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縱橫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是全黨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分析其表征,尋找其根源,進而落實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的表征
(一)對待群眾缺乏感情。
具體表現是,在工作中重形式,輕實效。曾言:“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子的東西?!毙问街髁x是對心理資源、社會資源的剝奪浪費。他們基層跑的少,民情難明了。由于客觀制度不完善,干群接觸機制仍以自上而下單向性渠道為主。領導干部總坐辦公室或在下基層調研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則無法明晰民情民意。
(二)工作作風浮躁。
具體表現是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忽視群眾的長遠利益,大搞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以顯示自己的政績。
(三)群眾工作能力缺失。
具體表現,一是決策欠合理,難以?;菝?。部分領導干部因系統觀、前瞻意識等能力不足導致其科學決策有所欠缺,影響群眾工作的實效。二是方法不恰當,效果打折扣。部分領導干部開展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主動性、合理性及人性化。三是心高“杯”滿,進步艱難。部分領導干部存在學歷高、實際工作能力欠缺的情況
二、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宏觀層面
社會價值、文化與制度的羈絆。一是“官本位”文化遺毒的侵蝕。個別領導干部和黨員沉溺于傳統官本位思想帶來的優渥感或實際利益中,淪陷在服從官級地位的官本位價值取向中。二是社會價值觀念的失范。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在個人利益得到充分重視和張揚的今天,思想浮躁、信仰危機、價值困惑現象同樣出現在黨內部分黨員以及領導干部身上。三是制度不完善的影響。包括評估制度不完善,導致責任感缺位。職位升貶與群眾評價機制脫鉤,導致認知偏差。不少領導干部更關注顯政績上有所斬獲,盲目追求指標、搞形式主義,而忽視與群眾利益相關的潛政績積累。公共權力運行缺乏公眾監督和權力制衡,導致私欲膨脹。
(二)中觀層面
團體亞文化的侵擾。在媒體曝光下,一些地區政治生態之惡劣令人瞠目。從中觀層面來分析,一是個別領導干部群眾觀念薄弱、過度追求顯政績而忽視群眾工作、群眾利益,而集結成一股心照不宣的亞文化。二是持有相同偏差價值觀的部分領導干部作為某種亞文化群體的成員,為了保護群體利益,會采取方法屏蔽或消減那些質疑群體的信息,形成一堵“護城墻”。三是由于民主程序的不完善,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落后文化心理中,跟上級的指示、看法不同卻很少有人能夠直言不諱的進行表達。在缺乏反對和質疑聲音的情況下,容易讓領導干部產生一種“所有人都贊同”的錯覺,從而助長了“一言堂”等不良工作作風。
(三)微觀層面
情疏知淺,缺乏自我省察。微觀層面是領導干部自身修養的體現。部分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的發生源于自身主觀認知世界塑造不足,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對自身社會角色缺乏深刻認識。二是對自己能力的成長空間抱有懷疑。領導干部在能力發展上的得過且過、一味期求他人代勞幫忙,而不追求自我能力的成長,便會限制其對群眾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果。三是不識“明鏡”,難以自我覺察。在傳統的二元論視角下,物我分離割裂,個體難以將自己和客體對象作為一個系統進行審視,更難以將自己純然作為客體來觀察。由此,作風問題的自我覺察無疑困難重重。
三、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思考
(一)內修其心
加強領導干部的自我修養。一是持續學習,空杯心態?,F實社會環境中,傳統落后的官本位思想的大量殘存、不良官場作風和心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價值失范、西方消費主義及極端個人主義時不時地會侵蝕干部的思想意識。所以,領導干部的持續學習要建立在強烈的空杯意識,建立在認識到這個社會和自己正在面臨什么、自身缺什么的基礎上。要學習的既包括基本業務知識和能力的“理論之知”,更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道德責任的“德性之知”。二是從認知和情感入手,深入群眾,穩固信念。人們更堅定于那些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價值信念,因此領導干部只有經常下基層體察民情民意,搞好調研工作,密切聯系群眾與群眾交流,定期深入一線親自接觸和解決群眾問題,從行動中催發情感認同,才能將群眾從一個陌生而冷感的集合體,轉化為可以具體感知的生活的一部分,使群眾信念更穩固扎實,使群眾觀念深刻內化于心。三是“吾日三省吾身”,增強自我省思能力。馬克思曾說“問題是時代的口號”,“鏡子”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協助領導干部通過“自我省思”和“他觀自我”發現自身存在的作風問題,促進主體自我與客體自我趨于統一?!白晕沂∷肌?,勢必要反躬自省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情感體驗,在群眾工作中時刻詢問自己“我這么做有沒有盡到努力?”、“這么做我是否感到內疚?”;“他觀自我”最根本的則是完善各類民主、客觀、科學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及渠道,以外力打破傳統二元論的視角,協助領導干部時時通過他人之眼來觀看自己的言行過程和結果,將其行為與態度進行客觀充分的還原觀察,在認識自身矛盾的同時,提升對反對和質疑聲音的接納與反思能力,改善工作態度和作風。
(二)外繕方圓
制度以教化向善為靈魂。一是健全科學決策機制。這需要重視調研和評估的作用,包括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通過來自群眾的民調決定決策傾向(更符合群眾意見);邀請第三方進行專業調研等方式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適當性;形成規范化、程序化、民主化的多人決策模式以及嚴格的決策形成程序,杜絕領導干部“一言堂”的現象,并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評估體系越完善、越科學,領導干部就越能看清自身工作的實際效果,以及工作作風對群眾的實際影響,從中更加明晰自身責任,提升工作實效做好群眾工作。由此,領導干部也可借對自身工作效果的透徹洞察,不斷鞏固主觀思想上對群眾負責的意識,促使部分領導干部轉變思想作風,更好地服務群眾。二是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在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評估過程中,要加碼群眾意見在人事任免考量中的分量,必須反思潛政績的評估方式,例如如何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將發言權交還給群眾、如何利用社區、網絡平臺多途徑收集普通群眾或具體決策所涉群眾的實際感受,以科學定量評估和定性研究相結合,形成一套群眾考評領導的長效機制。同時,需要進一步提升社會績效等潛政績在政府績效考核中所占比重,細化對潛政績的評估指標,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可測量性;民主評價機制的完善將提供更多民主諫言的機會,降低民主表達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這對于打破“異口同聲”的局面和“從眾壓力”的干擾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三是構建立體監督機制。既要完善“用權力來制衡權力,以權利制衡權力”,通過相互獨立而又相互掣肘的權力彼此制衡監督,同時扶持自下而上的草根力量。對黃炎培“怎樣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回答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倍鴤€體力量相對薄弱,若能凝結起來成為社會團體和公民組織,分別代表各個領域范疇及社會階層的群眾利益監督公權力,就能產生更大影響。同時又要利用好新興媒體和科學技術的力量,例如中紀委建立的監督舉報網站就是對自下而上監督機制的有力補充。
作者:段佳佩 單位:上海市長寧區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