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政倫理論文:行政倫理研究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亞強作者單位:甘肅省委黨校
應用倫理學存在的理由是人們對一種新技術和新產品應用產生了倫理困惑。倫理學研究的意義就在于此,網絡倫理規約的研究,力圖開辟一種特定行政環境下的行政倫理研究視角,和許多倫理研究一樣,即使該倫理體系仍不完備,也比用舊倫理來限制新現象更能體現倫理學存在的價值。盧梭說:“我們的靈魂正是隨著我們的科學和我們的藝術之臻于完美而越發腐敗的。……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科學與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地平線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并且這一現象是在各個時代和各個地方都可以觀察到的。”而湯因比說:“技術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這種力量可以用于善惡兩個方面。”[4](P45)如上所述,既不能因為電子政務對人類行政活動的推動作用,就忽視其可能對社會發展產生潛在的風險;也不能因為政務網絡尚存在自身的不足而否定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光明前景。正是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兩面性,我們需要探索和利用和控制電子政務的特性,無論在政務信息資源傳播過程方面還在政務信息資源內容公開方面都要有所作為,對網絡行政的規約和制衡機制需要科學精神與倫理精神的互補和融合。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把技術和倫理、科技和人文交叉領域予以研究,以顯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首先,豐富了行政倫理和行政哲學理論。行政倫理的研究在國內大多停留于概念性辨析,而實證性案例則較少[5]。關于行政環境和特定時空條件下的行政倫理特點,則因為電子政務的初步發展而剛剛起步。本課題將對未來作為常態的電子政務環境下的行政倫理和行政哲學研究做出基礎性探索。值得指出的是,網絡導致出現的問題盡管是新倫理問題,但并非是與傳統倫理的斷裂,而是傳統倫理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中的發展[6]。本課題梳理各種關于電子政務推進階段,并首次提出了網絡示政、網絡問政、網絡行政這三個網絡行政活動階段,力圖對網絡行政倫理研究有所開創性貢獻。第二,拓展并深化了信息網絡與倫理關系的理論研究。網絡行政倫理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行政倫理視角,不僅開創了行政倫理研究的實踐視角,而且提升和細化了方興未艾的網絡倫理研究。如網絡倫理多集中于對網絡行為和網絡信息使用的失范等方面,而基于網絡行政行為的行政倫理規范則尚未見到普遍重視。第三,延伸了技術倫理學研究。技術倫理的研究目前多體現在高科技,生物科技,環境科技等領域,本課題則開辟了一個信息網絡和行政倫理交叉的研究視角,并力圖有所貢獻。第四,本課題深化了技術社會學理論研究。從行政倫理規約的角度來探索倫理因素對電子政務技術產品應用的影響,旨在對人類行政活動走向高技術時代的活動規律進行社會學思考。本課題的現實意義在于:在當前我國社會處于雙重轉型期[7],由于制度不健全以及行政體制等因素,電子政務環境下不可避免地存在行政主體行為的失范。要研究網絡行政倫理規約,需要切實把握好公共性和服務性原則,健全電子政府等新條件下的行政倫理制度體系,積極開展行政倫理教育,努力完善行政人員的行政倫理素養。通過本課題研究,力圖推進行政倫理的制度建設。電子政務實踐正在證明,網絡技術和電子政務的高速發展使網絡行政活動結果的不確定性增大,導致社會管理及其賴以存在的行政環境不確定風險增加。而且網絡技術和電子政務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認知自由度和物質自由度迅速提高,進而對低自由度狀態時的倫理道德觀形成沖擊,也期待我們對既有倫理體系進行創新和探索。
網絡行政倫理問題的研究難點
難點之一,本課題試圖給出電子政府形態下的行政倫理———網絡行政倫理規約的內涵和一般規律,但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善治等理念的興起使公共管理主體成為一個龐大駁雜的群體。因各種信息化建設的各種階段性特征的存在,導致目前使用的各種電子政務技術系統和技術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較大。本課題在研究中,選取了一些當前已經所采用典型電子政務作為案例研究,從中力圖歸納和總結出一般的規律性。在電子政務新產品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當代,電子政務概念也在不斷發生內涵和外延的變化,如果不能對整個電子政務體系做出整體把握,對電子政務的行政價值沒有前瞻性的洞悉力,則研究成果難以體現出行政倫理理論所急需的實踐價值。難點之二,基于電子政府的行政倫理即網絡行政倫理規約的本質在于過程規約,這是本課題的主張。這一主張關鍵是要能夠敏銳地尋找和把握準網絡行政過程規約中涉及到的各種網絡行政環節和這些環節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按照行政程序過程的邏輯,探討各個環節中的行政倫理規約作用。最容易可能的一種誤區是只給出了一系列的概念,描繪了一個的邏輯框架,卻未能對網絡行政過程做進一步的動態考察。從一項電子政務項目的開發試點推廣使用升級的生命周期中,對行政倫理可能的前置規約,過程規約等環節的探索,無疑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難點之三,行政倫理關系到行政和倫理。而本課題旨在研究電子政府形態下的行政倫理,該命題的研究事實上還會涉及到傳統行政模式的變革。另外,由于電子政務的重點雖然在政務而非電子,但電子政務的運行涉及許多技術性較強的產品,不可避免地又會關涉到技術倫理、社會學、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電子網絡技術等多學科前沿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在國內外仍然屬于學科新領域,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和制約著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難點之四,基于電子政務條件的行政活動在中國的發展階段,本課題大致劃分為網絡示政、網絡問政、網絡行政三個階段。我國區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異,各地信息化水平均未完全到達網絡行政的成熟階段。換言之,網絡行政目前只是少部分發達城市的部分部門的行政常態,本課題所需要的大量案例,有的屬網絡示政和網絡問政的現實案例,作為前置性規約,網絡行政的規約有待于以后網絡行政成為常態后從更多涌現出的實際案例深入研究。結語一個新概念的確立,總是要依賴若干個相應的概念來加以概括,這一認識過程的終結,就必然會產生最后的概念來加以概括。網絡行政倫理及其規約活動的研究,一方面離不開行政環境的變革和基于網絡化行政沖突的倫理訴求,另一方面則是研究者問題意識的一種表達方式。以上通過對網絡行政倫理這一概念的提出和網絡行政倫理規約研究的初步設想,其實是對電子政府形態下的行政倫理這一頗具前景的新問題做了概念的確立和問題邊界的劃分。行政倫理學科身份在目前尚存在研究路徑模糊的現實困境,本研究試圖從方法論和價值層面予以嘗試,我們結合自己的能力、優勢和條件,盡量使研究的切入視角方面有新意,或在材料選擇方面有新意,也可以在搜集和使用原始數據方面有新意。力求不但從概念的確立上有所突破,也通過案例實證研究了網絡行政倫理規約的過程本質、基本原則、制度安排等問題,以供其他行政倫理研究者繼續深入研究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