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酒店管理教學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高職酒店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實踐教學的質量和規范呈現不穩定狀態
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采用了“2+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在實際運行中,實踐教學學時比例不低于50%的規定并未真正落實。例如在課程設置上,基礎課的比重偏大,專業課的比重偏小;課程設置講求面面俱到,一些本應該細分、深化的課程都是點到為止。同時實踐教學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尚未真正樹立起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現象比較明顯,缺乏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導致實踐教學的質量和規范都呈現不穩定狀態,隨意性較大,嚴重阻礙了學科的健康發展。
(二)重視操作技能培養,忽視綜合能力養成
在實踐教學的設計中,視野狹窄。重視單一操作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養成及意識的培養,學生成為被動的“技能機器人”,缺乏后續發展潛力。酒店業的高度關聯性和綜合性決定了酒店業人才必須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不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職業能力、綜合素質更是培養的重點。因此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服務層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養人才的出口口徑。
(三)校方與實習基地存在較大的目的差距
學校和酒店合作利益的出發點存在偏差和矛盾。對學校而言,安排學生到酒店實習,希望酒店能為實習生提供輪換的崗位,了解酒店的運轉流程,體驗酒店氛圍和企業文化,全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然而對于酒店而言,其目的一般較為簡單和功利,完全根據自身的用工需要來安排實習生,只是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和旺季時的勞動力補給,安排操作性的工作,會在服務技能方面給予培訓,但對管理能力的培訓方面熱情不高,缺乏管理經驗和技能學習的機會。
(四)學生校外實習管理難度大,校外實習質量監控很難實現
校外綜合實習一般安排在大學的最后一年,這時學生面臨著實習、就業、升學、畢業論文等多重壓力,指導教師很難協調學生、學院和酒店的利益。學生希望指導教師能幫助他們減輕勞動量、提供輪崗的機會;酒店則希望指導教師能夠穩定學生的情緒,不要干預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勞動制度。同時學校也由于經費、師資等原因.很難安排專職的實踐指導教師,更多的是在出問題時的應急指導。由此引發了許多問題如學生擅自做主,提前結束實習等,造成學校和實習基地的關系緊張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亂。
(五)專業教師缺乏實踐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專業教師缺乏酒店行業工作經歷,職業經驗不足,存在理論教學水平高而實踐操作能力低下的現象。另一方面,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實踐經驗豐富但缺乏相應的培訓經驗和培訓資格,不通曉教育的規律,也制約了工學結合模式的推廣與發展。
(六)考核體系不完善
實踐考評手段單一,考核標準缺乏具體指標,考核方法很難真實反映學生的能力。學校對實習生的考核主要依據酒方和實習指導老師反饋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規章制度、實習評語、實習日志和實結以及是否遵守學校的實習紀律等來評定實習成績。通過這些依據實際上只考核了實習生的實習表現,而對實習是否達到了實習目標規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據。這也是酒店管理專業實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二、解決高職酒店專業教育實踐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校企合作,構建高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要加強校企合作,改變院校與企業合作上“貌似神離、行同陌路”的現狀。高校應該改變關起門來辦學的傳統作風,積極主動地與企業進行深層次合作,拓展課程實踐的內涵和外延建設,增加校外實踐教學的頻度和深度,將校內和校外實踐結合起來,構建高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要體現多層次、多方位的訓練,使學生畢業時即達到酒店基層管理人員和高級服務人員的水平。
(二)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不忽視綜合素質的拓展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已由單純的崗位能力向崗位群能力、專項能力向綜合職業能力、操作型動手能力向心智技術能力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如果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停留在服務技能層面,既不符合我國酒店業發展的現實要求,也限制了必然約束了人才培養的口徑。因此,教學活動應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利用校內外實訓資源,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宗旨出發,加強學生思維訓練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的可持續提升。同時,在日常管理中還要營造酒店文化氛圍,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養成,如在校園內統一著裝,形成專業標識;彬彬有禮,養成禮貌習慣等;也可將相應的酒店興趣社團活動納入實踐教學體系中,開展具有專業特色、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第二課堂為陣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
(三)加強學生校外實習管理
對學生校外實踐任務重、實習基地分散、實習崗位多樣等諸多管理難題,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作為保障機制。由專人負責,明確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的責任,選派或聘請思想素質好、經驗豐富、技術熟練、教學和管理業務水平高的實習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深入酒店實習現場。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全過程、各環節的動態管理,具體管理和指導學生進行崗位實習;保證信息暢通。定期對在崗實習學生進行深度訪談,隨時解決學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四)完善實習考核體系
制定科學合理的酒店管理專業實習考核體系的任務在學校。這個考核體系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這些方面:酒店對實習生的評價;實習巡回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的評價;實習生的自我評價;除此以外,還應包括學生通過專業實習,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所達到的水平的考核。這項任務的考核應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會考核來進行。只有完善的實習考核體系作保證,才能夠使實習生達到專業實習目標規定的要求。
(五)建立有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機制
校企雙方應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企業創新能力的長遠目標出發,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實習為例,可考慮讓專業教師帶隊,與學生一起頂崗實習,增加專業教師行業實際工作經驗。同時鼓勵專業教師通過掛職鍛煉、行業兼職、教學實踐、為行業服務、產學研結合等途徑提高和鍛煉自己,既可以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又可以使得實踐教學緊跟行業發展的新形勢。同時學校應對教師的掛職鍛煉、教學實踐等在合約協議中體現教師福利待遇等保障問題,鼓勵教師的行業實踐。同時企業兼職教師到應到相關高職院校或專門機構參加有關教學技能的培訓或學習,并取得職業培訓經驗和培訓資格。
總之,酒店管理專業高職教育應針對市場需求,科學合理靈活地安排教學,創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從而培養能勝任酒店管理崗位的高等實用型人才。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