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理性思維能力培養下物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善于提問是理性思考的開始
要克服“想當然”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物為什么存在,怎么存在的,不是人的意志能決定的.充分挖掘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養成科學理性素養的第一步.例如,學生每天都接觸的電冰箱,教師可以引導其提問思考:電冰箱是怎樣制冷的?冰箱工作時間為什么不連續?冰箱的門和體壁為什么那么厚?
2.學會從現象上升為理論
通過觀察尋找本質物理揭示了現象背后的真理,學生作為受教育者,不是要成為知識的存儲器,而是要參與探究的過程,培養尋找內在的能力.貝爾納指出,如果學生不了解知識是怎樣獲得的,如果學生不能夠以某種方式親身參加科學發現的過程,就絕對無法使他們充分了解現有科學知識的全貌.初中生的心智還不成熟,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以看熱鬧、玩游戲的心態來看待實驗.教師要在不斷的實驗探究中,訓練學生找出現象發生的原因,使其認知水平不斷提升.
二、以現有的理論知識為基礎
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世界是物質的、客觀的,物質的世界又有—定的規律性.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
1.糾正學生的“感覺”、“好像”
從思想上克服主觀意識學生在自我分析解決問題時,經常是憑空想象的,毫無根據地得出結論.如果教師提問: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好像是”或者“感覺是”.這是完全不理智的行為,違背了科學的理性思維.例如,在探究“物體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時,學生根據自我感覺往往認為此時浮力比重力要大,不然怎么會浮起來呢?這屬于感性認識,是不科學的分析.正確的判斷要根據已有的理論知識進行推理,漂浮時物體靜止在水面上,是平衡狀態,所以重力和浮力二力平衡,兩個力大小相等.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分析習慣,學會尋找證據.
2.幫助學生脫離感情色彩
深化意識,用客觀的心態看待問題物理不是人文科學,科學分析和感情無關.例如,牛頓第一定律揭示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將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沒有例外情況,狀態也只有兩種———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提出問題:一個正在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將如何運動?學生脫口而出:一直轉下去.絲毫沒有根據剛剛所學的理論去判斷,是典型的感性思維.
三、培養學生科學的抽象概括能力
物理學中事物的本質規律,是在實驗現象和數據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物理量也是在物理意義的需求中衍生的.所謂抽象,就是從眾多表象中“抽出”共同的特征和規律,是感性形成理性的過程.抽象,離不開比較,通過比較才能概括.
1.“控制變量法”是通過實驗數據上升為理論的重要科學方法
控制變量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學分析方法.所謂的控制變量,就是人為地創造一個理想的實驗條件,將眾多干擾因素中的一個提煉出來,其他的因素控制相等,排除在外,逐一研究,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例如,研究導體的電阻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電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滑動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等等.用比較的方法,對實驗數據研究,就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2.物理量的生成過程
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滲透物理思想的有效環節物理量是物理學的支架,它們不是憑空捏造的,也不是隨意出現的,它們都有自身的存在價值.初中階段的物理量,一部分是由控制變量法生成的,一部分是抽象概括出來的.通過控制變量法生成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比較性,如速度,控制了時間相同,這個物理量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直觀地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大,物體運動得快.總之,理性物理思維是創新性人才的根本,初中物理教學擔負著培養科技人才的重任,在學生科學素養和理性思維的養成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教師要通過物理教學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理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陸迪祥單位:安徽懷遠縣藕塘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