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改進鄉鎮醫療保險的提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面臨的問題
目前農民工的醫療保險繳費過高,超出了許多大量使用農民工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承受能力。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償待遇較低目前大部分地區醫療保險待遇的補償門檻即起付線還比較高,并不能真正幫助農民工抵御一般的疾病風險(孫方,2006;郭瑜等,2011;吳傳儉,2012)。比如,上海市經濟較為發達,是我國農民工的主要輸入地之一,然而,上海市的農民工醫療保險并未真正施惠于外來勞工,只是有利于醫療保障機構。其原因在于醫療保險的補償門檻太高,農民工患病后的醫療費用沒有達到起付標準,無法得到醫療保險的補償,很多外來勞工并未從中得益,而有些已經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盡管可以享受部分醫療費用報銷,但因為難以承受自付比例部分,患大病時被迫回鄉治療,往往無法享受相應的待遇。
農民工患病就醫時,由個人向醫療機構墊付全部醫療費用,待患者治療完畢后,憑借醫療費用的結算清單到醫療保險管理機構進行補償(王振鋒等,2012)。醫療保險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向農民工補償所發生的醫療服務費用。按服務項目付費屬于事后付費方式,它的優點是醫療機構、農民工、醫療保障機構三者在費用結算方面操作方便。但是,農民工對于按服務項目付費方式的價格控制能力較弱,它往往導致醫療機構供方誘導農民工需求并提高醫療費用支出,加大醫療保障基金支出。然而農村流動人口卻以非正式就業者為主,如果制度設計僅僅容納正式就業的農民工,則將使得大多數農民工得不到保障。因此在設計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時,應該充分考慮農民工以非正式就業為主的特征,變以單位制為基礎的保障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擴大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
進一步優化我國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對策建議
在提高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融資水平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公共財政的投入比重,強化政府的籌資責任。而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償水平,僅達到40%左右。農民工一般由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發達地區醫療服務設施較為完善、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較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較好。但是,這些醫療服務的價格相對較高,降低了醫療服務的可得性。作為第三方的醫療保險機構,如果降低醫療服務的共付比例,則導致農民工失去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因此,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機構和經辦機構,應該提高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償標準,減輕農民工自身的醫療費用負擔。
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控制措施可以根據農民工流入地較為集中的特點,在集中的企業或者行業內部,采取健康維護組織(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HMO)的方式,控制醫療服務價格。健康維護組織發源于美國,預先收取固定的醫療費用,為特定參保人群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健康維護組織最大的優點是醫療服務價格較低,參保者預先繳納一定的保險費用之后,就診時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掛號費用,基本不需要支付其他的醫療費用。健康維護組織通過與醫療機構簽訂合同,制定相關的規則控制醫療服務價格;為了獲得更多的患者,醫療機構也愿意向參保人以折扣價格提供服務。健康維護組織實際上采取了相當于按人數付費以及按總額付費的價格控制方式,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控制醫療服務價格的方式,適合總體收入較低的農民工群體。(
農民工在外地工作時,將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其一,外地就診的醫療費用,其真實性難以核查;其二,如果返回家鄉所在地就醫,雖然醫療保險管理機構比較容易核查醫療費用的真偽,但是往返家鄉的路途時間耗費則可能耽誤病情。商業保險的服務網絡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將農民工的醫療保險交由商業保險公司承辦,商業保險公司擁有遍布全國各地的服務網絡,通過內部協調,可以有效降低異地就診費用的核查成本,使得核查異地就診費用能夠實現。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內部信息系統,降低了核查異地就診費用的通訊成本;通過母公司協調各個子公司進行協查,避免了工作人員往返各地,節省了交通和住宿費用;通過各個子公司的協助,減少了核查時間,提高了核查效率。
作者:邵長龍秦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