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臨床護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表
我們參閱國內外有關文獻,[1~8]結合我院臨床護理教學的具體情況,編制了臨床護理教學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調查了解護生的臨床實習安排和分配的任務是否合理。主要項目有實習計劃按時完成,課堂知識應用于護理實踐,護生每日工作量等情況。
(2)調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主要包括解決護生實習中的困難,為護生進行正規操作示范,教師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评碚撝R情況,護理講課效果,教師對護生的指導,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教師自身素質和行為舉止,教師對護生的態度等項目。
(3)調查各護理單元為臨床教學提供的必要條件等情況。項目包括病房實習用物和病案保證實習,專人負責教學,護士長對護生的態度及關心支持教學等項目。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為三級甲等??漆t院,開放床位328張,護理單元16個,注冊護士225名,實習生30名。注冊護士職稱:副主任護師5人,主管護師9O名,護師8O名,護士6O人。工作年限:2O年以上6O人,1O年以上4O人,5~1O年5O人,5年以下85人。1.2方法1.2.1確立臨床護理教學能級管理的層級根據我院臨床護理教學的任務,將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分為四層級:第一層級為教學管理決策層:由護理部正、副主任組成,是教學管理組織的最高層級;第二層級為教學管理層:由護理教學管理委員會組成,有8名資深的臨床護理教學骨干,均為主管護師以上技術職稱,其中2名負責實習生教學管理,6名負責在職教學管理;第三層級為護理教學管理執行層:由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院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開放床位328張,護理單元16個,注冊護士225名,實習生30名。注冊護士職稱:副主任護師5人,主管護師9O名,護師8O名,護士6O人。工作年限:2O年以上6O人,1O年以上4O人,5~1O年5O人,5年以下85人。
1.2方法
1.2.1確立臨床護理教學能級管理的層級根據
我院臨床護理教學的任務,將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分為四層級:第一層級為教學管理決策層:由護理部正、副主任組成,是教學管理組織的最高層級;第二層級為教學管理層:由護理教學管理委員會組成,有8名資深的臨床護理教學骨干,均為主管護師以上技術職稱,其中2名負責實習生教學管理,6名負責在職教學管理;第三層級為護理教學管理執行層:由護理單元教學組長組成,每單元1~3名,共25人,9O具有主管護師職稱,70有本科學歷;第四層為護理教學管理操作層:由帶教老師組成,均為具有護師職稱的人員。第二三層人員是通過全院競聘,護理部審查合格上崗,第四層人員是經過護理部綜合素質考核合格上崗。臨床護理教學管理人員的四層能級管理構成了2:8:25:100的正三角形管理網。
摘要:
臨床實習階段是將理論與聯系相結合的重要階段,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臨床護理帶教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因此,建設“雙師型”臨床護理帶教教師隊伍、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本文從“雙師型”臨床護理帶教教師的現狀,結合本院臨床實習帶教的實踐經驗,探討提升臨床護理帶教教師教學能力的新思路。
關鍵詞:
雙師型;臨床護理帶教;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0引言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最后環節,是護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護理技能和形成護理專業態度的重要階段;培養護生職業道德,確立人生信念,強化職業道德,適應護士角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是培養護生掌握基礎醫學和護理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能力和對危、急、重癥病人的應急處理能力和配合搶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和醫護人文素養,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獲得全面發展的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更是護生職業發展道路上的關鍵階段。臨床帶教教師的帶教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質量,進而影響護理教育的整體質量。因此,如何提高作為臨床教學活動主體的臨床護理帶教教師的教學能力,一直是臨床護理教育探討的問題。為滿足時代對護理人才的要求,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基礎和前提。
1核心能力教學模式
在臨床實習教學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學模式,以培養護生的護理核心能力為目標,整合合作、互動、情境模擬、個案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能力不但具有普通教學能力的共性,更有著護理學科教學能力的特殊性。為了適應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要求,提高臨床教學質量,臨床護理教師應具備以下教學能力。
2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床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2.1專業能力臨床實習階段護生主要進行基礎護理的實踐,同時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專科護理進行學習。臨床護理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知識及實踐技能,熟練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護理知識,并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實習過程中指導護生正確評估患者病情,用醫學術語對病情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記錄,指導護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充分的評估并給予治療處置、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藥物相關知識宣教等。
2.2教育教學能力實習過程中護生要接觸豐富的病例,了解前沿臨床知識。臨床護理教師在臨床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典型病例和相關知識點進行系統、互動的講解,對護理技能操作進行詳細示教。學生入科前,各臨床科室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核心能力培養要求提出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進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學查房、業務講座的內容。這就要求臨床護理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運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表達能力、應用多媒體的能力等。2.3領導能力領導能力包括決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溝通能力、親和能力等。當前醫療市場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實習護生自身存在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及臨床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時,護生的年齡普遍偏小,實習過程中遇到繁瑣的實際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往往會出現挫折感。在這種情況下,臨床護理教師要有較高的領導能力,才能帶領護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良好的溝通和親和能力,有助于臨床護理教師與護生的溝通,及時發現護生的心理波動,并疏導護生的心理問題,提高護生對專業工作的認同感;較強的協調能力和指揮能力,能使臨床護理教師合理安排日常護理工作和護理臨床教學,實現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共贏。
2.4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臨床護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并制定教學目標、重點,結合臨床工作和教學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面對患者及家屬對實習護生工作能力的質疑和維權。這就需要臨床護理教師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評估護生的工作;對日常工作中的突發事件有敏銳的判斷力,合理安排協調日常護理工作與護理臨床教學的關系,避免護理糾紛發生。
【摘要】目的分析在護理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應用系統化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作用。方法以本院在9年5月—0年5月接收的90名臨床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樣本,所有實習生經隨機抽樣法均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名)與對照組(名),其中實驗組應用系統化臨床護理教學管理方式,對照組應用常規教學管理方式,實習結束后,對比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效果,即實習生的理論知識、護患溝通技巧、護理文書書寫以及操作技能,對比兩組實習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實習生的教學效果與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理學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應用系統化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可以顯著提升實習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提升實習生對臨床教學的質量的滿意度,對提升醫院護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系統化臨床護理;教學管理;護理實習生;臨床實習;實習效果;護理教學;教育
不論對哪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實習階段都是一個重要階段,以護理專業學生為例,護理專業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的理論知識,鮮少有機會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的護理內容,因此學生在學習階段對護理專業的知識只停留在理論知識表面[1]。對于實習生來說,重視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就是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充分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這一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而這一過程大多數都屬于實習階段[2-3]。文章以9年5月—0年5月接收的90名臨床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樣本,分析系統化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在護理實習生中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科9年5月—0年5月接收的護理實習生當中抽取90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將實習生分為兩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各名。實驗組男性4名,女性41名;對照組男性3名,女性42名。實驗組的年齡范圍為17~25歲,平均年齡為(21.±0.78)歲;其中,大專學歷20名,本科學歷20名,研究生學歷5人;對照組的年齡范圍為17~26歲,平均年齡為(21.23±0.42)歲;其中大專學歷23名,本科學歷18名,研究生學歷4名。將兩組實習生的年齡、男女比例、學歷情況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得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所有實習生均為我院接收的護理專業學生;實習生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并與我科簽署相關協議;依從性良好,可積極配合相關工作。排除標準:實習生在了解研究內容后明確表示拒絕;無法配合研究相關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