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涉外護理專業改革的策略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優化前后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效果調查分析方法
實驗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09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作為實驗組,采用優化后的課程體系進行人才培養實踐,同時選取2008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人才培養采用優化前課程體系)作為對照組,進行優化前后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效果的比較。兩組學生在生源、入學成績、教學條件(包括任課教師、教學設施)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根據學生人文素養、職業核心等課程成績,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從專業英語水平、跨文化護理知識水平、實踐技能等方面比較人才培養效果。
問卷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及跨文化護理知識水平測試題(共10題,每題10分,滿分100分)。
統計方法。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A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優化前后課程體系比較分析
優化后的課程體系,有以下特點:增加了人文素養課程的門類和總學時數。如增加了國際經濟與政治專題、世界歷史、影視欣賞、中外教育名家選講等課程。突出專業英語教育。減少了公共英語學時數,增加了涉外護理英語、醫學英語等專業英語課程。增加了實踐學時數(由1665學時增加到2093學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實訓機會。
兩組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測試成績比較(見表2)通過多種形式的專業英語強化訓練,實驗組專業英語水平(達標率80.22%)較對照組(達標率63.55%)有顯著提高(χ2=7.41,P<0.05)。
兩組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水平比較共發放問卷198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96.97%。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調查表明,實驗組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測試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5.74,P<0.05)。說明優化后的課程體在培養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本研究結果表明,優化后的課程體系在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方面有明顯優勢,但與當前對國際護理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正確面對跨文化護理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只有掌握多元文化護理知識,才能準確理解病人的各種行為,明確病人的需要,提供適合病人文化背景的護理服務。因此,應從多元化護理觀念出發,進一步優化現有課程體系。通過增設職業口才、多元文化護理、國際護理理念與護理技術發展等人文素養課程,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種族、民族、區域的健康觀、疾病觀及護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識,以融入文化護理。
繼續強化專業英語教學
按照國際護士資格認證考試要求,以真實的職業環境為背景,在強化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同時,注意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課程的銜接。此外,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內培外請”相結合的措施,對職業核心課程逐步推行雙語教學。3.3積極探索涉外醫院和外資醫院實習基地建設通過開辟涉外醫院和外資醫院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到涉外醫院見習和實習、在實踐中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和護理實踐能力的機會。
本文作者:楊曉忠耿杰作者單位:淄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