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踐教學現代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認識不足
很多管理者認為實踐是理工科的教學方法,像現代教育技術這樣偏文科內容的不需要或者無法進行實踐。傳統師范類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重理論、輕技能,重專業、輕綜合,重講授、輕實踐等問題。
2.實踐教學管理滯后
與理工科相比,現代教育技術目前沒有全國統一的實踐教學內容與目標標準,缺少相應的實踐環節檢查和監督措施(例如見習、畢業實習與實踐項目的全程管理);各個監督管理層次的學校組織機制參差不齊,缺乏整體規劃,對實踐教學成果采取文字匯報式檢查的單一形式;缺乏對外開放機制,無法實現校企間真正的項目資源共享。
3.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融合不夠緊密
由于高校自身的學科發展不均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多半會選擇由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來承擔。而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數量有限,加之其本身還有專業課程需要承擔,教學任務繁重。雖然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現代教育技術實踐教學內容本是分內之事,但是由于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疲于應付。高校規定師范生的見習與畢業實習時間往往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開展之后,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科需要也是理解不夠深入。綜上所述,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綜合原因最終使得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無法有效實現。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們應明確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即培養工作技能。這是多數院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也是唯一目的。中國的本科生實際應用能力不如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報道屢見不鮮,這種報道已經不止一次地將矛頭指向大學的實踐教學。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包分配的觀念影響,大學生曾經被認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種錯誤的認識是施行實踐教學最大的敵人。大學不考慮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學的培養目的不是只有學術研究一個維度,學生的就業情況也將直接影響大學的知名度。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是只有通過大學實踐教學的設計才能獲得,校外實踐也可以。由于大學的認識不足導致了大學生校外實踐機會大幅減少。國內大學近十年的課程越來越多,學生的課表越來越滿,似乎學生只有全天上課才可以學有所長、獲得能力。殊不知,大學的這種錯位的認識不但浪費了大學的資源,而且也變相剝奪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大學在國家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已經無法提供給學生全部所需的實踐機會,但同時又用大量的理論課占滿了學生的課表,剝奪了學生參加校外社會實踐的權利。大學的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因此,認識不足才是實踐教學最大的敵人。
其次,從國家層面講,其教育投入不足。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的教育投入占GDP的4.7%~7.4%,從1993年我國提出的教育投入占GDP的4%的目標一直沒有實現,這個目標相對于當時的世界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本來就不高。就高校而言,實踐教學投入嚴重不足并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方面會導致實驗設備不足,硬件設施難以滿足現有實踐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會導致實驗教學的管理人員不足、開放性實驗室無法真正開放、僅有的實驗設備利用率偏低等問題。
最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內容結合不夠緊密僅僅是一個表象,它的本質是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不健全。近些年,高校在投入不足和觀念更新較慢的大背景下,猛然擴大招生數量,致使設備經費人均占有量嚴重下降,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不健全所導致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與各學科實踐教學疏離的矛盾不斷顯現。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高校一直把理論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評價與管理的重點,而實踐教學目標的評價管理則一直比較松散。以見習為例,多數學科均是以學生提交見習報告為最后總結性評價的標準,對于學生的形成性評價與考核幾乎空白。再以現代教育技術課內實驗為例,它本身是實踐教學的一部分。實踐教學的目標需要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內建立并完成,而實際情況是所有現代教育技術課的課內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創作型的實踐教學目標從來就沒有被設計到課程之內。究其原因,課程實驗的目標體系不健全,科研項目、教學研究項目少,僅僅把師范生最后的畢業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目標和教學研究目標實現的手段,忽視了實踐教學目標應當建立在平時的課內實驗課程之中。就如同德育教學的目標早已經融入到每一門課程教學之中一樣,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客觀上強化了實踐內容與學科內容的融合。
三、現代教育技術課實踐教學改革對策
教師教育工作應該始終貫徹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科學構建教師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以形成“課程化、全程化、職業化”的實踐教學理念。以強化職業導向、突出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質為核心,通過更新實踐課程內容、增加實踐課程門數、提高實踐課程學時,使實踐教學更具針對性,把實踐課程形成系列并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教學改革必然是一個系統工程,提高認識,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實踐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目標的融合??刹扇∫韵氯龡l對策: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在教育見習、實習期間,讓學生到中小學以及高等院校找與自己學科相關的教學難點問題,回到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堂,嘗試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解決中小學乃至大學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難題。這樣的實踐與實驗相結合課程設計不僅可以使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課程有的放矢,而且為師范類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找到了課題,指明了方向,一舉多得。由此可見,只有觀念更新了、認識提高了,實踐課程的展開才有可能。
2.健全與項目教學法相配套的項目管理制度
現代教育技術課的實踐性特點非常適合長周期的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绊椖拷虒W法”的理論認為:知識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自主建構獲得;學習是信息與知識、技能與行為、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長進。項目教學法是一種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某一項技術開發項目或某一個真實的工業制造項目,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教學方法,是實踐教學的高級形式。此教學方法的目的使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最終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師范類學生的見習活動一般是到中小學觀摩教學過程,過后寫一篇心得總結,此種管理制度相對松散。我們應該建立一種鏈條式的項目管理制度,強調的是見習、實習、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畢業設計和畢業答辯等環節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見習、實習活動中找出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立足于用技術手段解決中小學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困惑。一旦課題方向確定,就要求學生寫出項目策劃書,將課題作為項目在現代教育技術課內與教師共同研究,并由教師作出形成性評價。一旦課題得以解決,就可以作為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設計的作品總結成文,在畢業論文答辯中接受最終的總結性評價。在見習或者實習活動中發現問題,在現代教育技術課上解決問題,最后在畢業論文答辯中評價問題的解決??陀^上要求教學管理部門制定可操作性強的、配套的項目監督制度將課程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因此,我們建議建立與項目教學法相配套的項目管理制度來落實每一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3.強化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的融合
教育部聯合七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指出實踐育人環節是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最薄弱環節。重點抓好實踐教學,推動高校與千家企業共同建設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劃分為驗證性目標與實踐性目標,后者的目的在于課程制作的課件必須能夠在實踐教學基地、也就是中小學內得到應用,并得到反饋,以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如此一來,在國家教育投入明顯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小學校盡可能地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實現資源共享?,F代教育技術課設計出適合中小學的課件,為中小學校節省一部分開支的同時,也使師范生得到了實踐的機會。這種合作機制使教學、科研和生產三者之間相互滲透,以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融合為核心思想,既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與中小學建立這種項目聯系不能僅僅局限于滿足教師的教學需要,還要滿足大多數中小學校學生對課外學習資源的需求。因此,建立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目標相關的中小學項目數據庫就顯得尤為關鍵,這是一個長周期的不斷豐富與補充積累的過程,積累的項目數量越多,對未來的師范生來說選擇性就越大??陀^上也改變了現代教育技術實踐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融合不夠緊密的現實。
作者:李海港張紹波單位: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