,其中產后尿失禁非常多發,嚴重影響產婦的工作和生活[10-11]。防治產后尿失禁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尿道括約肌和盆腔肌張力[12],如采用藥物治療、盆底肌訓練、電刺激療法、生物反饋治療法以及手術治療等,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盆底肌訓練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方法應用逐漸增加[13]。
盆底肌的訓練法可以通過患者有意識的自主收縮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其收縮力,增長收縮時長,增加膀胱尿容量,加強對尿排泄的控制力[14-15]。但是對于依從性不好的患者,很難堅持鍛煉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是應用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治療,在陰道內放置電極,傳遞不同強度的電流,在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經,增強收縮強度和彈性的同時,通過圖示患者得到及時反饋,幫助患者準確、自主地控制盆底肌的收縮,改變盆底神經,加強盆底肌肉縮張力,從而為膀胱尿道提供支撐,并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引導患者養成正確的肌肉收縮習慣,進而提高治療效果[16-17]。
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尿失禁治療有效率達97.83%,明顯高于單獨進行盆底肌訓練的對照組的79.55%)。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女性產后尿失禁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蔡舒等[18]報道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32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療有效率達100%。余嶸等[19]也發現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輕、中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具有較好的療效。黃小琴等[20]報道在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方法的患者各項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顯著低于僅予盆底肌功能訓練的患者。綜上,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是治療產后尿失禁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超珍.盆底肌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9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1(3):47.
[2]潘紅英,何華艷,鐘雄英.盆底肌肉電刺激-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3,13(4):52-53.
[3]殷曉穎.生物反饋電刺激與單純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的對比分析[J].淮海醫藥,2011,29(1):26-27.
[4]邵仙吉.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105-106.
[5] Herderschee R,Hay-smith E C,Herbison G P,et al.Feedback or biofeedback to aug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shortened version of 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NeurUrod,2013,32(4):325-329.
[6] Santamato A,Notarnicola A,Panza F,et al.SBOTE study: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ers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for post-Stroke spastici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3,39(2):283-291.
[7]艷麗,徐玲娣.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4):4001-4002.
[8]李曉霞,夏泳,鄭琳.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療法對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6):442-443.
[9]孫梅芳,母華欣.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產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15,23(1):29-31.
[10]陸玲玲.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聯合盆底鍛煉防治產后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5):912-913.
[11]徐燁,王加,蒙意.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產后盆底肌康復效果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7):230-231.
[12]周仲元,董延華,王寶金,等.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在產后尿失禁預防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3,53(43):105.
[13]景治安,胡和平,劉彥軍.盆底肌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法治療婦女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分析[J].現代醫學,2014,12(42):1386-1389.
[14]寇金玲,黨麗君,馮秀清.產后康復治療對改善盆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55-57.
[15]朱秀梅,蔣聯群.盆底肌訓練聯合電刺激用于產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2):49-50.
[16]陳玉芬,李環,丁小容,等.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改善產婦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6):52-53.
[17]林碧英,劉玉云.生物反饋電刺激家庭康復器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27-130.
[18]蔡舒,任旭,宋均仿,等.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30(4):517-520.
[19]余嶸,王細生,張澤鍵,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輕中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5,30(6):530-531.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間收治的92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所有患者均采取綜合康復干預治療,干預后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觀察患者康復干預前后盆底肌功能情況及臨床療效。
結果:康復干預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采用康復干預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臨床療效確切,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盆底功能障礙康復干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18-01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是女性產后常見疾病,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壁膨出及子宮脫垂等,給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國外一項研究表明[1]: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導致產后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恢復盆底肌的功能,其中康復干預是治療產后功能的主要方法。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康復干預在治療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2011年間收治的92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均為陰道分娩,產后行盆底功能評定結果表示異常,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7.4±2.6)歲。
1.2康復干預方法。
1.2.1健康指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給患者講解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的原因,介紹產后康復治療的方法,并強調產后康復治療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的通暢,防止發生便秘,少飲用咖啡、茶、碳酸飲料以及酒精飲料,以免誘發尿頻尿急[2]。同時,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做使用腹肌的動作,并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功能恢復的訓練。
1.2.2功能恢復鍛煉。采用Kegel法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恢復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有意識的收緊,并能自己感覺到收縮肌緊握手指,移開手指時肌肉收縮保持3~5s,放松3~5s,重復15min,然后不放入手指,自己有意識地訓練陰道外口括約肌,收縮保持3~5s,放松3~5s,重復15min,4~6周為1個療程[3]。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膈肌鍛煉,吸氣松腹,收腹呼氣,屏住呼吸時,腹部不動,繼續收腹、擴胸,同時收縮盆底肌,以上動作應反復做15min,2次/d。
1.2.3陰道按摩。治療師食指放在患者切口疤痕疼痛處,輕輕按揉,力度以不覺得痛為宜,中二指置于患者陰道后穹窿處,往下按壓恥骨尾骨肌,指導患者收縮這塊肌肉,然后手指退至陰道口處,分開陰道[4]。并將上述動作要領傳授給患者,指導患者每天在洗澡時自行按摩疼痛部位,時間不超過5min。
1.2.4物理治療。物理療法是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我院主要采用法國產PHENIX盆底肌肉康復治療儀對患者進行電針刺激治療。治療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平臥于治療床上,大腿稍分開,自然放松,將電極置入陰道內,電刺激的電流強度從0mA開始,逐漸增加,以患者自覺盆底肌肉有明顯收縮但又無不適為限,然后配合生物反饋模式練習。每次治療20~30min,每周治療2次。
1.3觀察指標。采用指檢法評價盆底肌功能狀況[5]:Ⅰ度為檢查者手指在擠壓陰道時感到肌肉松軟,且在肌肉收縮和松馳時,施壓的手指未感到阻力;Ⅱ度為在肌肉收縮時檢查者施壓的手指可感到阻力,但在肌肉松馳時無阻力;Ⅲ度為在其收縮或松馳時均能對施壓者手指產生相當的壓力。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盆底肌功能情況。如表1所示,康復干預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較干預前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臨床療效。康復干預后患者顯效78例(84.8%),有效10例(10.9%),無效4例(4.3%),治療總有效率為95.7%。
3討論
產婦在分娩時由于胎兒先露部分對產婦盆底韌帶和肌肉的過度擴張、引產過程中造成的損傷,都會對分娩后產婦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響。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康復干預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盆底康復治療是指在整體理論的指導下施行對盆底支持結構的訓練,采用物理聯合生物治療方式,加強及功能恢復,以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延長肌肉收縮持續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采用健康指導、功能恢復鍛煉、陰道按摩以及物理療法等綜合康復干預措施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有顯著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臨床研究表明: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在產后42天開始康復干預治療效果確切,且副作用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采用康復干預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臨床療效確切,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Kapoor DS,Thakar R,Sultan AH.Conbined urinary and faecal in-continence[J].Intorogynecd J Delvic Flo Dyunct,2005,16: 321
[2]李蕓,覃曉紅.健康教育在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1):253
[3]瞿東暉,孫晶珠,瞿金桂,等.產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復訓練預防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6):139-140
[關鍵詞] 順產;剖宮產;盆底功能;康復
[中圖分類號] R71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0-55-04
Effect of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LIANG Caihong WANG Xianhua SHEN Songyan LI Xiaoyan LI Junling GENG Xiaor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Zhongmou MCH Hospital,Zhongmou 4514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injury and rehabilitation. Methods 356 parturient women who were hospitaliz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mong them,160 were with spontaneous delivery and 196 were with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All of them were received Glazer pelvic floor surface EMG assessment scheme for rehabilitation.Bladder cervical mobility,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score and contraction times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 15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ladder cervical angle and bladder cervical rotation degree of th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spontaneous deliver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Spontaneous delivery;Cesarean section;Pelvic floor function;Rehabilitation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逐漸老齡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成為嚴重影響女性圍絕經期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據報道,我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率為25.8% ~ 35.3%,其發生及發展與妊娠和分娩有關[1]。研究表明,陰道分娩可不同程度損傷肛提肌、會陰神經及盆內筋膜等盆腔支持組織,相比之下,選擇性剖宮產對盆底組織損傷較輕。有研究指出,選擇性剖宮產可保護盆底功能[2]。本研究比較不同分娩方式對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旨在篩查盆底疾病高危因素,進而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產婦,均為足月單胎妊娠,其中順產160例,選擇性剖宮產196例。順產組年齡21~39歲,平均(26.81.8)歲,孕周35~43周,平均(40.13.2)周,初產婦135例,經產婦25例;剖宮產組年齡20~41歲,平均(27.02.1)歲,孕周36~42周,平均(39.63.9)周,初產婦163例,經產婦33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孕次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宮內發育遲緩、前置胎盤、羊水量異常、糖尿病史及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家族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診斷標準 器官脫垂診斷參照《婦產科學》第7版診斷標準,采用尿墊試驗,同時結合臨床癥狀診斷尿失禁。
1.2.2 評價方法 (1)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評分系統[3]對盆底肌力進行評分:毫無收縮記為0分;僅有抽動記為1分;僅有輕微收縮,未出現內縮上提及壓迫感記為2分;普通收縮,有輕度內縮上提及壓迫感記為3分;收縮正常,以手指向下按壓可觸及收縮感記為4分;收縮強力,有劇烈壓迫手指感記為5分。(2)15s內收縮次數:產婦休息5min后囑連續收縮15s,記錄收縮次數。(3)采用會陰超聲檢測對膀胱頸角度(正常
1.2.3 康復治療方法 采用手法按摩聯合Glazer盆底表面肌電評估方案[4]進行康復治療,具體方法包括盆底肌功能訓練及生物反饋。安排1名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對產婦實行“一對一”盆底肌功能訓練指導,囑產婦取平臥位,屈曲雙腿,盡力收縮吸氣持續5~10s,呼氣時放松。每天訓練3~5次,每次呼、吸氣10~12次,訓練末快速收縮3~5次,連續訓練3個月。肌電生物反饋治療時指導產婦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縮及收縮骨盆底肌肉。每2d治療1次,每次30min, 連續治療1個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產后膀胱頸角度和膀胱頸旋轉度比較
剖宮產組膀胱頸角度明顯低于順產組膀胱頸角度,兩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產后膀胱頸角度和膀胱頸旋轉度比較(,°)
組別 n 膀胱頸角度 膀胱頸旋轉度
順產組 160 94.23±12.67 27.06±10.12
剖宮產組 196 80.24±7.43 16.43±4.56
t 3.286 9.872
P 0.035 0.000
2.2 兩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情況比較
剖宮產組產后陰道脫垂發生率為32.14%,明顯低于順產組的71.88%,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情況比較[n(%)]
組別 陰道脫垂 子宮脫垂 尿失禁
順產組 115(71.88) 1(0.63) 10(6.25)
剖宮產組 63(32.14) 1(0.51) 9(4.59)
x2 55.625 0.021 0.479
P 0.000 0.885 0.489
2.3 兩組產后盆底肌力評分及15s內收縮次數比較
剖宮產組盆底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5s收縮次數多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產后盆底肌力評分及15s內收縮次數比較()
組別 盆底肌力評分 15s收縮次數
順產組 2.0±0.1 2.9±0.2
剖宮產組 3.5±0.2 4.2±0.4
t 5.026 2.624
P 0.000 0.038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妊娠及分娩可在導致孕產婦身體機能改變的同時引起盆底肌肉牽拉、受壓、肌纖維變形及肌力減退,嚴重者甚至出現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5]。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屬于一個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受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其發生率隨婦女年齡的增加而升高。PFD臨床特征主要為盆底支持結構損傷、缺陷及功能障礙,盆底肌力降低是導致PFD發生的重要原因。PFD雖不具備致命性,但它往往會成為患者的難言之隱,一旦延誤疾病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年齡、肥胖、尿路感染、盆腔手術及經陰道分娩次數等是PFD的高危因素。
國外學者研究表明陰道盆底組織對維持盆腔臟器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在妊娠期間,由于子宮重量的增加及子宮位置的變化,盆底支持組織所承受的壓力明顯增大,再加上激素水平的變化,盆底支撐結構減弱,易誘發盆腔臟器脫垂;子宮體積變大擠壓膀肌,使尿道和膀肌的位置上升,由于受到壓迫,膀肌的容積減少,易引發張力性尿失禁[6];經陰道分娩,尤其是產程異常時,盆底解剖結構可發生復雜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妊娠期抬頭擠壓可直接機械性損傷盆底,與此同時,盆底拉伸延長使其發生去神經改變,進而間接損害骨盆肌肉。孕婦產后患有PFD屬正常現象,有些身體素質好、自我修復能力強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治而愈,但是不能因此忽視分娩對遠期PFD產生的影響。因此,盡可能減少產后遠期PFD發生,有效保護盆底功能是臨床選擇分娩方式的關鍵。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盆底肌力的恢復,其康復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盆地肌肉收縮能力,改善患者性生活[7]。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盆底肌肉鍛煉、電刺激及生物反饋療法等方法對盆底肌進行康復治療[8]。其中盆底肌肉的訓練應遵循重復性、疲勞性及持續性等運動神經元的康復原則,采用不同方法訓練不同類型的纖維。通過不同強度的電流來激活惰性肌群的訓練方法叫做電刺激法[9],其通常要配合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能夠模擬聲音或視覺信號,判斷肌肉活動是否異常,從而有利于產婦自主控制肌肉,達到更好的鍛煉盆底肌肉的效果。盆底康復治療是指在整體理論指導下對盆底支持結構進行訓練、加強及功能恢復[10]。為增加盆底肌力,減少尿失禁發生,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聯合Glazer及Marinsff于1997年提出的Glazer盆底表面肌電評估方案進行康復治療,手法按摩以提拿法按摩股薄肌、短收肌及大收肌,同時配合足三里及三陰交等穴位按摩,治療過程中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通過肌肉群自主收縮鍛煉延長肌肉收縮持續時間,提高盆底肌肉收縮強度,增加神經功能及盆底肌肉肌力、彈性,促進盆底功能恢復[11]。
有調查結果顯示,剖宮產對PFD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陰道分娩則是PFD的獨立高危因素[12]。近年來,盆底磁共振成像檢查發現經陰道分娩導致的盆底組織結構改變及尿道移動度增加。本研究得到剖宮產組產后盆底肌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5s收縮次數多于對照組,表明剖宮產對盆底的損傷相對較輕,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產后早期盆底功能。據資料顯示,選擇性剖宮產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明顯低于陰道分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3]。盆底肌肉收縮在尿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收縮強度及持續時間。此外,本研究中剖宮產組的膀胱頸角度和膀胱頸旋轉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有待擴大樣本量后進行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證明,不論是剖宮產還是順產,其對孕婦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都是不可避免的。盆底功能下降可導致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給產后婦女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順產中,盆底功能的下降表現的更為明顯,但這并不是不可逆的,通過產后進行合理的訓練和治療,產后婦女的盆底肌力可得到明顯提升,經過堅持不斷的訓練,就可實現盆底功能的完全康復,降低遠期復發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產婦的盆底肌力狀況也是影響康復治療的重要因素,對于產前盆底功能較低的產婦,需進行更多次的治療[15]。因此,建議在產后早期就抓緊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從而避免子宮脫垂、障礙、張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發生,改善分娩對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臨床上發現,產后婦女普遍缺乏需進行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意識,應加大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提高產婦接受治療的決心和對盆底功能的重視,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相比于順產,選擇性剖宮產更有助于減少產后PFD發生,對盆底功能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一種較為理想的分娩方式。但無論哪種分娩方式,產后都需要積極進行盆底肌力的康復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曉紅.不同分娩方式對于盆底功能影響及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2):169-173.
[2] 于迎春,宋俊華,于鳳.產科因索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的影響[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12(2):88-91.
[3] 曹慶瑛.不同分娩方式對盆底自主收縮肌肉力量的影響及盆底肌力訓練作用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10):987-988.
[4] 張艷,易念華,吳蘭,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評估[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3(3):351-355.
[5] 李淑萍,李婕娜,王英紅.盆底超聲檢查和盆底肌力評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520-3522.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6] 賴曉嵐,陳茜,楊衛萍.產后婦女盆底肌力情況及康復效果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4,35(3):28-30.
[7] 胡孟彩,王銳,徐冬梅,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肌力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7):884-885.
[8] 劉湘暉,杜丹,黃淑妹.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產婦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6):613-615.
[9] 黃敬華,周蕾.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不同分娩方式婦女盆底肌肉的影響(附100例報告)[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7(6):502-504.
[10] 王燕翔,孫鵬,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盆底功能影響及康復治療的效果研究[J].陜西中醫,2011,32(7):887-889.
[11] 趙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對盆底功能的損傷及預防康復治療方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3,22(12):1012-1014.
[12] 張曉薇,曲堅.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8):590-592.
[13] 曹江霞,周燕.不同分娩方式對圍絕經期女性盆底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1):4504-4506.
[14] 王春秀.2種不同分娩方式對初產婦近期盆底組織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療,2010(13):1-3.
【關鍵詞】 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 壓力性尿失禁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Electromyography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Training on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alysis of 8 cases
PENG Qi-cai, XU Cheng-fang, WU Ling-ling,et al.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 the third Affil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lectromyography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training on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Methods 8 postpartum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underwent pelvic floor training with PHENIX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Training Set(Made in France) from June 2007 to December 2008. The treatment course was 5 to 8 weeks and twice per week. Results After one-course-training,symptoms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8 patients released. Conclusions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trainin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Key words】 Pelvic floor training ; Biofeedback ;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作者單位:510630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
生兒育女幾乎是每個女性人生的必經之路。初為人母時,必將沉浸在哺育幼兒的欣喜和忙碌中,而忽略了因妊娠和分娩對機體帶來的損傷-盆底功能障礙。盆底損傷不及時調整和修復,就容易出現盆腔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0世紀80年代開始,電刺激治療尿失禁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幾十年來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電刺激技術。本文通過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8例, 對應用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進行初步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37年6月至2008年12月產診產后盆底康復專科共有8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了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平均年齡32歲(28~46歲),其中7例為陰道產后,1例為雙胎剖宮產術后。治療前通過病史及檢查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其中7例壓力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的分度2例為中度,6例為輕度。
1.2 診斷方法 主要依據:a)病史是否有壓力性尿失禁的癥狀,如大笑、咳嗽、打噴嚏或行走等使腹壓增加時尿液是否漏出,停止加壓動作時尿流是否隨即終止;既往生育史(是否難產)等;b)體格檢查:腹部加壓,咳嗽動作時有否溢尿。SUI主觀分度分別為:輕度:尿失禁發生在咳嗽和打噴嚏時,至少每周發作2次;中度:尿失禁發生在走路快等日常活動時;重度:尿失禁在站立時即發生。
1.3 治療方法 采用法國PHENIX神經肌肉生物反饋治療儀,在患者的陰道內放置消毒的陰道電極,反饋測量患者盆底肌肉肌電, 由臨床醫師結合每個患者的情況為患者設計專用治療程序。患者根據治療儀顯示屏的圖形指示進行盆底肌肉的收縮放松訓練, 每次治療30 min 左右; 治療過程中電刺激和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兩種治療方法同時配合進行,先進行一類纖維的訓練,再進行二類纖維的訓練,最后是綜合訓練。治療療程5~8 周, 每周2 次。治療結束后,囑患者回家后按上述收縮模式自行盆底肌鍛煉,每天2~3次,每次約10 min。
1.4 療效觀察 觀察患者癥狀改善及患者不適情況。療效標準治愈:尿失禁癥狀消失, 客觀查體無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上;無效:尿失禁癥狀無明顯緩解,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下
2 結果
2.1 8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完成一個療程的治療。其中4例患者在第3~4次治療時癥狀開始減輕,到第8 次治療時癥狀完全消失。另有3例患者在治療第5~6次時癥狀開始減輕,到第10~12次治療時癥狀完全消失。另有1名患者是順產后再雙胎妊娠剖宮產術后6個月婦女,46歲,壓力性尿失禁5個多月,在治療第9次才開始癥狀減輕,到第14次癥狀完全消失。8例患者均未訴任何不適。
2.2 隨訪結果 隨訪6個月,無1例患者復發。
3 討論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發病率15%左右,是影響婦女生活的常見疾患, 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 已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國際控尿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society , ICS) 將其定義為: 構成社會和衛生問題,且客觀上能被證實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1]。在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后的婦女常規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從而大大地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我國近年來也逐漸開展婦女產后盆底康復訓練。通過生物反饋來進行盆底肌訓練是一種更有效的鍛煉方法。
據報道,約33.3%的女性在分娩后都存在SUI[2],其發生常與妊娠分娩導致泌尿生殖器官脫垂及盆底肌功能受損有關。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SUI,總有效率達90%左右[3,4],是非常有效的。本文報道的采用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8例產后壓性尿失禁患者,經一個療程約10~15次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所有患者癥狀完全消失,效果非常理想。筆者認可能有下面幾方面原因:①產后壓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受損,病程較短,癥狀較輕,容易恢復;②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基本上都比較年輕,體質較好,恢復較快;③法國PHENIX神經肌肉生物反饋治療儀可以精確,客觀地檢測陰道及盆底肌收縮力度、耐力、反應速度,采用模擬的視覺信號提示正常及異常的盆底肌肉活動狀態,反饋給醫生及患者,有助于醫生為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及訓練計劃,指導患者完成訓練計劃,促使患者主動訓練,增強盆底肌肉張力,從而獲得更有效的盆底鍛練。但本文病例數較少, 有待于進一步擴大病例數繼續臨床觀察。
生物反饋的盆底鍛煉對女性尿失禁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因療程時間較長, 治療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以下事項值得注意: ① 患者的依從性: 盆底功能康復訓練要求患者每周2 次去醫院進行30 min的治療, 而產后婦女大多需哺乳,患者往往較難以堅持,需要另安排患者訓練時間。② 治療方案的個體差異性: 不同患者盆底的情況各不相同, 治療過程中最好有專人負責, 先行摸索每個患者的治療規律, 設計個性化方案, 提高治療效果。③ 患者每次治療后回家一定要堅持每天訓練2~3次,每次10 min,4 有一點應提醒患者, 盆底鍛煉治療沒有終點,癥狀消失后 假如鍛煉停止, 情況可能又出現甚至惡化,建議繼續每日鍛煉20 min , 或至少隔日鍛煉20 min。每3 個月來醫院隨訪一次, 以便指導患者的進一步治療 。
參 考 文 獻
[1] 宋巖峰.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學.實用婦產科學雜志,2003,19(2):67-68.
[2] Hay-Smith J,Murkved S,Fairbrother KA,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a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8(4):CD-007471.
【關鍵詞】 盆底功能治療儀;產后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腹壓突然增加時,尿液不由自主的從尿道流出的病癥。尿失禁發生的原因有多種,女性妊娠分娩時盆底功能受到損傷,所以尿失禁是產后常見的并發癥。有調查指出分娩3胎及以上的產婦患病率高達90%[1]。尿失禁不僅給患者生理上帶來痛苦,同時也帶來其心理、社會以及經濟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對尿失禁近年成為國內外的熱點研究對象。傳統手術方法因其昂貴,恢復期長,療效一般漸漸被新的治療方式所代替。沈陽市蘇家屯區婦嬰醫院應用盆底治療儀治療產后尿失禁,臨床效果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產后康復門診治療產后尿失禁的73例患者,年齡41~56歲,平均(51.2±3.8)歲,其中51例為陰道分娩,22例為剖宮產術;61例為第一胎,12例為第二胎,無第三胎及以上。治療前通過詢問病史及檢查診斷為壓力性尿失禁。按尿失禁診斷標準,1例為重度,5例為中度,67例為輕度。
1.2 治療方法 把盆底肌肉治療頭放置在患者的陰道內,通過反饋測量到患者的盆底肌肉肌電,結合患者的不同情況設計專有的治療程序。囑患者按照治療儀顯示屏顯示圖形進行盆底肌肉的收縮和放松訓練,每次進行30 min左右;治療過程中要使電刺激和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兩種治療方法同時進行,先訓練一類纖維,再訓練二類纖維,最后進行綜合訓練。每個治療療程為10次,每周進行2次。治療結束后,囑患者在家自行鍛煉盆底肌,收縮5 s,放松5 s,反復進行,每次10~15 min,2~3次/d。
1.3 評價標準[2] 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及患者是否有不適狀況出現。療效評價標準:治愈:無尿失禁癥狀,查體無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減少50%以上的漏尿次數;無效:癥狀無明顯緩解,漏尿次數減少在50%以下。
2 結果
73例產后尿失禁的患者中,68例患者在一個療程的治療后癥狀消失,表示痊愈,其他5例有效,兩個療程治療后,其他5例患者癥狀消失痊愈。73例患者治療中,治療后均未表示出現不適狀況。
3 討論
婦女妊娠時子宮向下移位,盆底肌肉群在壓力的作用下,使盆底的肌肉肌力和疲勞度在電生理中出現了下降,盆底張力和壓力也隨之下降[3]。進而出現不同類型肌纖維的能力下降的肌肉松弛,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癥狀的出現。產婦陰道分娩時,盆底組織的肌肉、筋膜以及韌帶等常常受到過度牽拉,造成盆底在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產生以尿失禁為主要癥狀的盆底綜合征。
盆底肌鍛煉法是美國婦產科醫生Kegel在1940年創建的,其開創了盆底康復的先河,簡稱Kegel法,即指導患者做緊縮和陰道的動作,每進行3 s后放松,連續做12~30 min,1個療程為4~6周。婦女妊娠期間以及產后進行盆底肌肉鍛煉以防治尿失禁的療效已得到普遍的認同。長期進行盆底肌的鍛煉可使盆底神經有效運動單位和興奮頻率增加,可以加強肌肉收縮和張力,使膀胱、尿道的支撐結構得到鞏固,同時也使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得到加強。
我科1年以來,采用盆底治療儀,通過對產后尿失禁患者行上述治療及護理措施,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康復知識的指導,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減輕,解決了其難言之隱,提高了生活質量。使用盆底治療儀治療,并發癥少,風險小,即便不能達到全部治愈,也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尿失禁癥狀得到緩解。盆底康復法是一種相對無損傷、安全有效、簡單的治療方法,是保守療法中治療產后尿失禁首選的基本方法,在孕期或產后進行盆底康復療法,不但可以預防發生產后尿失禁,也可對產后尿失禁產生較好的療效。因此我們認為采用盆底治療儀進行盆底康復治療為產后尿失禁患者非手術治療的首選療法。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防治項目組.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防治項目培訓教材,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