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管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全面細致的合同條款是合同順利履行的前提和基礎。海外工程機械管理與國內最大的區別,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合同條款來規范和約束分包商的行為。海外工程中分包商的法律意識普遍較強,這就要求中方施工企業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細化合同條款,做到凡事有據可依,進而降低機械安全管理過程的風險,有效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將現場機械資源安全管理要求單獨列為一章寫入合同,進一步明確與分包商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其主要內容應包括:(1)對于分包商自帶機械的管理要求。合同條款中需明確企業有權對現場分包商的機械實施監管,分包商應服從中方的管理要求。中方對分包商機械管理的各項管理舉措,只能進一步提升分包商的機械管理水平,但不降低或免除分包商所應承擔的責任。(2)對于中方自帶機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出國人員的限制以及綜合成本的考慮,中方自帶機械的安拆、操作、維保等工作一般承包給當地分包商。需要將機械管理程序中主要考核和約束條款寫入合同,合同中需要詳細界定分包商的人員資質要求、工作范圍、監督考核、安全要求以及安全責任劃分等內容。(3)對于我方自帶或租賃提供分包商使用機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分包商現場資源不足,為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企業攜帶部分機械或租賃機械提供給現場的分包商使用,需要與現場分包商之間簽訂《機械使用安全協議》,詳細劃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二、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做到合法合規
世界各國有關機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對于施工機械操作人員的資質要求,檢驗取證要求等方面。如果直接套用國內的機械管理制度,會造成“水土不服”的現象發生。在制定項目機械管理制度前,要對當地有關機械管理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同時借鑒國內成熟的機械管理經驗,這樣才能使編制的管理制度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容易被當地分包商接受和認可。
三、嚴格過程管控,確保機械可靠運行
中方作為工程的總承包方,有責任和義務采取有效措施來確保現場機械的安全可靠運行。一旦現場機械出現事故等異常情況,可能將會面臨現場罷工、法院、經濟賠償等種種不利情況,勢必會影響合同工期,甚至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重視現場機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強化過程監管,確保機械可靠運行。加強對分包商的培訓工作,提高分包商的業務素質。使分包商熟悉中方施工機械的性能和特點,做到“四懂”和“三會”。開展業務技能比武,對表現優秀的分包商人員進行獎勵,從而激發分包商的工作積極性。強化監督考核工作,合理運用合同中的監督考核條款,對工作中責任心差,業務技能不合格的分包商人員采取淘汰制。對于人為原因造成機械損壞,依據合同條款,給予責任分包商必要的經濟處罰。加強檢查和監督工作,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杜絕機械“帶病”作業。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督促相關分包商限期整改完成,并記錄在案,提高施工機械的完好率。
四、科學的為施工機械投保,降低機械使用風險
關鍵詞:藍牙技術施工機械在線監測
在線狀態監測也叫機載式故障預報,是通過把高可靠性的傳感器像觸角一樣分布到施工機械的有關部位,直接獲取各運行部分的工況參數,從而進行分析、處理,實時控制施工進度,提高施工質量的一種監測。當前施工機械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這就對計算機系統的信息采集、復雜信號處理與控制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利用藍牙芯片可對各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無電纜可靠傳輸,并能利用非機載設備(如高檔微機及功能完善的軟件)對采集的信號進行復雜有效的處理,從而合理地控制施工全過程。
1藍牙技術簡介
藍牙(Bluetooth)技術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標準,由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東芝和IBM等五大公司組成的特殊利益集團(SIG,SpecialInterestsGroup)于1998年5月聯合制定。SIG推出藍牙技術的目的在于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率為1Mb/s(有效傳輸速率為721kb/s)、最大傳輸距離為10m的無線通信,并形成世界統一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標準。藍牙技術可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無線接人方式,被認為是近年來無線數據通信領域的重大進展之一,其程序寫在一個9mm×9mm的微芯片中[1]。
藍牙系統一般由四個功能單元組成:天線單元、鏈路控制(固件)單元、鏈路管理(軟件)單元和藍牙軟件(協議)單元。
1.1藍牙技術的系統結構[2~4]
藍牙技術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藍牙的體系結構由兩大部分組成,即:底層協議部分和高層應用協議部分。下面分別對兩部分作一粗略的介紹。
1.1.1底層協議
底層協議作為藍牙技術應用的基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部分協議功能可以由一個小型芯片來完成,這些功能主要包括:
Radio/RF:進行頻帶的信道定義和信號的發送與接收;
BaseBand:實現基帶部分協議和其它底層鏈路功能;
LinkManager(LM):用于鏈路的建立和管理;
L2CAP:是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nProtocol的縮寫,實現高層協議復用、包的組裝和拆分等功能;
SDP:是ServiceDiscoverProtocol的縮寫,發現并識別底層設備所能提供的服務,以便高層應用調用。
1.1.2高層應用協議
高層應用協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應用協議:
RFCOMM:是ETSITS07.10標準的一個子集;
TCP/IPOverBluetooth:通過這個協議可以支持TCP/IP服務;
IrOBEXOverBluetooth:這個協議提供了藍牙與紅外傳輸的兼容性;
FilesTransferOverBluetooth:通過這個協議可以支持FTP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高層應用協議可以支持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01)應用,通過它可以有效實施一個廣域范圍內的移動網絡。
根據上面的討論,總的來講,一個完整的藍牙應用解決方案是由軟、硬件兩部分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RF、Baseband和LinkManager,軟件部分包括L2CAP以上的功能。
1.2工作原理
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I-工業;S-科學;M-醫學)頻段,數據傳輸速率為1Mb/s。從理論上講,以2.4GHzISM頻段運行的技術能夠使相距30m以內的儀器設備之間成功實現無線連接,數據傳輸速率可達2Mb/s;如果再加入功率放大器,發射距離有效范圍可達100m。藍牙技術采用了“Plug&Play”技術,即任意一個采用了藍牙技術的儀器設備(簡稱“藍牙設備”)一旦搜尋到另一個藍牙設備,馬上就可與之建立聯系,無需用戶進行任何設置,可謂能做到“即連即用”[5]。所以,藍牙技術比較適用于短距離無線數據傳輸。
如前所述,藍牙技術在硬件上的主要模塊有:基帶(Baseband)和射頻(RF)兩部分,如圖2所示。
其中,Transmitter模塊對來自Baseband的信息進行高頻處理,然后由天線發射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快速跳頻以及前向糾錯方案來保證鏈路的穩定和傳輸的可靠性,所以其抗干擾能力很強;與這個過程相反,Receiver模塊把從天線中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后,通過Baseband傳送給主機。所以,任何兩個支持藍牙標準的設備都可以在短距離內進行信息傳遞,而不需要使用電纜鏈接,而且它的功耗非常低。
2實際應用
傳統的在線狀態監測系統,無論是主動式還是微機自動監控系統,均需要將各傳感器提供的在線信號實測值通過相應的有線電纜傳輸至微機,并與微處理器內存的標準值進行比較,由此判斷機況是否良好。由于各種工況條件的限制,需要機載設備具有高可靠性和簡單性(通過使用單片機來處理這些信息),這樣,只能對現場施工信號進行簡單的處理,無法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可能誤檢、漏檢各種潛在的故障隱患,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現行的作業管理缺少統一的施工工藝模式,無完整的施工操作記錄,不能很好地控制施工進度和質量。可見,傳統的在線狀態監測系統需要改進。
2.1基于藍牙技術的傳統監測設備的改造
經過上面的分析得知,在進行傳統的在線狀態監測系統的實施時,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果把藍牙技術應用到這個領域中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比較基本的作法就是將傳統型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等設備利用藍牙技術進行改造,使之具備無線信息傳輸能力。圖3給出了一個無線傳感器的功能結構示例。
從圖3可以看出,采用這種結構的新型傳感器,由于采用了無線傳輸的形式取代有線電纜連接,在具體應用中使得監測網絡的調整和重組變得非常方便;而且對于一些特殊場合,例如高速旋轉設備運行時,利用傳統的有線方式很難進行一些關鍵部位的測量,而采用這種基于小型藍牙芯片的新型傳感器就可以做到在任意位置安裝與測量,并且利用其無線優勢,可以進行移動監測;在高溫、高腐蝕等惡劣環境下,無線監測方式的可靠性也要高得多,造價又低。總而言之,類似結構的監測系統將會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
2.2藍牙技術在施工機械在線監測中的應用
藍牙技術可以支持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通信,它是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環境建立了一個特別連接的短程無線電技術。利用藍牙技術可將傳感器在線監測數據傳送到計算機進行處理,而經過計算機處理后的信息可再經藍牙技術傳至各臺設備。
基于藍牙協議的設備之間支持點到點(PointtoPoint)和點到多點(PointtoMulti-Point)這兩種通訊模式,與之相對應,由藍牙設備組成的網絡拓撲結構也有兩種,分別稱為微微網(Piconet)和分散網(Scattemet),如圖4所示。
一個微微網中的所有設備單元共享同樣的信道,每一個藍牙設備最多可以同時與七個設備進行通訊。而且每一個設備同時還可能是其它微微網的組成單元。分散網是建立在微微網的基礎之上的由多個微微網組成的功能單元,這些微微網之間可以進行通訊,每一個微微網的識別是靠各自的調頻頻率來決定的。
關鍵詞CAD/CAM集成產品數據交換標準
1CAD/CAM技術應用狀況
汽車工業代表著一個國家機械制造業發展的水平,一直是CAD/CAM技術應用的先鋒和大戶。下面就以汽車工業為例,說明國內外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狀況。
國際上,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CAD/CAM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早在80年代初,福特公司就著手CAD/CAM系統的規劃,建成了以工作站為主體的環形網絡系統;1985年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產品設計工作使用圖形終端實現;1986年新開發的TAURUS和SABLE轎車,大約70%的外板件采用CAD/CAM;90年代初全面實行產品開發的CAD/CAM,應用率可達100%。福特公司1990年工作站已達2000臺,以FGS工作站(約占70%)和CV工作臺(約占18%)為主,其應用軟件主要為自行開發的PDGS和CAD/CAM。1993年以后,福特汽車公司提出了C3P(CAD/CAE/CAM/PDM)概念,并決定今后將采用I-DEAS軟件作為其主流核心軟件。
日本三菱汽車公司1960年從沖模的NC數控加工著手,以CAD/CAE/CAM為動力,對從設計到制作的各項工程踏踏實實地進行了改革,至今,已形成了從車型款式設計到車身組裝的新車型開發的完整的CAD/CAE/CAM系統。
法國雷諾汽車公司應用Euclid軟件作為CAD/CAM的主導軟件,目前已有95%的設計工作量用該軟件完成,并開發出很多適合汽車工業需求的模塊,如用于干涉檢查的Megavision,用于鈑金成形分析的OPTRIS等。
德國各大汽車公司普遍采用CATIA作為其CAD/CAM系統的主導軟件。1994年,德國大眾集團決定用CATIA和Pro/Engineer作為其將來開發新車型的主導CAD系統。
我國的CAD/CAM工作始于70年代,發展迅速,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少數大型企業,如一汽、二汽等,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CAD/CAM系統,其應用水平也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許多中小企業應用CAD/CAM技術在保證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率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總的說來,國內在CAD/CAM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需要對傳統的產品結構、生產設備和管理模式進行改造,以提高企業的活力和適應市場的應變能力,而采用CAD/CAM技術被認為是唯一的出路。
2CAD/CAM技術集成
2.1集成化的意義
集成化是CAD/CAM技術發展的一個最為顯著的趨勢。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產計劃與控制)等各種功能不同的軟件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統一的執行控制程序來組織各種信息的提取、交換、共享和處理,保證系統內部信息流的暢通并協調各個系統有效地運行。
國內外大量的經驗表明,CAD系統的效益往往不是從其本身,而是通過CAM和PPC系統體現出來;反過來,CAM系統如果沒有CAD系統的支持,花巨資引進的設備往往很難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統如果沒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時和準確的數據作為計劃的依據,訂出的計劃也較難貫徹執行,所謂的生產計劃和控制將得不到實際效益。因此,人們著手將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統有機地、統一地集成在一起,從而消除“自動化孤島”,取得最佳的效益。
2.2產品數據交換標準
建立統一的產品數據交換標準是實現CAD/CAM技術集成化的必要條件。
復雜機械產品的生產需要不同企業、部門的分工協作完成。由于產品信息是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CAD/CAM系統中產品,造長同一產品的信息表達差異。產品信息在各系統之間的集成現在主要采用標準格式交換法,如IGES標準、PDDI標準、PDES標準和STEP標準等。但是在朝著集成化目標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解決面向CAD/CAE/CAPP/CAM、CIM、CE等的集成(信息交換、語義集成、功能集成)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1)以IGES為代表的產品數據交換標準,盡管在支持幾何數據的交換方面已達到實用程度,但它只支持物理層上的數據交換,難以滿足信息集成的需要;
2)發展中的STEP盡管克服了IGES的不足,從理論上解決了同時支持物理層和邏輯層的數據交換,即實現信息交換的方法,但由于其剛剛起步,在其資源的定義、程序實現、面向具體應用領域的參照模型的建立、特征造型的實施以及對象庫的管理和使用等許多方面還遠沒有達到實用程度;
3)難以進行產品信息的統一管理、同步性維護、冗余控制和全局優化創成;
4)靠數據交換難以實現建立在滿足下游開發活動約束及特定外部過程約束的智能決策支持機制。盡管許多著名的計算機軟、硬件產品廠商都聲稱在產品中支持IGES、STEP等產品數據交換標準,但結果并非如此。世界上各種CAD/CAM集成軟件(如CATIA,Euclid,Pro/Engineer,CADDS5,UGII及I-DEAS等),都只是某些方面具有特長,故大型企業往往同時使用幾種CAD/CAM軟件系統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結果導致軟件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時丟失信息。我們在為上海大眾進行某項目的CAD軟件選型時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一般大型企業都選擇一種CAD/CAM軟件作為主流軟件,再加上其它軟件作為補充,從而盡量減少不同軟件間的數據交換。產品數據交換標準的最終完善還需相當一段時間。
3CAD/CAM系統選型原則
CAD/CAM系統的選擇與配置對任何一個打算應用CAD/CAM技術的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在作出CAD/CAM系統選擇和配置的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系統的功能
選擇硬件時要考慮CPU的運算處理能力、內、外存儲器容量、圖形顯示與處理能力、輸入/輸出作業能力、通信聯網能力等。選擇軟件時要考慮各種產品設計過程中對CAD/CAM應用軟件的功能要求,要注意軟件與硬件的匹配。
2)系統的可調節性和可擴展性新安裝的系統應能與原安裝的計算機環境進行交互操作,即向下兼容能力;同時應該具有升級擴展能力;要注意軟件的二次開發性、用戶界面等。
3)性能價格比這是一個相對的綜合指標。在購買軟、硬件系統時,用戶按功能和價格同時比較考核,在滿足用戶要求的情況下,取其最佳值作為選擇對象。
4)供應商的發展趨勢和資產可信度在選購系統時,不僅要比較分析其技術性能指標、價格,還要分析供應商的發展變化趨勢和財務經營狀況。若用戶對供應商的發展情況不了解,購買了即將停產換代的產品,或是與即將易手的公司作生意,其后果是非常被動的。
4結束語
我國開展CAD/CAM技術應用工作并不算晚;通過引進,不少企業的軟、硬件條件與國外相比也相差不大。但是,國內的CAD/CAM應用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原因是:
(1)原有經濟體制的弊端。采用CAD/CAM技術投資大,有較大風險,效益回報有一定的滯后期,導2.2產品數據交換標準建立統一的產品數據交換標準是實現CAD/CAM技術集成化的必要條件。復雜機械產品的生產需要不同企業、部門的分工協作完成。由于產品信息是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CAD/CAM系統中產生,造成同一轉機械啟停機及正常運行時的特性,可分為轉速上升、轉速下降、轉速不變、轉速變化等。負荷狀態可分為滿載、空載、部分載荷、載荷驟增和驟減等。
目前,由于在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相關宣傳工作開展不到位,很多地方在宣傳工作上所使用的方式過于傳統,宣傳對象過于單一,并且很多時候都是應付了事的走過場,致使農機使用者缺少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從而使農機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為農機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
2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管理的途徑
2.1完善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
要求做到以下3點: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是要掌握農機使用的基本信息。這就要求要根據當前農機使用的數量進行統計并分類,根據安全隱患的輕重進行劃分,從而完善相關的法規;做好相關的控制措施,根據安全隱患的發展特點嚴格把關國家在生產農機時的質量與性能,以確保從根源上杜絕隱患的發生;要確保相關法律政策的實施范圍與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對私有農機的管理。
2.2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的管理力度
2.2.1要進一步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力度由于我國在農機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工作開展較晚,致使遺留問題與新問題并存。因此,這就需要不斷的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的管理力度,確保抓住安全隱患問題的重點,找到管理工作中的弱點,從而不斷地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2.2.2要做好農機生產安全的防范工作這就要求要建立農機安全預防機制,以進一步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做到有備無患,將安全隱患及時扼殺在萌芽中;與此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并做好關于農機生產安全隱患的應急預案,從而確保在第一時間內解決問題,強化管理力度[2]。
2.3完善農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只有完善當前農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才能確保相關法律制度的落實,從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這就要求當地政府要根據當前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結合當地實際狀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要以農民的利益為根本,以保障農民人身與財產安全為己任,不斷的強化自身的管理能力與管理水平,并在加大對農民安全教育的同時,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從根本上規范農機生產秩序,確保農機生產的安全。
2.4加大相關方面的宣傳力度
針對當前農民文化素質不足與對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的顯現,需要不斷的加大相關方面的宣傳工作,使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能夠得到徹底的貫徹,提高農民生產的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這就要求要針對從事農機生產的人員,加大對其的培訓力度,從而提高操作者的知識與技能,確保農業生產的安全性。與此同時,要在加大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嚴格管理農機設備,如加大對年檢、掛牌以及駕證等方面的管理,并做到從嚴治理,確保培訓工作能夠真正的發揮出作用[3]。
3總結
關鍵詞:筒輥磨;壓輥;加壓裝置
TheDesignOfthePressureRoller,thePressureandtheUnloadingDeviceofφ2600Horomill
Abstract:TheHoromillisonekindofnewhorizontal-typeextrusiongrinders,whichhasbeenappliedintheindustrialproductionfortwoorthreeyearsonly.Itsbasicresearchoverseashasnotbeenreportedpublicly.Mystudyisthedesignofthepressureroller,thepressureaswellastheunloadingdeviceofφ2600Horomill.Asyouknow,thepressurerollerandthepressuredevicearekeyequipmentsoftheHoromill,especiallyassuringthesynchronizationofthepressureofdoubleend.Onthebasisofdataofsurveyofφ3800HoromillofFCBcompany,France,mydesignprogramasfollows:Foronething,Iadoptthemethodofreservedesign,setuppinggrindingmechanicsmodelsandseekingthefunctionrelationshipofpressureandstructureoftheHoromill.Foranother,designthestructureandascertainthelength-to-diameterratioofthepressureroller,thenmakeastressanalysisoftheroller.TheprincipleoftheHoromill’sworkisdifferentfromothersmashingmachineries.Itmainlydependsonthecenterpurepressuretocarryontothematerialcrushesmanytimes.Givenallthis,developingthenewpowdergrindingequipmentandenhancingthesmashingefficiency,isalwaysthemajorissuetowhichpeopleworkinginpowdergrindingindustrypayattention.Inthiskindofsituation,theappearanceofhoromillhassolvedaseriesofproblems,becauseitdevelopsanewpathwayoftheMateriallayerPressing.
Keywords:horomill;thepressureroller;thepressuredevice
我的設計課題是φ2600筒輥磨,主要負責壓輥以及加壓裝置方面的設計。本課題是針對現今社會比較流行的環保節能方面的發展要求展開,其主要技術還是致力于筒輥磨的開發與研究,以及力求使其粉磨效果達到最佳,并使得其氣體及粉塵的排放量達到最小狀態,最終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它的開發與研究有利于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作業電耗。隨著筒輥磨進一步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新的粉磨系統與相應的措施,使其粉磨效果、效率達到穩定、高效,并逐步成為粉磨行業的主導機械,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綜上所述,擠壓磨的發展趨勢是降低磨輥壓力、提高輥速、增加物料受壓的次數。筒輥磨之所以避免了困擾現有球磨、立磨、輥壓機工藝的各種問題,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點,是因為輥筒磨具有獨特的結構特點和料層粉碎機制。
1.2設計依據及技術指標
(a)課題來源:市場需求,新品開發;
(b)產品名稱:φ2600筒輥磨;
(c)粉磨對象:礦渣,進料粒度10mm,水分2%;
(d)粉磨成品:礦粉,比表面積/kg;
(e)設計依據:法國FCB公司φ3800筒輥磨在牡丹江水泥廠生產數據;
(f)設計產量:Q25t/h。
1.3設計總體思路
筒輥磨屬于節能環保技術裝備,主要應用于冶煉廢渣的粉磨深加工,也可用于礦山、建材等行業的高細粉磨作業。設計將分為總體設計,工藝設計和結構設計,具體分別為:
(a)總體設計:建立粉磨力學模型,尋求筒輥磨粉磨適宜的壓力與結構的函數關系;
(b)工藝設計:粉磨礦渣的工藝流程設計;
(c)結構設計:壓輥,加壓裝置,同步桿,卸料裝置的設計。
1.4本課題擬解決的問題
本設計主要通過深入研究粉磨機理和現有各種粉磨設備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一種具有球磨機的可靠性和產品的質量、立磨的緊湊結構和輥壓機的低能耗的全新結構的新型粉磨設備,它的優勢主要在于為擠壓粉磨工藝找到了一條能充分發揮節能潛力的新途徑。我的設計是參考現有牡丹江水泥廠引進法國FCB公司HORO磨規格φ3800的結構參數設計,推導設計參數,主要針對筒輥磨的壓輥、加壓裝置及卸料裝置的設計方面,通過所需的粉磨壓力及磨機的產量,確定筒輥磨長徑比、壓力角、筒體直徑和筒體的長度、壓輥直徑和壓輥的長度,在結構尺寸等參數上進行優化設計。
目錄
1前言1
1.1概述1
1.2設計內容2
1.3設計依據及技術指標2
1.4本課題擬解決的問題2
2總體方案的論證3
2.1筒輥磨總體設計的反求工程技術3
2.2粉碎機理3
2.3筒輥磨粉磨壓力分析4
2.4工藝設計7
3筒輥磨壓輥的設計9
3.1壓輥的選材9
3.2壓輥的結構設計9
3.3壓輥的強度計算12
3.4軸承的選擇14
4筒輥磨加壓裝置的設計15
4.1加壓裝置15
4.2加壓桿結構尺寸的確定15
4.3材料的確定15
4.4液壓缸內徑的確定16
4.5同步桿的設計16
5筒輥磨卸料裝置的設計17
6結論19
參考文獻20
致謝21
附錄22
附錄
圖名圖號圖幅張數
1加壓部裝圖TGMD2600.04A01
2壓桿TGMD2600.04-01A11
3平衡桿TGMD2600.04-02A31
4支座(1)TGMD2600.04-03A31
5支座(2)TGMD2600.04-04A31
6壓輥軸TGMD2600.04-05A31
7保護圈TGMD2600.04-06A31
8悶蓋TGMD2600.04-07A41
9壓輥軸承座TGMD2600.04-09A21
10卸料部裝圖TGMD2600.06A11
11導軌TGMD2600.06-01A41
12端板TGMD2600.06-02A31
13密封板TGMD2600.06-03A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