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音樂培訓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藝術職業院校的鋼琴課,基本上是按專業鋼琴師教師指定的練習曲及世界鋼琴名曲進行練習的,很少教學生進行即興歌曲伴奏訓練。所以,即使你的《獻給愛麗絲》《土耳其進行曲》等彈得再熟,可要在歌曲課堂上用雙手給歌曲即興和聲伴奏,卻是件難事。于是,他們只好在歌唱課或合唱隊里用一只手為歌曲伴奏,效果可想而知。某些藝術職業院校對指揮課重視不夠,不注重學生的歌曲指揮訓練和指揮實踐。導致畢業生到中小學排練合唱、指揮歌曲時,對各種拍子的揮拍路線及手勢落點模糊不清,特別掌握不好歌曲的起拍及左手感情手勢的指揮。很多藝術職業院校畢業生給學生上聲樂課照搬專業音樂院校聲樂系的教材用美聲打基礎,給學生布置作業,以西洋傳統歌劇里的原文詠嘆調為主。而義務教育階段里的中小學生多數屬于童聲,孩子們的發聲方法,要求用以假聲為主、明亮、甜美、圓潤的高位置頭聲演唱(少用胸聲)。
不少藝術職業院校畢業生專業思想不穩固,受金錢和其他利益的驅動,畢業后不愿當中小學教師,而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金融、行政、政法、新聞部門,造成音樂教育人才的流失。
部分藝術職業院校的音樂畢業生進入中小學音樂教學崗位后,事業心不強,貪圖私利,放下學生的業余音樂活動不輔導,甚至連正常的課堂教學也不能按時完成,卻將大量的時間用于課外兼課,辦各種私人音樂輔導班,違規收費,以鼓私囊,嚴重影響了學校音樂教學工作。
改變藝術職業教育音樂生“畢業實習”的做法,提倡藝術職業院校在鄰近的中小學建立音樂學習基地。實習時間由畢業前一次擴大到每學期一至數次。實習范圍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音樂輔導。讓學生定期到中小學實習基地聽課、參觀,旁聽他們的課外音樂活動輔導,通過座談學習基層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老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輔導經驗。實習內容除了課外,還可以幫助基地學校訓練合唱對、樂器隊,輔導各種文藝會演和歌詠比賽,以彌補學生教學方法及輔導經驗不足的缺欠。
建議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一套嶄新的《音樂教育學》教材,提供給藝術職業院校教學使用。其中,應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應“以學生為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重視“學生參與”。以改變藝術職業音樂教育思想理念滯后的狀況。
徹底改變藝術職業院校音樂系的鋼琴課、指揮課、聲樂課、沿用專業音樂院校教材和教法的教學模式。藝術職業院校除了培養專業演員,還應本著“為基層音樂教育培養合格教師”這個目標和宗旨,使學生將來能“學以致用”。1.藝術職業院校鋼琴課教學不能僅限于專業“鋼琴教程”中的樂曲,還要重點增設群眾歌曲、校園少兒歌曲的即興伴奏課,并經常依此給學生布置作業。2.藝術職業院校的音樂指揮課,除重點強調各種節拍右手正確的揮拍路線、落點及起拍方法處,還要向學生教授左手的表情、聲部、力度的指揮和暗示方法及雙手的配合。多給學生在合唱隊前親自指揮群眾歌曲、少兒歌曲的實踐和練習機會,并予以評定。3.藝術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學不能完全照搬專業音樂院校培養歌唱演員的教學方法,由于培養的是部分音樂教師,故而,除向學生傳授西洋美聲唱法基本功中的“呼吸、共鳴、打開口咽腔、吐字”及“中外歌劇里的詠嘆調”外,還要將童聲專家鐘維國老師的“童聲歌唱訓練”理論介紹給學生。要求藝術職業院校學生掌握童聲訓練的八個大字:“松、揚、豎、攏、上、下、變、開”的含義。這樣,學生畢業后到了中小學上唱歌課或訓練合唱隊,就會得心應手,少走彎路。4.為了提前適應和掌握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藝術職業院校音樂欣賞課除讓學生欣賞世界名曲、大型交響樂、協奏曲、聲樂套曲外,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樂曲(如:《彼得與狼》《晉察冀的小姑娘》《龜兔賽跑》等),并設計教案。可將同班同學當作中小學生,讓高師生輪流作音樂欣賞課模擬教學實驗,課中請聽課者扮演音樂故事中的各種角色(如:彼得、狼、小鳥、晉察冀小姑娘等),隨著音樂表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藝術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學可直接與基層音樂教學接軌,畢業生當音樂教師就可很快進入角色。
摘要:音樂教育是培養和提高理工科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現代教育內容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且具備自身優勢的學科,對理工科學生思維的創新、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統一、想象力的豐富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音樂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時時誘惑著人們對它進行無盡的追索。我們學習、掌握、運用它,對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理工科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創造性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特殊作用
音樂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內容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素質提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音樂在人類的進步中的地位。
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人類將會更好的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殊作用。就音樂而言,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音符,在演奏者或演唱者的演唱和演奏下,完成藝術表現的藝術過程,通過藝術表現這~過程,去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陶冶人們的情趣,啟迪人們的智慧,打開人們的視野和空間,翱翔在想象的天空。音樂教育是培養和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積極開展音樂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習和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或為了娛樂、愉悅和情感陶冶,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對音樂特殊作用的認識與了解,學會音樂思維的特殊方式與方法,從而去發掘和拓展潛存于人類本質的倉U造天賦。研究音樂里的科學內涵,實現人生的最大的社會價值,是為國家培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一、音樂教育使理工科學生的思維創新更加科學音樂教育對于理工科學生的培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從人的全面發展看,單一的專業知識教育不足以培養新人才。接受知識需要理性,科學創新大靈感則依賴于感悟性。
【內容摘要】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現階段,對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力度不夠。如音樂教學觀念落后,領導不重視;音樂教師素質不高,缺少正規培訓;音樂教學條件差,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我們將怎么樣改進,各級領導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認識;按要求把音樂教育列入必修課程,保證授課時間和教學質量。加強師資培訓工作;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要加強對音樂的投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嚴格要求。【關鍵詞】音樂教學辦學條件教師素質嚴格要求加大投入
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作用。
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音樂教育的進步在近些年速度較快。尤其在大中城市,人們對音樂藝術十分崇尚,對音樂教育抓得很緊。但同時應看到,我國廣大農村的音樂教育仍然處于落后狀態,而且形勢十分嚴峻。
1.音樂教學觀念落后,領導不重視。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對鄉村中小學的影響力度不夠,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大多數鄉村小學教師和領導的教學觀念,不少學校仍把各種統考分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惟一標準。因此,忽視音樂教學、占用或“砍掉”音樂課的現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顯然,這是造成鄉村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一個最主要原因。而且在農村小學,鄉、校一級的基層領導對音樂教育、教學知之甚少,且本身藝術素質低。他們認為音樂是人人都可教的課,所以凡是認為教不好“主課”的老師就去教音樂,音樂教師當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紛紛改行。
2.音樂教師素質不高,缺少正規培訓。目前在鄉村小學音樂教師師資力量中,仍有一定數量的非專業教師在課堂上從事音樂教學。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培訓,學校的鋼琴教師不擅長彈奏,上課不用,只成了學校的辦學硬件擺設。在教學理念、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以及對新教材的適應性上,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這種現象反映了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技能素質急待提高。音樂教師尤其需要專門培訓,但實際上他們接受正規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卻少得可憐,教師音樂素質不高,是造成目前鄉村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3.音樂教學條件差,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首先,缺少音樂專用教室。在農村中小學,不僅音樂唱游活動難以開展,就是學生上課也受到制約。學生坐在原來的班級教室上課,受課桌、凳子、學習用品等影響,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活動空間受到束縛,有時需要練聲、唱歌,全班學生站起來都很困難。更重要的是,在原來的班級教室上音樂課,發出的聲響,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班級上課。可見,沒有專用音樂教室會有許多不便。其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多種教學設備和相應的音響、音像資料。電腦、多媒體、影碟機、投影儀等設備,極少用在音樂教學上。由于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也就使得音樂教學的設備缺少獨立性,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由于經濟較為落后,并且發展相對緩慢。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在教學上的投入就顯得很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也就沒有更多的財力去添置音樂教學設施了。更不要說引進優秀的專業音樂教師。有的學校連一架普通的風琴都沒有就更談不上鋼琴、電子琴、音響、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即使有一些音樂教學設備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學中,最多也不過是在公開課或賽課等時候用一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特別在學前教育日益普及而生源日益減少的今天,幼兒園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挑戰。作為一所擁有余年辦園歷史的機關幼兒園依
靠自身過硬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社會和機關各部門創造了良好的聲譽。特別是在近兩年硬件條件嚴重不足、場地設施極為艱苦的境況下,依靠園所的軟件水平保持著良好的口碑。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
走了科教興園的路子依托中央教科所對課題實驗基地的指導和管理,通過年的研究探索,我園初步形成了以“樂學、會學、善學”為導向的園本課程體系,并在教育實踐中看到效果、得到認可,逐步形
成學習課程特色。
年新綱要頒布,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更為重視,這其中,幼兒藝術教育和雙語教育成為了眾多幼兒園開展特色教學的熱點,我園也有許多家長提出了類似
需求。
【摘要】當前教育界大力提倡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號召傳統文化進校園,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來陶冶學生的心靈,增強年輕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礎,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將民歌應用于音樂課程,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中,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此為中心,從三個方面對民歌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即意義、作用、策略。
【關鍵詞】民歌;學前教育;音樂課程
民歌是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而創作的一種口頭歌曲形式,通過口傳心授在群眾中世代相傳,不斷得到加工提煉,具有集體創作、口頭創作,在口頭傳播中不斷變異,并能表達人民心聲的特點。①其一般特征為音樂語言簡潔,音樂形象鮮明生動、短小精練,易于傳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作為民族音樂的重要載體之一,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礎,對于其他傳統音樂形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許多歌舞、曲藝、戲曲和器樂都是直接或間接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民歌除了自身具備獨特的藝術價值以及在民族音樂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之外,將其應用于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也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民歌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意義
(一)促進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關于民歌的起源,中國民族音樂界一般認為是起源于人類的勞動和生活,是各族人民在日常的社會實踐中創作而成的。民歌直接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風俗、勞動實踐、愛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勞動實踐中的助手,社會斗爭中的武器,交流情感、傳播知識、娛樂消遣的工具,也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社會、風俗的寶貴資料。因此,學習民歌能夠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學生作為音樂文化的繼承者,在學習民歌的過程中能直接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教師授課的過程即是文化傳承的過程。第二層含義是指學生作為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將其所學應用于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能夠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兒童民歌屬于民歌中的一類,如“動物歌”、“數字游戲歌”、“猜謎歌”等。此類民歌短小精悍,節奏鮮明,旋律活潑,富有童趣,又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兒童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還能夠增長知識,認識世界。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及音樂審美能力。首先,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礎。我國音樂文化中的五大類傳統音樂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完善的,而民歌作為其中極具代表性的音樂類型,對其他傳統音樂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各地的花燈戲、花鼓戲,說唱音樂中的牌子曲、琴書,以及許多民族器樂曲牌(如《梳妝臺》、《剪剪花》)等均由民歌發展移植或改編而來。另外,民歌對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的發展也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其次,民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藝術特點之一便是詩與樂的高度結合。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以七言句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結構上以兩句體、四句體為多。②創作者在有限的歌詞中通過運用比喻、對比、夸張、敘事等寫作手法,達到了突出音樂主題思想的目的。例如《摘葡萄》的歌詞以想摘“葡萄”、“花椒”來暗喻對姑娘的愛戀;《蘭花花》為兩個樂句單樂段的短小結構,通過運用敘述性的歌詞完整地講述了蘭花花不幸的婚姻遭遇和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時,音樂旋律將詩的內涵和情感予以淋漓盡致的表現,最終在民歌中達到了詩與樂高度結合的藝術效果。因此,民歌不僅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提高音樂修養、音樂審美能力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