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蒙古族漢語教育改進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蒙古族漢語教育改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蒙古族漢語教育改進研究

本文作者:于麗娟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學院

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民族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民族的通用語———漢語,對于民族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繁榮進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民族漢語文的教學質量,加快少數民族漢語文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一直受到各界學者的共同關注。近年來,隨著民族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高校民族漢語文教學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與此同時,遇到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試圖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分析目前漢語閱讀教學的幾點問題。

一、內蒙古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特殊性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構成以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和藏族為主,其中蒙古族占優勢。一般來講,母語是他們的本民族語,漢語是第二語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學習不同于完全意義上的第二語言學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是因為:雖然母語是本民族語言,但由于成長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所處漢語語境較好,語料充沛,部分學生甚至完全生活在漢語的語境中,因此,對于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講,漢語既不似外語生疏,也不如母語流暢,是介于母語和外語之間的“第三種狀態”。集中表現在:一方面,學生們最基本的語言表達沒有障礙,能進行一般的日常交流,聽力普遍過關;另一方面,要滿足大學教育的需求,學生的讀寫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亟待提高。從這個角度講,跟我們通常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遇到的情況正好相反。正是這種可上可下,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導致許多學生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漢語水平,特別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的極端自我判斷:或者過于自卑,覺得自己跟周圍同學比起來漢語說得不好,有口音,不敢開口,害怕使用漢語交流;或者過于自負,覺得自己說得和漢族學生一樣標準,滿足于現有的漢語水平,不能認真對待漢語學習。這兩種情緒對于高校的漢語文教學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

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學習最困難的是對于語義場的深刻理解。對于第二語言習得來講,最困難的是基于文化理解的語言掌握。而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解決這一問題的不二法門便是閱讀。文本最能體現一種語言的特征及其變化,最能展示語言不同層次與結構,也是一種語言特有的修辭、隱喻和象征的最直觀、最整體的呈現。對文本的閱讀是學生學習表達的前提,也是學習掌握任何一種語言的必然且重要的過程。此外,語言是活的語言。通過文本閱讀,可以不斷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培養語感,直觀體認漢語表達的多種可能性,在閱讀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興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因此,漢語閱讀教學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文教學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漢語文閱讀現狀

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方法不正確。Gardner&Lambert(1972)提出了“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的概念。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講,學習漢語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的專業課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沒有漢語這個“工具”,大學的學習不能順利完成;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日后步入社會,熟練地使用漢語,都將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階段,漢語不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欣賞性。掌握好漢語,對于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兩者兼備,非常強烈。與此相矛盾的是,在漢語文學習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尤其是漢語文閱讀的學習,過度依賴課堂,依賴教師,思維定式比較嚴重,甘當“配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不足,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

教學模式滯后,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現階段,漢語文閱讀教學仍停留在課堂教學階段。學生作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圍繞著老師這個中心來學習。課堂教學的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很難實現閱讀的拓展,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很明顯,這不但與開放式的大學教學精神相違背,也不符合語言閱讀學習的一般規律。在課堂上,主要依賴教師的講解,教學內容仍主要停留在解字釋詞、語法教學、段落大意講解等基礎知識上。與學生的互動不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擴展性思維,漢語的應用性沒有充分發揮。

學生漢語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民族地區漢語基礎教育水平差異較大,導致同一個班的同學漢語水平懸殊。來自城市的同學整體漢語水平較高,來自偏遠牧區的同學由于缺乏漢語的語境,普遍存在表達不流暢的問題。兩極分化現象普遍存在,由此衍生出統一的教學難度不能滿足學生不同學習要求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為教師的教學制造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對策

(一)引導學生正確估計自己,明確漢語學習的目標

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漢語學習是大學學習生活的基礎準備之一。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提高漢語水平對他們來說有著最直接的功用。針對學生或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或急于求成等不良心態,教師要認真做好引導工作。首先,要與學生零距離充分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尤其對于漢族老師來說,因為存在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差異,更要多了解學生的需求,體認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的不同。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估價自己的漢語水平。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既有水平,又鼓勵學生積極面對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指出進一步完善的方法。恰當控制學生的動機水平,要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語言的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的堅持。此外,針對部分學生狹隘的民族觀和語言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漢語觀。讓學生認識到漢語同世界上的任何語言一樣,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好漢語,是打開更廣闊世界的一把鑰匙。尤其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只有學好漢語,才可能掃除學習道路上的障礙,才能滿足日益競爭激烈的時代對高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掌握雙語甚至三語也是他們非常獨特的優勢。

(二)課前準備,整體感知,開展合作學習

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過程,缺一不可。為了改變以老師講授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在進入文本之前,要學生先行,教師圍繞文本的相關內容,提前布置閱讀任務,發動學生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地進行延伸性閱讀,背景拓展閱讀,帶著充分的準備和自己的想法走進課堂。為展開課堂討論打好了基礎。合作學習本質上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漢語文教學實踐中,強調學生的普遍參與,在平等、輕松的狀態中進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大家參與歸納問題,賞析文章,總結收獲。少數民族學生活潑好動,勇于表達,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教師中心模式。

(三)以讀為主,強調言語感受的作用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古訓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除了大量的閱讀,還包括大聲的朗讀。言語感受一直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步驟,對于閱讀和說話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而言尤其重要。憑借文字的感知,通過吟誦、推敲、揣摩、觸發、鑒賞等多層次的閱讀活動和感知、理解、欣賞的心理過程,從中獲得文章的旨趣,接受美感經驗。通過朗讀,不但可以發現文本當中的詞匯、語法問題,更能糾正語音,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我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大聲、投入地朗讀。朗讀的方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可長可短,但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在朗讀的過程中,通過語音的停頓,語氣、聲調的起伏變化自然感受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實踐證明,文本的朗讀和理解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在閱讀中加強朗讀,可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四)加強文化的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文化,就談不上掌握一門語言,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對其文化的體認。在漢語閱讀教學中,能“讀懂”文本,卻不能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是少數民族大學生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要讓他們充分地理解文本,就必須把文化的導入提高到一個戰略高度上來。這就首先要求教師提高個人的民族文化素養,既要提高自己漢文化的知識儲備,了解漢民族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民族心理;也要積累少數民族文化知識。這樣,就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文化的比較,完成漢文化的導入。通過故事、歷史、傳統習俗的介紹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然,親近語言表象下的深層邏輯。此外,通過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差異對比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喚起學生的共鳴,也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漢文化的體認。

(五)閱讀指導中,注意啟迪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鼓勵學生自由表達

思維的深刻性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地思考問題,透過事物的表象,洞察事物的內在本質。在閱讀教學中,能夠領會文本的終極含義,把握反諷、暗喻,才是讀懂文章的深層價值所在。在漢語閱讀教學中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文本解讀時流于平面。這一方面受制于民族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統教育模式下欠缺相關的訓練。為此,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相關訓練。通過有目的的提問,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發掘文本深層次的含義。另一方面,閱讀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教師應杜絕僵化單一講解模式。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只負責方向上的引導,不能給出標準答案。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儲備,轉換視角,結合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去進行自由的欣賞和表達,暢所欲言,完成自己的再創作。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培養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反觀自己在思維方式、知識掌握和文化體認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改進

(六)合理使用電教媒體

少數民族學生整體活潑開朗、積極外向,他們樂于表達,也善于表達,對于新穎的、動態的、活潑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更加感興趣。與此同時,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大學的課堂教學中來,它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在情境設置、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使文本變得更生動、更有趣。因此,在漢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合理使用電教媒體,成為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途徑。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多方面結合聲、像、動畫等手段,制作出精美實用的課件輔助教學。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己制作課件,圍繞相關的主題內容,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通過小講座的方式,闡述自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既發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課堂教學方法,也讓教師更多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和需求。達到了良好的互動。

漢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與其說是一個漢語知識積累的過程,不如說是一個文化學習、思維開發、個性拓展的綜合過程。把握好這一過程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講,是靈活運用漢語的決定性步驟,教學得當,師生都受益無窮。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文閱讀教學,既是適應時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各民族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充分重視內蒙古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漢語文教學改革,為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漢語文的課程與教學改革做出應有的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德化县| 奇台县| 龙海市| 吴川市| 通化市| 宜川县| 全州县| 驻马店市| 马关县| 青阳县| 石台县| 上栗县| 通渭县| 磐安县| 巩留县| 玉门市| 冀州市| 南昌市| 高要市| 株洲县| 息烽县| 孟连| 铁岭市| 辰溪县| 墨脱县| 塔城市| 堆龙德庆县| 宜城市| 康保县| 齐齐哈尔市| 武功县| 陇南市| 息烽县| 津市市| 什邡市| 永善县| 普安县| 正阳县| 五寨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