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科超聲診斷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產前診斷;超聲檢查;教學
超聲診斷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病理學和超聲圖像為一體,將各學科有機地結合,從觀察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理解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從而提示疾病的本質[1],最終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產科超聲診斷隸屬于超聲診斷學。而產科超聲在產前診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圍產期死亡率和圍產期發病率的高低。北京市已頒布了超聲產前診斷和產前篩查等技術規范,嚴格規范了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目前,從事產前超聲檢查醫師的技術水平良芳不齊,因此,對這些醫師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的培訓非常重要。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產科超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提升產前超聲篩查技術水平的關鍵。但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一些誤區。比如:(1)忽略正常結構,一味強調異常結構;(2)課件制作過于繁瑣,重點不突出; (3)缺乏總結等。針對這些誤區及在產科超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幾點總結。
一、正確認識胎兒的正常解剖結構是產科超聲檢查的基礎
人體解剖學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很好地了解人體正常的斷層結構,才能正確認識超聲圖像中的組織結構,有利于鑒別異常圖像,就如一座高樓需要一個堅實的地基一樣,正常胎兒結構的超聲圖像是進行產科超聲篩查和診斷的基礎。如果對胎兒的正常結構不了解,就有可能對異常的結構不認識,或者將正常的結構誤認為異常結構。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孕婦妊娠20周左右,在外院超聲診斷為“腦積水”,而我們的超聲檢查顯示顱內結構正常。這是因為胎兒在20周前,大腦實質的回聲呈低回聲,有時甚至呈無回聲,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同時將大腦側裂誤認為側腦室的外側壁,則會造成“腦積水”的錯誤診斷。因此,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正常胎兒的超聲圖像應該占有重要地位,避免一味強調異常結構而忽視正常結構的辨析。只有正確認識正常胎兒的超聲滋床醫學或序圖像,才能夠在檢查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分析比較,避免誤診和漏診。
二、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方式是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網絡等現代媒體技術進行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 [2],是醫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超聲影像醫學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門解剖學和形態學的學科 ,強調從觀察臟器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因此,動態多媒體在超聲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 [3]。如在講解中晚期妊娠胎兒的超聲表現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胎兒在宮內軀干及肢體活動情況、心臟跳動、張嘴吞咽等 [4]。尤其是在講解胎兒心臟時,多媒體動態教學能把實時心臟運動的動態過程清晰完整地顯示出來,學生能短時間內建立起形態學的思維 ,這樣對胎兒心臟的超聲診斷容易理解 [5]。總之,胎兒是一個在母體內不斷活動的完整個體 ,我們利用超聲儀器及圖文工作站對正常胎兒及典型的畸形胎兒圖像進行存儲 ,并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動畫和文字編輯等處理 ,使胎兒的掃描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理解,并可彌補實習或進修時操作機會不夠及疾病種類不全的缺陷。
三、與病理和臨床相結合 ,加深印象
胎兒在不同發育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發生不同的畸形,病種繁多,比如:心臟異位 ,既可發生于胸內 ,也可發生于胸外 ,甚至位于臍帶中部。目前,雖然對胎兒畸形的認識和診斷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需要更多人投入更多的精力 ,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注重臨床隨訪,并對典型病例進行存檔 ,對引產的胎兒進行病理解剖來印證超聲診斷,將病理圖片與超聲圖像進行對比分析,制作成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印象。另外,要成為出色的產科超聲診斷醫生,必需熟練掌握產科疾病的臨床知識,才能對病變進行分析,并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重點觀察胎兒的某個器官或系統。如: 對羊水過少的孕婦,要重點觀察胎兒腎臟、輸尿管、膀胱、下尿道、腎上腺及腎動脈等情況,看胎兒是否有泌尿系統畸形 ,在掃查中,切勿將平臥的腎上腺當成腎臟,此時,可通過腎動脈是否缺如進行鑒別。由此可見,臨床知識在產科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 熊秀勤,杜文華.產前超聲診斷教學的體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07,(12)。
[2] 謝紅寧.胎兒出生缺陷超聲檢查的形態學基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5,(09)。
[3] 劉曉宇,王巍,譚篪.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 2009,(05)。
[4] 門永忠,陳新燕,李金生,王晨星.超聲診斷胎兒產前畸形[J].醫藥論壇雜志, 2005,(14)。
[5] 鄧遠瓊,斯軼凡,張志娟,劉貞.超聲產前診斷胎兒畸形[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08,(06)。
[6] 黃艷. 39例胎兒畸形產前B超診斷結果分析[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6)。
【關鍵詞】彩色超聲;卵巢囊性畸胎瘤
752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98-01
卵巢囊性畸胎瘤發生于生殖細胞,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多見,可為單側或雙側。囊性畸胎瘤一般無癥狀,如并發蒂扭轉、破裂或感染時,則會出現急腹癥的臨床表現。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68例超聲診斷為卵巢畸胎瘤的聲像圖,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診治的68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年齡19-57歲,平均年齡38歲。未婚9例,已婚59例。
1.2儀器與方法使用Philps iu22、Aloka1 α10及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常規經腹部掃查,要求患者適當充盈膀胱,探頭置于下腹部恥骨聯合上方,作縱、橫、斜等多方位多切面掃查,發現腫物后確定其位置,并記錄其大小、形態、邊界及內部回聲特點,并用彩色多普勒觀測腫物內部血流情況。術后隨訪病理結果。
2結果
2.1經彩超診斷的68例卵巢囊性畸胎瘤中,經手術后病理證實的囊性畸胎瘤為63例,另漿膜下肌瘤脂肪變性1例,卵巢巧克力囊腫3例,黃體血腫1例。超聲診斷符合率92.6%(63/68),誤診率7.4%(5/68)。
2.2卵巢囊性畸胎瘤因其構成組織成分不同,聲像圖表現各不相同,根據內部回聲大致分為:①類囊腫型:腫物多呈圓形、類圓形,邊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內為液性回聲暗區,其內可見較粗大斑點狀回聲,部分可見分隔條帶。彩色多普勒檢查:瘤體內未探及明顯血流信號。術后肉眼觀:瘤體內有脂質樣物,部分可見稀疏毛發。②類實質性,少見。瘤體邊界清晰,內充滿高回聲,其分布欠均勻,彩色多普勒檢查:瘤體內未探及明顯血流信號。術后肉眼觀:瘤體內見油脂類樣物。③囊實混合型:較多見。瘤體邊界清晰,根據其內部回聲特征,其特異性征象有以下幾類:面團征、壁立結節征、雜亂結構征、脂液分層征、瀑布征或垂柳征等。彩色多普勒檢查:瘤體內可見少許血流信號或無血流信號。術后肉眼觀:瘤體內可含有牙齒、骨組織、皮膚組織及油脂樣物等。
3討論
卵巢囊性畸胎瘤又稱皮樣囊腫,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之一,占所有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腫瘤內容物由二個或三個胚層的多種成熟組織形成,主要含外胚層組織,包括皮膚、皮脂腺、毛發、部分含牙齒及神經組織,此外可見中胚層組織,如脂肪、軟骨等,內胚層組織少見。因此,在超聲聲像圖上具有較典型的特征,超聲不難作出診斷,診斷的符合率國內外文獻報道為80%-90%,本組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2.6%(63/68)。
本文中有5例誤診。其中1例為漿膜下肌瘤脂肪變性,瘤體邊界清楚,內呈回聲均勻的高回聲,故而誤診為充滿脂肪的畸胎瘤;3例為卵巢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因其月經周期、病程長短不同,內部回聲也呈多樣性,此3例病例內呈云霧狀、星點狀,且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故而誤診為畸胎瘤;1例黃體血腫,黃體血腫囊壁厚,內壁粗糙,囊內回聲雜亂不均質,當時患者下腹痛,而誤診為畸胎瘤扭轉。總之,囊性畸胎瘤雖具有多種成分的特征性顯像使超聲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為防誤診,首先讓患者于經前、經后動態觀察,并應結合婦科檢查,了解腫物位置與子宮的關系、活動度等,必要時加做陰道超聲或直腸超聲及實驗室檢查。其次應用彩色多普勒檢查,囊性畸胎瘤多無明顯血流信號,若探測到畸胎瘤內出現血流信號時,尤其記錄到低阻力血流頻譜時,不能除外囊性畸胎瘤惡變或未成熟畸胎瘤。再次,囊性畸胎瘤內所含成分復雜,有些成分有惡變的可能,因此大于5cm的需手術切除。囊性畸胎瘤預后良好,但術后可復發,應注意超聲隨訪觀察。
參考文獻
[1]謝紅寧.婦產科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9-271.
[2]王純正,徐智章,主編.超聲診斷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403.
[3]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學[M].第3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128-1129.
[4]謝紅寧.婦產科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9-271.
【關鍵詞】B超 胎兒 劑量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391-02
在現今, B超已經是相當普及的產科診斷方法,它對于評價胎兒結構是否異常,多胎妊娠,胎兒大小及孕周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幫助醫生提早發現各種妊娠期間問題,極大的減少了不良妊娠及胎兒畸形發生的比例。產科B超,以其無痛、無創、快速而著稱于世。但是,這種檢查是否真的就安全,超聲診斷的安全性關系到超聲診斷在婦產科的正確使用和推廣,關系到優生優育。做B超對胎兒是否有不良影響,這在長期以來,是廣大孕婦最為關心的問題。
超聲波是一種非電離輻射,是一種能量。它也就存在一個安全劑量問題,B超對于人體和胎兒有害還是無害,關鍵在于超聲的劑量,也就是閾值,治療超聲因為劑量相對較大,對人體會有一定的損傷,相比超聲波治療,應用于診斷中的超聲能量要小得多,因為超聲量很小,一般情況下不至于對人體或胎兒造成損害。
經過大量的調查顯示,產前超聲檢查并不會對胎兒和孕婦造成顯著的影響。雖然目前沒有超聲檢查有害胎兒健康的證據,但是,檢查時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盡量減少胎兒的超聲次數,因為檢查次數越多,累計的劑量就越大,早孕期無特殊情況,一般不需要常規B超檢查。其次,檢查中,堅持最小劑量原則,盡可能利用最小的輻射深度和最短的時間,獲得必要的診斷資料,不能隨意延長輻射時間。再者,現在的產科超聲的能量是十幾年前的8倍之多,所謂彩超劑量,比普通超聲更高,生物效應更明顯,盡量不要使用。另外,長時間照射胎兒會對精原細胞產生損害,因此,嚴禁醫務人員用B超檢查進行監測胎兒性別。
總之,懷孕時可以采用B超檢查,它對于產前胎兒的發育情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檢查方法,但是檢查時,我們醫務工作者應了解超聲的特性,嚴格控制次數及檢查時間長短,是它在實際應用中,更能發揮其優點,從而避免其對胎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摘要】 目的 探討開展超聲產前篩查的重要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11 250例孕婦進行詳細、系統的超聲產前篩查。結果 發現胎兒發育異常的病例有94例,在我院住院或引產的病例有79例,漏診5例,診斷符合率93.67%。結論 超聲產前篩查有效降低了畸形兒的出生率。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超聲產前篩查 畸形兒出生率
胎兒先天畸形不僅已成為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社會問題。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優生優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因此產前診斷與畸形胎兒篩查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院是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開展超聲產前篩查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本地區甚至周邊地區畸形兒的出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了2007年1~12月以來在我院行產前超聲篩查并住院引產或分娩的病例。進行超聲產前篩查的病例有11 250例,發現胎兒發育異常94例,在我院住院引產或分娩的病例有79例。當然,還有部分胎兒畸形是通過常規產科超聲檢查發現的,此次并未統計在內。
1.2 方法 用美國GE-V730彩色多普勒四維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2~5 MHz,取孕婦或側臥位經腹超聲常規檢查。要求測量雙頂徑、枕額徑、頭圍、胸徑、腹徑、腹圍、股骨、肱骨、胎兒心率、胎盤厚度、羊水指數、臍動脈血流參數。
1.3 檢查步驟及觀察內容 (1)頭:觀察頭顱光環是否完整,丘腦、小腦、小腦蚓部、后顱窩池、側腦室、胼胝體等。(2)顏面部:雙眼與眼眶是否等大等圓,眼距是否增寬,上唇弧線是否連續等。(3)頸部:頸部有無異常腫塊,有無臍帶繞頸的跡象等。(4)脊柱:自頸椎一直到尾椎逐一掃查,觀察兩條串珠狀的平行光帶及S形生理曲線是否存在,皮膚及皮下組織是否完整連續,注意脊柱有無異常隆起、中斷、增寬,要考慮到脊柱裂。(5)胸:估測心/胸比例,觀察心四腔結構,心臟中央“十”字交叉是否存在,大動脈交叉,胎兒心律等。(6)腹:檢查胃、腸、肝、腎、膀胱等,觀察有無腹水、腹裂、臍膨出、腸管擴張、腎積水、腎發育異常等。(7)四肢:按連續節段順序追蹤掃查法逐一追蹤觀察胎兒四肢及其內的長骨及手、足的形態、結構、姿態等。(8)臍帶:臍帶血管數目、臍帶腫塊等。(9)胎盤:胎盤位置、成熟度、邊緣距宮頸內口的距離等。
2 結果
見表1,圖1~7。表1 超聲產前篩查結果
3 討論
超聲產前篩查是一種直觀的、無創的高科技檢查技術,可以發現胎兒體內大體結構異常,如無腦兒、嚴重的開放性脊柱裂、嚴重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單腔心、致死性軟骨發育不全等明顯的畸形。
超聲產前篩查受被檢查者各種因素包括孕婦、孕周及胎兒、羊水、胎兒活動、胎兒骨骼聲影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器官或部位可能無法顯示或顯示不清,超聲顯像也不可能將胎兒的所有結構顯示出來。
胎兒畸形是一個動態形成的過程,沒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有可能不為超聲所顯示。胎兒畸形和胚胎正常生長發育一樣,隨著孕周的增大,胎兒長大,胎兒畸形也隨之增大。所以定期動態觀察和隨診非常重要,及早做出診斷,避免漏診和誤診。即使是同一畸形,在不同的妊娠階段其聲像圖也可能不同。
超聲產前篩查適應所有的孕婦,尤其適應于高齡、高危孕婦。選擇合適的篩查時間。一般情況下建議每一位孕婦在18~24周可進行一次產科常規超聲檢查,如發現異常者應進行一次詳細系統產前篩查超聲,當然也可以直接進行詳細系統產前篩查超聲。此時期胎兒解剖結構已經形成并能為超聲所顯示,胎兒大小及羊水適中,受骨回聲影響較少,圖像清晰,大部分胎兒畸形在此期均能表現出來,此時期檢查可排除大部分畸形。18周之前由于胎兒小,畸形表現不明顯而不能診斷。32周之后由于存在羊水量相對較少,胎兒活動度小,胎位相對固定,胎兒骨骼聲影等因素,影響某些畸形的顯示與觀察,易漏診。
建議孕期至少進行3次超聲檢查。首次10~14周,第二次在18~24周左右,此期應進行1次詳細系統的產前超聲篩查,第三次在32~36周。胎兒的器官發育不是在一個階段完成的,部分胎兒畸形在妊娠晚期甚至出生才表現出來[1]。
某些微小的畸形如耳廓、指、趾畸形常因胎位、羊水等影響,超聲顯示困難,另外超聲醫師對這些部位檢查的重視度和認知度不夠也可能是漏診的一個原因,如何提高這些部位的診斷符合率仍是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檢查過程必須認真仔細逐項檢查,避免漏診。檢查中切不可放過任何可疑圖像,若存在可疑的情況,必須短期復查(一般2~4周)并多人會診。對不能觀察到的部位應特別注明原因,如胎方面的原因(胎兒影響、胎兒太大、胎兒太小、羊水過少、多胎妊娠等)或母親方面的原因(肥胖、腹壁瘢痕影響等)。對于畸形病變部位至少應保存縱橫兩個切面。讓患者在檢查前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這樣既可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減少不必要的糾紛,也可讓患者有所選擇[2]。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對胎兒無創傷,無致畸作用,胎兒圖像清晰,診斷準確,安全性高,重復性強,是產前診斷和篩查畸形胎兒的重要的有利的診斷工具,是目前產科首選的影像檢查方法。開展產前超聲篩查意義重大,有效降低了畸形兒的出生,對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異位妊娠;超聲診斷;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14.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b)-065-01
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器官或組織中著床發育,稱為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發生總數占妊娠總數的5%~10%。但近年來似有增加的趨勢。本院B超室2008年4月~2009年10月共診治48例異位妊娠患者,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48例異位妊娠患者均為本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門診及住院患者,年齡21~40歲。儀器為GE VIVIDFive超聲儀,3.5 MHz線陣探頭。常規充盈膀胱,如遇少數膀胱充盈不佳的急診患者,可以通過導尿管注入300~500 ml 0.9%NaCl溶液充盈膀胱后檢查,應仔細觀察子宮大小、宮腔內回聲、宮腔內有無孕囊、宮腔內蛻膜變化、附件區包塊、包塊性質子宮直腸窩、肝腎間隙、肝脾間隙、雙側髂窩及腹腔內有無積血。
2 結果
本組患者中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停經史,少數有類似月經的少量出血現象。除1例宮頸妊娠和6例輸卵管妊娠未破裂外,其余已發生破裂,有相關的婦科急腹癥體征,而宮頸妊娠則以陰道出血和血性分泌物為其主要特征。
本組共48例患者,其中輸卵管妊娠46例、宮頸妊娠1例、子宮殘角妊娠1例;發生破裂者27例,未破裂者7例,出現流產跡象者11例,陳舊型異位妊娠3例。其中,2例未破裂者誤診為不全流產,2例陳舊型誤診為炎性包塊;在輸卵管妊娠中未破裂型中有1例為輸卵管間質妊娠,由于診斷及時、準確,在未發生破裂時終止妊娠,從而避免了急性大出血對患者的傷害。
3 討論
3.1 異位妊娠的超聲診斷
3.1.1 子宮增大如孕40 d大小、飽滿,但陳舊型異位妊娠者,子宮可恢復正常大小。
3.1.2 子宮腔內無胎囊光環,但子宮腔內回聲增多,表現多樣如網狀、囊狀、線狀、不規則塊狀等。這些回聲來自宮內蛻膜及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囊性蛻膜結構或蛻膜量較多者,可誤認為是滯留流產。其鑒別點為:宮腔胎囊光環蛻膜反光較強,而宮外孕蛻膜囊反光弱而暗不甚清晰。
3.1.3 附件區包塊,輸卵管流產或破裂后,在附件區形成血腫。反復出血可流入子宮直腸窩內形成混合型包塊。因此附件區包塊是診斷異位妊娠的一個重要依據。包塊類型有:衰減包塊型、混合包塊型、實性包塊型。
3.2 分布部位
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后,出血量多少和盆腔有無粘連,分布于以下部位,①子宮直腸窩:此窩為軀體最低空間,輸卵管妊娠破裂血液首先流入此窩,如盆腔粘連嚴重,血液流入很少或被阻。②兩側髂窩三角:髂窩三角是腹腔積液首先發現的地方,將探頭置于患者兩側下腹部,見髂窩三角內有液性暗區,三角底部為腸管,可隨呼吸運動。③腹腔:如出血量增多,血液上延,在中腹部兩側可見液性暗區,內有腸管漂浮。如大量出血,則上腹部、肝周圍、肝腎、脾腎間隙均見大量液性暗區。凡疑異位妊娠的患者,超聲探測盆腔、腹腔出血時,應按照子宮直腸窩、髂窩、中腹側面、上腹肝周圍、肝腎隱窩、脾腎隱窩的順序掃查,以免漏診。
3.3 輸卵管妊娠胎囊型的超聲圖像
此類輸卵管妊娠多在早期發現,輸卵管尚未破裂,臨床癥狀不典型僅有輕度的下腹部疼痛;超聲檢查在附件區有一完整妊娠囊,有時可見胎芽及胎心搏動,可診斷異位妊娠。
綜上所述,異位妊娠的超聲診斷率高達77.0%~92.7%,然而在盆腔炎性腫塊部分卵巢腫瘤及部分陳舊型異位妊娠中,仍存在假陰性及假陽性患者,究其原因和教訓:①假孕囊蛻膜改變伴少量宮腔積血所產生圖像誤認為宮內妊娠,當發生腹痛和陰道出血時誤診為不全流產。②病史不清:部分患者無明確停經史和僅有少量類似月經的出血現象,難免造成臨床婦產科醫生和超生醫生的思想麻痹、大意。③部分陳舊型異位妊娠患者的圖像不典型。本組2例陳舊型異位妊娠,反復出血與周圍組織粘連包裹的腫塊回聲雜亂。邊界模糊,難以與盆腔炎性包塊鑒別。④宮腔內置節育器婦女,閉經后腹痛,應注意是否有異位妊娠,近年來報道的異位妊娠患者,宮內置節育器者,所占比例增多。
總之,對可疑異位妊娠的患者,還應結合臨床表現、病史、尿HCG測定,進行綜合分析。方可及早做出或排除異位妊娠的診斷。
[參考文獻]
[1]吳鐘瑜.實用婦產科超聲診斷學[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7:109.
[2]徐智章.現代腹部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500.
[2]林彩霞.超聲檢查在異位妊娠診斷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