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制造業管理論文:制造業用工荒緣由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石春連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
原因
在政府方面,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農民工供給。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從1980年至今累計少出生人口3億多人,也造成人口增長的相對斷層,這直接影響到了現行的勞動力供給及其持續性供給。相對而言,制造企業的招工條件卻沒有變化,還是需要18~25歲的相對較多。總供給量的降低,導致了這一年齡段的農民工供給的降低。另外政府相關政策缺失,勞動力市場功能不健全也是導致“用工荒”的重要原因。首先,受戶籍制度的約束,農民工不能享受依附于戶籍的各種福利制度,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項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農民工缺乏歸宿感、安全感。其次,信息傳遞滯后,農民工不能及時知道招聘的信息,企業也不能及時把需求消息出去,造成了供需信息不能及時對接。再次,勞務中介的發展不夠完善,一方面是勞務中介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非法勞務中介坑害民工的事件時有發生,惡化了人們對于勞務中介的認識。
在員工方面,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新一代農民工的主體,他們素質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滿足某些技術崗位的要求。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行業需要工人具有較高的素質和技術,農民工的文化水平低又造成了用工的結構性失衡。另外,已成為農民工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對自己的權利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自身權益的維護更加注重。因此新生代農民工并不愿意從事技術含量低、僅靠出賣勞動力,且報酬不高的工作。
對策
中國制造業要解決“用工荒”困局可以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出發采取對策。
在企業方面,一要提高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改善工作環境,重塑新型的勞資關系。大部分農民工進城務工目的都是為了生存,因此企業應該滿足員工的生存需求,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企業提高工資既可吸引新農民工加入,又可留住老員工,形成企業用工儲備的一種良性循環模式。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根據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在農民工工作的安全性方面適當地增加投入,為農民工提供足夠的勞動保護,積極為農民工辦理醫療和工傷事故保險,建立新型的勞資關系。新型的勞資關系是減少農民工大量流失的關鍵,也是緩解“用工荒”的最有效之舉[2]。二要拓寬人員招聘渠道、放寬招聘條件、建立用工儲備制度。傳統的招聘手段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因此企業應想方設法地拓寬招聘渠道,改變招聘思路和用人觀念,推遲開工時間、錯開招工時間、避免開工費用浪費,才能極大地滿足企業緩解用工需求壓力。在當前勞動力供應緊張的形勢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制造企業,完全可以擯棄陳舊的用工觀念和招聘思維,適當放寬對年齡、學歷、性別、經驗等條件的限制。從實際要求出發,只要能勝任工作就可錄用。三要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90后員工已經成為制造業用工的主體,企業在使用這部分員工的時候要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管理,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改善福利和工作環境、加強培訓、進行工作再設計和工作豐富化等方式來加強員工的忠誠度。同時針對90后員工抗壓抗挫能力較差特點建立員工心理咨詢室,幫助員工解決人際關系困惑[3]。此外,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員工勞動技能水平。
在政府方面,一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勞動法規,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益。首先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依附于戶籍的各種福利制度,完善有利于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項制度。然后通過勞動保護立法,保證勞動合同合法有效,健全農民工的維權機制。政府要加強執法監察力度,嚴厲打擊侵犯勞動者合法權利及正當經濟收益的違法行為。同時,幫助建立企業誠信信息制度,定期向社會特別是向勞動者公布企業拖欠工資等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失信記錄[4]。二要加大對制造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扶持力度。出于成本考慮,不少制造企業不愿意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因此,在勞動力資源培訓方面,應盡快建立新的政府資助培訓機構模式,出臺各種具有前瞻性、適應性和制度化的制造企業培訓計劃,擴大培訓數量及規模。政府還可以考慮把培訓費用補貼給企業,促使企業對農民工進行培訓以解決用工結構失衡問題。三要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市場調節具有滯后性,因此各級政府應發揮政府職能為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