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石油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石油地質類型概述
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不斷提高,對石油地質類型進行深入研究也越來越被重視。在分析一個地區的含油氣情況之前,需要著手研究區域構造條件和形成條件等控制作用,以及研究地殼運動沉積的周期性、旋回性及基底結構等,最終判斷出有利的含油區與生油區。一般來說,石油地質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生油層。能夠生成并提供具有價值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巖石稱為生油氣巖,而由烴源巖結構組成的底層就叫做生油層。生油層一般可分為泥質巖和碳酸鹽巖。二是儲集層。它具有兩個特征:具備孔隙,以容納流體物質;具備孔隙間的聯通性,可滲透和過濾流體。儲集層一般分為碎屑巖儲集層和碳酸鹽巖儲集層。三是蓋層。即封隔儲集層以防止油氣上溢的巖層,其主要的結構特征是:孔隙度低,可明顯抑制流體的滲透,并及時阻礙油氣溢散。就生油層的沉積環境或巖相來看,最有利于產生石油的區域是有利于生物繁衍、保存以及有利于石油巖發育的環境。而油層分布集中且廣泛的區域,除了碎屑巖類和碳酸鹽巖類之外,還包括火山巖、變質巖、泥巖等。另外,一般的蓋層巖石類型包括鹽巖、泥頁巖、膏巖、致密灰巖等,對于蓋層的勘察,是石油地質勘探的重要依據之一。
2石油地質類型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在石油地質類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形成一些較先進理論,如烴源巖研究、湖相層序地層學、金屬-有機質相互作用原理、基底構造對圈閉的控制等。這些研究成果指導著石油地質類型的研究方向,具有較高的石油勘探應用價值。
2.1烴源巖研究評價沉積盆地的油氣潛力,需要深入了解烴源巖的分布狀況。層序底層學方法和氣候模型都有利于判斷及預測烴源巖。首先,通過層序地層學研究,可以了解盆地演化、有機物分布、沉積環境序列之間的關系。其次,通過運用氣候模擬及地理變化知識,可以檢驗氣候資料、有機質產量及保存的對比關系;可驗證模型能否模擬一些關鍵性的變化;可評判過去及現在不同的氣候預測條件;可通過對比地質資料來進行不同階段氣候模型的修正。
2.2湖相層序地層學層序底層學發展至今,已經具有研究陸相沉積環境的趨勢,可利用鉆井相關資料,結合沉積或侵蝕間斷面以及特殊的巖相段,來確定各個湖相層序。具體來說,在海相沉積環境中,海平面變化和沉積補給是控制層序發育的兩個主要因素,而構造和氣候則影響著湖相層序的發育過程。
一、國外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狀況
1.運作商業化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分為非營利科技中介機構與營利科技中介機構兩類,雖然在經營主體上有政府、公共、私人之別,但營利科技中介機構因其自身的靈活性與機動性,成為市場經濟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主體。作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公司,營利性科技中介機構往往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準確把握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以專業化服務吸引客戶。例如美國SRI咨詢公司將其業務重點集中在石化產品的市場供求分析預測、價格預測、成本分析、新技術的經濟水平情況分析等方面,并通過定期出版有關市場、成本、技術等方面的客戶報告,來滿足各石化企業的需要,保持和拉緊與企業的關系。在動蕩多變的石油技術市場環境中,國外各大石油公司強調科技創新活動的實用性,強調占有市場和獲得商業效益是檢驗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因此,他們特別需要像SRI咨詢公司這樣的專業化服務。
2.從業人員素質高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從業人員都是具有很高的技術、商業、法律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性人才;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往往是科技中介機構成功的關鍵要素。國外科技中介機構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多方面培訓,并通過與高校、研究院所、企業集團建立合作關系,與世界技術研究中心建立密切聯系的方式,吸納營養,提高自身水平,或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高效服務。石油工業未來的技術創新活動將越來越依賴于跨領域、跨學科、跨行業的合作。在當前各大石油公司廣泛采用合作研究、聯合攻關的方式開展科技攻關的新形勢下,擁有跨學科、高素質從業人員且與產學研合作密切的科技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地進行技術的搜尋、評估和傳播,為石油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比如,莫比爾技術公司(MTC)就是這樣的一種機構,它主要通過與用戶、大學甚至同業競爭者之間的合作研究與聯盟的方式,為公司的勘探開發及油氣加工、產品開發搜尋技術支持。
3.服務內容和方式不斷創新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國外科技中介機構近年來在服務內容和方式上不斷創新。以技術推廣服務為例,以往主要針對創新活動下游,僅是將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創新成果商業化,很少參與技術創新活動。但近年來,除了深化與發展技術推廣下游服務的內容之外,科技中介機構還向創新活動的中上游轉移,甚至在研究開發階段,就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9]。科技型風險投資公司也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的服務形式,其服務對象是一般高新型、科技型企業或者具有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擁有者,科技型風險投資公司通過對其的培育,特別是在資金方面的服務,創造出可以轉化的科技成果,從而獲得投資回報。對石油企業而言,風險技術投資公司能夠利用外部科技資源,實現公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雪佛龍公司在1999年成立了雪佛龍科技風險投資公司(CTV),面向社會上的初創企業,投資石油天然氣、新興及替代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以識別、開發新出現的技術并使之商業化。
二、國內石油產業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現狀
1.三大石油公司成為主要推動力量石油產業科技創新活動面臨較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資金風險,我國石油產業科技成果大都是石油企業內部投資,由內部科研單位完成研發甚至成果轉化的。目前,我國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主要由三大石油集團公司投資建立的,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評估機構——賽蘭德科技評估中心等。其中咨詢中心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直屬單位,賽蘭德科技評估中心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批準成立。這些石油領域科技中介機構都在多年來的發展中圍繞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科技進步、生產經營做了不少服務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挑戰
1.石油勘探技術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如今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對石油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石油勘探業的發展在機遇中也面臨了各種挑戰,具體表現如下:
(1)石油資源有限所帶來的挑戰。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世界范圍內都占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而經濟的發展又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已有的石油資源都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石油勘探技術所帶來的綜合開采效率和石油勘探的質量決定了石油資源的利用,發展和采用新的勘探方法意義重大。
(2)石油行業的競爭所帶來的挑戰。低油價和行業內部的競爭給石油行業和石油勘探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油氣勘探項目的經濟效益能否得到保障,取決于綜合勘探技術的發展和勘探業的綜合管理水平。
(3)勘探對象的日益復雜給勘探技術帶來的挑戰。勘探成熟度的提高給勘探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挑戰,我們通常所說的成熟度(即地質中的成熟度),通常是相對碎屑巖而言的,分為結構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兩種,而勘探對象的復雜也對鉆進、測井等勘探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勘探技術創新在石油地質中的應用
(1)物探技術的創新
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石油地質勘探過程中,各種勘探技術不斷創新,地震勘探技術在設備制造、數據處理、數據解釋及數據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為了在提升勘探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勘探成本,三維可視化技術、經驗技術、地震油藏描述等先進技術不斷涌現,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更多的先進技術將應用于石油地質勘探工作中,如:永久性地震傳感器排列系統的應用,有利于對石油勘探實施電子化的管理,同時可以對地震油藏開展實時的生產監測;隨著地震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對整個鉆井過程實施可視化的監控,以便于為石油地質勘探的評估者提供更加準確、全面的決策依據,對于決策精準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測井技術的創新
近年來,隨鉆技術、套管技術、快速平臺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等測井技術的創新,對于測井工作效率及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幾種創新性的技術中,最為常用的就是核磁共振測井技術,在實際的石油測井過程中,應用該技術具有非常高的測井速度與測量精度,正因為其具有這些優點,使得其在實際的石油地質勘探工作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另一種常用技術是快速平臺測井技術,其最顯著的優點是:在縮短測井時間的同時,有效降低測井工作中的故障率,能夠為實際的測井工作節省大量的時間;而隨鉆測井技術的最主要的優點是可靠性強、成本小、尺寸小,并且能夠對其進行隨意組合,并且其逐漸朝著陣列化的方向發展,這對于測量數據可靠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鉆井技術的創新
1構造單元劃分
依據非震資料,及二維地震的解釋結果,本區構造單元分別為東側斷階帶、中部洼陷帶、西側陡坡帶。東側斷階帶:主要由兩條斷層組成,將東側分為上、中、下三個臺階,上臺階為凸起;中臺階為斷裂帶,整體形態為一西傾的單一斜坡構造,構造簡單;下臺階為洼陷帶,在靠近斷層的下降盤形成系列同沉積背斜構造。中部洼陷帶:北東走向,被近東西向斷層分割成系列洼、隆相間的構造格局。西側陡坡帶:由單一東側斷層組成,構造簡單,北東走向,東傾,傾角60~80°。平面上呈南北分塊,東西分帶,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白堊系下統阿爾善組沉積巖底界埋深在1467~2500m。
2區域構造演化
白音昆地凹陷與二連盆地發育史一樣,發育經歷了初始裂陷期、褶斷期、斷陷期、萎縮期。表現為斷陷階段持續穩定的沉降,有助于廣而厚的生油巖的生成;而坳陷階段的間歇性升降,導致盆緣地區出現多次地層超覆與不整合。初始張裂期(早中侏羅世):隨著隆張作用繼續加強,巖石圈發生張裂、裂陷,形成近東西向的孤立的斷陷盆地,接受了近1000m厚的含煤建造,最厚達4000m。褶斷期(中侏羅世末-晚侏羅世):中侏羅世末,構造運動逐漸加強,形成了北東、北北東向的褶皺逆沖斷層,古生界逆沖到中下侏羅統之上。到晚侏羅世,構造活動進一步加劇,沿斷裂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盆地內堆積了一套巨厚的酸-中-基性陸相火山巖系,厚達4000~5000m。斷陷期(早白堊世):在區域性拉張伸展環境下,導致了二連盆地52個獨立斷陷的形成。白音昆地凹陷在斷陷初期為巖漿活動階段,沿斷裂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盆地內堆積了一套厚度變化較大的中-基性陸相火山巖系,XX井厚達186m;斷陷中-晚期為湖盆穩定沉積階段,隨水體不斷加深,沉積一套淺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巖及砂巖等碎屑巖類。XX井鉆遇殘留地層厚度達1318m,為本區油氣生、運、聚的主要時期,為形成富油氣凹陷提供了重要的地質條件。萎縮期(早白堊世末-晚白堊世):賽漢塔拉組末期即早白堊世末期,濱太平洋構造域的區域性擠壓反轉,斷陷盆地發育停止,下白堊統遭受不同程度的剝蝕。第三紀:太平洋板塊以北西向的穩定俯沖,二連盆地中西斷陷區再次伸展裂陷下沉,進入坳陷發育階段,而盆地東部斷陷區繼續抬升遭受剝蝕。
3基本石油地質條件
3.1沉積特征根據地震、周邊地質資料,白音昆地凹陷在中晚侏羅世斷陷初期,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活動,沉積了巨厚的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沉積建造。早白堊世是凹陷深陷期。早期伴隨火山活動,沉積了阿爾善組下段火山噴發巖和湖底扇砂巖、砂礫巖夾湖相泥巖及灰巖、白云巖、油頁巖沉積。中期凹陷斷陷活動加強、快速深陷,凹陷水體處于深水湖盆最大湖泛面階段,騰格爾組廣泛沉積一套深湖、半深湖相富含有機質深灰色泥巖。晚期斷陷活動減弱,凹陷處于緩慢抬升階段,西側邊界斷層繼續活動,沉積了賽漢塔拉組淺湖沼澤相含煤砂礫巖夾泥巖、碳質泥巖及煤層。早白堊世地層抬升、斷陷消亡,受斷層影響凹陷東傾,賽漢塔拉組上部地層遭受強烈剝蝕,保留下現今下白堊統斷陷沉積地層。為油氣藏形成提供了有利場所。從沉積相和巖性特征看:白音昆地凹陷早白堊系阿爾善組為火山噴發巖相,不具有生油能力,為非生油層系,但火山巖自身存在氣孔和構造裂縫,是一種較好的儲集巖,在條件有利的圈閉中可形成新生古儲式油氣藏,屬于本凹陷勘探目的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