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經驗及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中優良作風的形成與發展到進一步弘揚,對塑造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具有重大意義,作風建設也積累了深厚的實踐經驗。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部分,已經成為黨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之一,對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要作用。黨的作風建設歷經百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如今黨的建設有重大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作風建設;形象塑造;經驗啟示
政黨代表的是一個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其首要功能就是表達階級或階層的利益,有本身特定的政治目的和意識形態,針對國家和社會議題有各自的主張,定立政綱展示愿景。一個政黨的形象是靠其黨風展現的,黨風好則形象好,黨風差則形象差。黨風即黨的作風,黨的作風是由多方面構成的體系,是指在黨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表現著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保持良好的黨風離不開黨的建設,尤其是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就是要端正黨員領導干部和黨的各級組織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樹立與黨的性質、宗旨相適應的良好風尚[1]。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奮斗歷程中,積累了深厚的經驗,形成了注重作風建設的優良傳統,對如今黨的建設有重大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加強作風建設的百年歷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已經百年之久,在這百年之間,黨的作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增添新內容,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體系。
(一)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的形成與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四面受敵的特殊時期誕生,自黨成立之初,就把作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土地革命時期,由于此時的黨處于幼年,避免不了存在一些黨風問題,例如不能很好地聯系群眾,黨內存在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以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來形容農民”,這實際上成為了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基礎。同志十分重視群眾工作,他指出:“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2]除此之外,黨內還存在著濃厚的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并深受其危害,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就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斗爭中去,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在的倡導下,黨內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作風逐漸好轉,這為黨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打下了基礎;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共開啟了第二次合作,由于黨內一些同志受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再加上黨的隊伍不斷擴大,主觀主義、自由主義、宗派主義等不良作風在黨內愈演愈烈。黨中央為了解決黨內的不良風氣,開展黨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整風運動———,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我們要完成打倒敵人的任務,必須完成這個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3]在整風運動中,強調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本次整風運動的宗旨,黨風存在問題是事實,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為徹底克服黨內出現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作風,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制定了深入實踐調查的計劃,自此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在全黨扎下了根。通過運動,中國共產黨肅清了黨內長期存在的不良作風,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并在黨的七大將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寫入黨章,標志著黨的優良作風的確立,成為全體黨員遵守的內容,黨的作風建設由此正式納入黨的規章制度中。在解放戰爭時期,為了能夠實現全國解放,黨中央在軍隊中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規定,這不僅體現著人民軍隊為人民的作風,更是黨的優良作風在人民軍隊的具體體現。在即將奪取全國政權時,一些黨員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一些資產階級來到黨員周圍阿諛奉承,為了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要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4]。這是同志對黨的優良作風在新時期的新要求,希望全體黨員在奪取政權后要繼續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持黨清貧廉政的品格。
(二)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的不斷發展
1949年,黨和人民通過不斷的努力奪取革命政權并建立了新中國,開始了全方位的復蘇與重建。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內環境的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黨內出現了一些不良風氣:第一,有些黨員干部躺在革命的功勞簿上自以為是、居功自傲,忘記了黨的初心、宗旨和的諄諄教導;第二,有些黨員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不能與人民群眾同甘苦;第三,有些黨員干部開始對黨內分配的一些工作任務挑挑揀揀,甚至拒絕執行,產生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的落后思想;第四,有些黨員干部還在以舊思想處理新的任務,黨內命令之風盛行;第五,還有一些黨員干部經不住資本主義的誘惑,逐漸迷失在奢靡的生活之中,其中尤以劉青山、張子善的案件最為突出;第六,黨的入口關沒有把好,思想政治工作出現漏洞,部分新加入的黨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按照黨綱、黨章嚴格地去要求自己。為了改正黨內不良風氣,更好的貫徹群眾路線,發揮黨的優良作風,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加強作風建設的行動。起初黨中央在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自此黨內有了專門的監督機構,專門監督黨員的行為作風。1950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強調首先是整頓干部作風。1951年3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和《關于發展新黨員的決議》,對整黨及建黨工作作了具體部署,整頓了黨的基層組織,尤其是那些新近建立黨組織和發展新黨員較多的地區,旨在普遍地提高黨員素質,純潔黨的隊伍[5]。1951年底黨中央又發動了以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為主要內容的“三反”運動,“三反”運動繼承了的經驗,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式,全體黨員自上而下地反省自己,真正深挖自身的問題。通過整風和整黨運動,整頓了黨的作風,規范了黨的組織,提升了黨的戰斗力,重塑了黨的形象,使其能夠積極承擔起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不斷前進。隨著三大改造順利完成,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階段,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在黨的八大開幕詞中指出:“在我們的許多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作風,這就是: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工作上的官僚主義和組織上的宗派主義。”[6]為了繼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密切聯系群眾的三原則:上下級打成一片,準許下級批評上級,不要靠職位高、老資格吃飯[7]。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關于黨的作風建設是靠自己逐步摸索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管理和執政經驗上,黨的作風建設被視為一項“偉大工程”,體現了我們黨對于黨風形象的重視程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和任務,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歷程,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轉折點,黨的作風建設也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社會出現了空前廣泛的變化,在社會活力和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的同時,許多新問題新情況也出現在黨內,例如一些黨員干部卷入到經濟犯罪之中,還有一些黨員干部丟掉了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針對這樣的現象,鄧小平強調“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末,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8]為了順應新時期新任務的需要,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努力整頓黨風,推進黨的制度改革,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集體的推動下,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制定了《關于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關于進一步制止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經商、辦企業的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1983年10月召開了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會議通過了整黨的指導性文獻《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確定從同年冬季開始全面整黨,此次整黨著眼于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采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原則,解決了部分黨員中存在著的問題。1983年的整黨運動充分發揮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思想,在大搞整黨運動的同時,正確處理了整黨工作同改革、經濟工作的關系,真正做到了“兩手抓”,對于推進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政治保障,也對日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有的西方學者提出了“歷史的終結”,在這一系列事件出現后,中國共產黨能否繼續帶領人民前進,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這成了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我們黨面對歷史的考驗,提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黨的建設是“新的偉大工程”,以此凸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一些黨員迷失了自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及享樂主義開始出現,并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此,提出了“八個堅持,八個反對”,隨后黨中央又通過了《關于加強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兩個重要決策,在1998年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三講”教育的開展,有利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能夠提高我們黨執政水平、執政能力,完善黨的作風建設,是建設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體現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作風建設,為21世紀黨的作風建設奠定了基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21世紀,世情和國情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我國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機遇,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新形勢新任務和黨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建樹,開創了黨的建設新局面[9]。但是,黨內的作風問題仍然還具有突出性,在十六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剖析了黨內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工作上敷衍了事、碌碌無為。二是脫離群眾、好大喜功,工作方法不顧群眾感受,大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三是陰奉陽違,弄虛作假,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四是貪圖享受、以權謀私,貪腐現象頻發,浪費情況嚴重。指出這些問題都是與黨的宗旨和性質格格不入的,都是同人民群眾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如不切實加以糾正,必然會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10]。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要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5年黨中央開展了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制定了《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關于做好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2008年又通過了《關于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明確表示黨員經常性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十六大以來分別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文件,這些文件將黨風監督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問題呈現多元化表現和結構性的改變,主要有四方面的變化:一是貪腐收禮呈現電子化,由原來的現金和購物卡轉變為線上微信紅包轉賬、電子券等虛擬產品;二是公款消費呈現隱蔽化,由原來的豪華飯店轉變為機關食堂和宿舍,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掩人耳目,把好酒裝進塑料瓶,好菜裝進塑料袋;三是公文內容呈現錯誤化,有些單位的紅頭文件出現了嚴重的錯別字和錯誤語句等問題;四是民主生活呈現敷衍化,有些黨員在開民主生活會時,在對領導和其他同志進行批評時避重就輕、流于形式。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黨風問題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的創新。針對新時代的黨風問題,黨中央從六個方面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第一,從黨中央自身上加強作風建設,總書記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抓好黨的作風必須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第二,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2];第三,共產黨員要“認真”,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第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近些年黨中央開展了多種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全體黨員時刻牢記初心和使命,時刻可以正衣冠、治治病;第五,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就是政黨出現嚴重的貪腐情況,導致人心向背,最終亡黨亡國。不管是“老虎”還是“蒼蠅”,無論是大腐敗還是“微腐敗”,都在堅決糾治之列[13];第六,建立嚴格的黨規制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陸續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目的皆在加強黨的作風,樹立優良形象。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認識清醒,見解深刻,既不忘老祖宗,又講出了新話,體現了堅持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展現了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閃耀著當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光輝,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二、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作風建設對中國共產黨具有重要意義,關系到黨的形象、興衰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在快速發展中自始至終注重黨風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障。
(一)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之一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之時起,就將黨的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屬性。黨的提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14]。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政黨的區別體現為以下幾方面:在政治建設方面,黨的政治建設決定著黨建的方向和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在黨的上指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15]推進政治建設就是要加強黨的向心力、同心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黨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在思想建設方面,思想建設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基礎性建設,就其實質而言,就是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推進思想建設就是要明確全黨的思想路線,加強理論學習,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素養,能夠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在組織建設方面,黨的組織建設是建設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推進組織建設就是要把好黨的用人關,以點帶面地推進黨的組織改革。在作風建設方面,黨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關系人心向背。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自覺。首先,中國共產黨能夠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始終堅持在實踐中發展真理;其次,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區別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政黨的根本體現;最后,中國共產黨能夠以實踐為基礎,借助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自身錯誤,促進了黨的團結統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出手塑造黨的優良作風,確立了全黨必須遵守的中央八項規定,倡議開好民主生活會,及時發現黨的問題,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黨內的常態。黨的作風建設成為了我們黨獨特的政治優勢,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重要保證,經過多年磨煉形成的優良作風,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之一。在紀律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多管齊下、多方發力,通過主題教育等活動營造清風正氣的社會文化,同時設立監察委等監督部門對違反規定的黨員干部一律高壓,形成了對貪污腐敗分子的巨大威懾力,爭取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二)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障
先進的定義是進步快、水平高、可以作為學習榜樣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能夠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符合社會進步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事物就是先進的,反之就是落后的[16]。純潔的定義是純粹,沒有雜質污點,是指人、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上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與其本質特征的契合程度。政黨作為一個主體,同樣擁有先進性和純潔性。政黨的先進性指的是一定階級的先進分子順應時代進步潮流,代表和實現本階級利益的各種思想和行動的集中體現。政黨的純潔性指的是對黨的忠誠,對黨所代表的階級的忠誠,無關乎性別年齡社會地位,從精神上到行動上的為政黨的本身以及所代表的社會階層的發展而努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比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優越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17]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一樣,具有階級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階級政黨,具有特定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離不開黨的作風建設,作風建設對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中之重的作用。首先,作風建設能夠促進黨的思想進步。思想是行為的先導,黨的先進性重要的體現之一就是思想上的先進。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黨的思想作風的核心和靈魂。鄧小平強調:“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現象就產生了。”[18]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就是要把解放思想、事實求是貫穿到黨的各項工作中,用新思想孕育新理論,新理論指導新實踐。其次,作風建設能夠保持黨和人民的密切聯系。強調:“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19]作風建設的核心是密切聯系群眾,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對黨自身提出的道德要求。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正是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突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最后,作風建設能夠營造黨內風清氣正的環境。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內環境的變化會改變黨風,許多黨員受到一些腐敗思想的影響,走上了背離人民的道路,而這些不正的風氣,正是導致貪腐現象出現的原因。只有緊抓黨員干部和全體黨員的作風,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自上而下地帶領全體黨員意識到作風建設的重要性,才可以帶領全體黨員走從嚴治黨的道路。
三、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百年經驗
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歷經百年,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為改進黨風,加強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把黨建設成為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供了經驗支撐。
(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作風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政治性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在黨的中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20]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風問題的本質是黨的政治性的體現,政治性不強,政治路線歪曲,政治立場錯誤,政治生活混亂等問題都會通過黨的作風表現出來。作風建設姓“黨”,開展作風建設要有“黨味”,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作風建設正是明確了作風建設的主體,因此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出發點,始終樹立政治第一的原則,這是開展黨的作風建設的“必修課”,有利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線、政治立場、政治生活。
(二)堅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既吸納了中國古代傳統思想,又結合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貫穿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發展的全部過程。中國古代就有“民本”思想,《尚書·五子之歌》中就提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體現了先哲們的民眾意識。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出:“歷史活動就是群眾的活動”[21],肯定了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的目的就是將黨風搞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領導人陸續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響亮口號,“三個有利于”的民生標準,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以人為本的科學觀念,堅持人民立場的根本立場,體現了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根本態度。近些年,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事件不斷出現,強調:“一切不思進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過且過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同人民群眾期盼、同新時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22]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是黨的作風建設的試金石,群眾滿不滿意是黨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因此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推動人民群眾成為黨風的監督者和評判者。
(三)堅定不移推進廉政思想教育
黨風要從思想抓起,思想防線被攻破,其他防線也很難守住了。要想搞好作風建設,廉政思想是基礎,加強馬列主義的廉政思想教育,讓全體黨員不斷樹立愛黨、廉政的正確思想,讓黨員從內心不想腐、不敢腐,可以有效提高黨的勤政廉潔的形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著更加復雜的考驗和危險,所以更要抓緊廉政思想教育,在廉政建設方面抓典型案例,打擊各種腐敗事件,對已經腐敗的人員及還未腐敗的同志起到威懾,更好的建設廉潔政府。近幾年,一些嚴厲的廉政措施,起到了解決腐敗問題的作用,但是對于廉政思想教育,似乎沒有推出有力的措施。在新媒體的視域下,應該結合線上線下開展廉政思想教育活動,并且加大力度推動廉政“硬措施”,樹立廉政模范納入廉政建設的目標范圍之內,讓大家有目標可學、有方向可進,引領全體黨員走清正廉潔的道路。
(四)堅持將作風建設融入黨的制度建設
制度問題是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黨的提出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各個建設之中,突出了制度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黨風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體系不健全,黨的制度有問題,黨風自然好不了。進入新時代,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轉變和改進作風為重點完善制度體系,對黨的作風制度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實現了制度治黨史上的重大變革[23]。改進黨風在制度建設上持續發力,近些年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黨的又提出“制度治黨”,這是鏟除“四風”的必然要求,制度不完備、不落地,監督難、執行難是導致“四風”問題反復出現的重要因素,要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制定是基礎,執行才是關鍵,再好的制度如執行不認真,應付了事,不僅會使制度淪為紙老虎,還會讓黨風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制度治黨在目標指向上,重在對黨員外在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在方式方法上,往往采取剛性約束和強制執行等手段;在功能作用上,發揮著規范引導、控制約束、警戒告誡、懲罰威懾等功效[24]。
(五)堅持歷史傳統與時代創新相結合
黨的作風不是從來就有的,它的形成需要經過歷史的錘煉和時代的創新。黨的作風通過歷史的發展不斷錘煉,優良的作風被樹為示范繼續保存并進行弘揚,不良的作風加以改進并進行批判。時代創新是黨的作風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黨風的發展必然要增添新內容,這也是黨的作風建的本質特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建黨一百周年,每次黨風的整頓運動都繼承了歷史的傳統,但繼承不是簡單地重復歷史,而是結合時代的要求和矛盾的變化,發揮創新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作風建設的不斷進步。以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為例,理論聯系實際,因為實際總是在變化而深入發展,所以理論就要需要隨著實際的發展而進行結合;密切聯系群眾,群眾的對象范圍和愿望訴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在變化,因此黨需要根據新的形勢加強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批評和自我批評,而批評什么和怎樣批評會因時因地而不同,需要按照新內容新要求開展。新時代產生新要求,黨的作風建設不會一勞永逸,也不會一成不變,必須在創新中繼承,在繼承中推動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榮臣.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探索和經驗[J].先鋒,2015,(08):8-10.
[2]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3]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
[4]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5][9][10]夏春濤.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作風建設問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72,191,193.
[6][7]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287.
[8][18]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3,142.
[11].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J].黨建,2014,(08):4.8--
[12].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001).
[13].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8-01-15(001).
[14][15][19][20].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16]陳蘭蘭.新時代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有效路徑[J].學習月刊,2020,(09):23-26.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22]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95.
[23]王群燕.改革開放以來黨的作風建設的基本路徑[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5-8.
[24]王偉,代江波.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N].學習時報,2018-06-27(002).
作者:趙秋實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