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技校德育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思考之一:激發興趣,改變教學方法
德育課與其他學科不同,比較抽象,枯燥,因此,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其德育的功能。
巧設導語,引發興趣。新穎別致的導語會起到先聲奪人,引發興趣,集中注意力的功效。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導言。如講“如何培養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興趣”這一課時,我先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干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裝不上去啊!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里唱著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么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于禮貌還是告訴了他事情的原由。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安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余,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學生聽得入迷,也由此引出了講解本課的導言:世上有許多的人,由于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這就是興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表現。幽默詼諧的導語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情調,它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引發學生興趣。
巧設疑難,提高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疑問,有問題,才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去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單純地灌輸知識。而應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課堂上巧設疑難,以問促讀,以讀促思,從而在問題中找到答案以及學會尋找答案的途徑。如在講解紀律的重要性是,我講述了一則三國故事: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戰,馬謖自告奮勇要出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愿立軍令狀,若失敗就處死全家,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將軍隨行,并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后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執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點街亭失守。事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故事講完后,我采用提問的方式巧妙設疑:上述故事講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然后又講解提示:紀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組織與團隊要能長久存在,其重要的維系力就是團隊紀律。紀律可以促使一個人走上成功之路,使一團隊走向成功和勝利;同時,紀律也可以使一個人或一團隊走向失敗和滅亡。
巧妙的設疑,使學生深入地把握抽象德育課的原理,由此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得到了提高。
創造意境,以情誘學。德育課教材有理論觀點的提出,卻沒有情境的描寫,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神游現實。如講“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時,我們通過學生描述買燈炮的過程,啟迪學生思考,售貨員為什么一定要給顧客試試燈泡亮不亮呢?又問,你為什么不要不亮的燈泡?同學們紛紛回答,它沒使用的價值。結論: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但它們也是對立的,使用價值歸買方,價值歸賣方。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引導學生思考,揭示了經濟學原理中兩個復雜的概念,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
故事滲透,吸引學生。新版《德育》課本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每一個章節都有一些舉例、案例和事跡,來幫助學生的閱讀理解,但書上有些例子很簡單,我就做了適當的補充。同時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或典型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面對看似枯燥的教材文字產生學習欲望。故事滲透,吸引學生,已經遠遠超過了對教材文字的簡單記憶和理解的要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思考之二:正確引導,樹立危機意識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往往能夠喚起學生對生活、對人生更強的信心和樂趣。因此,教師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熟悉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憂傷,困難和挫折,為他們排憂解難,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而高興,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他們的缺點則應積極幫助克服,并暗示期待之情。目的是實現德育課老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達到較強的親和力。
教師如何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呢?“良師”是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的一種角色期望,“益友”表達了師生角色之間的平等關系。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師應當學會如何去“愛”學生和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愛”和“溝通”是維持師生和諧關系的粘合劑。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知識,并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生的心態進行分析,在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溝通。教有成效的教師,多半具備了愛生的情感,他們對學生充滿熱情、期望和關懷,而學生也往往對教師作出愛的反應,這時教師才可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和信任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教育學生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與他們談心,做到關心每一個人,了解每一個人的思想,給他們足夠的信任和鼓勵。在日常教育中,應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特別是后進學生,要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幫助他們揚長避短,改正缺點。
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由于年齡低,閱歷淺,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不能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遇到挫折和失敗后容易產生消極、悲觀、不滿、怨恨的情緒,甚至行為扭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本著技校職業性、專業性、勞動性、社會性的特點,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勞動觀,熱愛所學專業,使其樹立危機意識。要教育引導學生關心他人、集體、社會,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競賽活動,發揚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團隊精神,引導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
思考之三:改革考核,促進知行統一
靠答卷的形式來考核學生,并不能真正全面考核學生的政治素質。因此,我們要思考探索一條新的、有效的考試方法和評分標準,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政治課的考核實行開卷考試。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德育課實行開卷考試后的幾點有利于。第一,開卷考試命題是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接受程序和與實際相聯系的運用水平。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必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和原理,輕松而自覺地把精力放在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培養上。學生在學習和考試中,通過反復的熟悉教材或查閱教材,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所學理論的目的。第二,有利于促進改革課堂教學,使教學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給思想品德課教學以良好的導向,發揮了思想品德課的政治主導作用。第三,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改變學生學習方法,克服學生的厭學思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行開卷考試后,學生擺脫了繁重的概念、定義、觀點、辨析等條款理論的死記硬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知觀點,明事理。第四,提高了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供了輕松的環境。
學生平時所學知識的多少并不能完全說明該生的思想品德好壞,必須結合操行考核去對學生進行行為考核,才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聯系實際、增強覺悟的能力。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多方面的,德育課的行為考試應該重于學生對現實問題認識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否正確;是否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思想與行為;在社會、學校、家庭中的表現是否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還要看學生學習德育課的態度、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和表現等方面。在評分方面,應該著重平時的考查,把平時的考查與期中、期末考核相結合,各部分考核成績應按可以按4﹕3﹕3比例記入總分,加大平時分值或比例,每一次成績應及時向學生公布。在考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在學生中正確開展好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學生心服口服。
總之,針對技工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和行為特點,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手段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形勢、認識自己、擺正位置、理順心理、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最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創造一個學生樂于接受,適合學生現狀特點的德育課教學課堂,是德育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常思考、常研究的永恒課題。
[關鍵詞]技校德育教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