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探析

摘要:以高職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融合為研究對象,從職業精神的構成要素入手,闡述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規劃和敬業精神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性,通過選取泉州市范圍內五所高職院校進行調研,了解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育現狀,探索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技能培養的路徑。提出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載體,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平臺,以構建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落腳點,實現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職業技能;職業精神;融合路徑;高職學生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以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當前我國經濟進入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用人單位不僅僅關注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越來越重視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人才,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顯得十分重要。

一、職業精神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性

職業精神是人們從事職業及其活動所具備的精神品質的總稱。對高職學生來說,職業精神是他們職業發展的精神動力。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出具有濃厚職業情感、堅定職業信念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專業技能“硬實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職業精神“軟素質”的提升,將學生職業技能的獲得與職業精神的培育進行高度融合,顯得極其重要。職業精神的構成要素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規劃、敬業精神等,它們對于高職學生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理想的重要性

職業理想是個體在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對自身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和將要實現的目標作出的設計和想象,筆者通過對本地五所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1000份問卷,收回956份,其中有效問卷903份。在每所高職院校,通過教務部門召集30位學生代表進行座談。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職學生的職業理想存在很強的功利性,其中701位受訪者把工資收入的高低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其次是職業理想模糊,表述不清。還有就是缺乏計劃性,過于空洞。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職業理想,樹立家國情懷,把個人的職業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統一;不負韶華,砥礪前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全力以赴。

(二)職業態度的重要性

職業態度是個體對自身所從事的或即將從事的職業所持的主觀評價與心理傾向。它主要包括個體的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行為三個方面。總體來說,高職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較低,缺乏清晰明確的職業追求,不能客觀科學地做出自我評價。在職業情感上也存在偏差,903份有效問卷中,756位受訪者把工資待遇放在擇業的首要考慮因素。職業行為方面,根據對用人單位的調查,高職學生隨意毀約、頻繁跳槽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當前,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除了對求職者學歷、能力的要求外,越來越看著他們的職業態度。良好的職業態度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在座談中我們發現,每場座談會,超過一半的學生代表,他們的職業規劃是模糊的、籠統的,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也很少主動去了解本專業的社會市場要求;問卷調查中,87位受訪者表示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到高職院校就讀,145位受訪者認為就業問題依靠父母來解決,缺乏職業認知與基本規劃;有些學生在校期間不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提升人文素養,整日沉迷于網絡游戲,缺乏職業競爭意識,沒有就業危機感。良好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學生擬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發展路線,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在進入職場前要作好的各項準備,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

(四)敬業精神的重要性

敬業精神,對于個體來說,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一種精神狀態。孔子提出“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主張“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在新時代,對廣大勞動者而言,敬業精神,就是對工作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高職院校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引導學生吃苦耐勞、勇于創新,培養學生踏實肯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筆者通過與本地3家大型企業人事部門的訪談中發現,用人單位除了重視畢業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越來越重視畢業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首先是職業道德和意志品質。愿意從基層崗位做起,不怕艱苦、踏實肯干、積極進取、勤奮上進的員工,受到企業的重視。第二是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企業重視那些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注重與領導、同事進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溝通的員工,他們能很快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并及時融入團隊。那些在工作中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和領導同事團結在一起發揚團隊精神的人,受到企業的重視。第三是創新意識和心理素質。用人單位普遍重視員工的創新能力,具備較高創新能力的員工能讓企業獲得較快的發展。另外,充滿自信、豁達樂觀、勇敢堅強,在艱苦環境和激烈競爭中具備較強耐挫力和抗壓力的員工受到企業的重視。

二、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育現狀

(一)學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通過對泉州市五所高職院校的調研發現,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存在諸多不足。重職業技能輕職業精神的現象依然存在,學校重視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和購置足夠的相關硬件設備,但學校職業精神培育氛圍的營造措施不夠有力。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沒有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第二是沒有明確教師的職責,很多教師以為學生的職業精神培育,只是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范疇,或者是思政課老師的職責,課程思政沒有很好地開展。

(二)職業精神培育方式單一

通過調研發現,各所院校主要以理論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精神的培育。課程多以講授法為主,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學生興趣度不高,學習缺乏動力,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游戲等現象普遍存在,學習效率低下。雖然各校都要求每位教師授課時必須融入課程思政,但從實踐效果來看,對學生職業精神教育缺乏系統性與完整性。問卷調查數據顯示,48.6%的受訪學生認為專業技能比職業精神重要。

(三)學生職業行為習慣不良

筆者通過與五所高職院校教務部門和相關院系教學秘書座談時發現,不少學生學習不刻苦,態度很敷衍,集中體現在日常作業完成、課程小論文的撰寫、工科實驗環節的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撰寫等方面。文科類的日常作業、課程小論文,抄襲比較常見。工科類的電路實驗、CAD制圖等,不少學生直接在網上購買已經設計制作好的電路板、制圖成品上交給老師,沒有靜心鉆研、認真思考。沒有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習,對待作業應付了事,不遵守誠信考核制度,平時不注重培養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四)學生職業道德意識缺失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缺失,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缺乏誠信。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作業抄襲、考試作弊、求職材料弄虛作假、隨意毀約跳槽等現象較為普遍。第二是沒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集中體現在大三頂崗實習階段。工作時心態浮躁,拈輕怕重,十分關注實習條件是否優越,有無較高的報酬,缺乏腳踏實地的拼搏精神,存在功利主義傾向。第三是沒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在實習階段,不善于從團隊協作中學習,考慮問題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第四是沒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在頂崗實習時,難以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導致失意沮喪,無法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三、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技能培養的路徑

當前,生產、服務、管理等一線工作崗位的勞動者不僅需要掌握職業技能,也需要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高職院校自身只有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職業精神,也是廣大高職學生自我全面發展的需要。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對經濟社會、高職院校、學生個體三者都是意義重大。

(一)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載體

高職院校要深入貫徹落實2021年教育部工作要點中指出的“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抓好以敬業和誠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應該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重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工作,從學生成長成才的全局角度將對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要素如匠心、匠德、匠藝等細化后嵌入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當前經濟社會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以職業技能為培育核心、以職業精神為培育基礎來確立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精心安排培育內容。

(二)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臺

企業與院校密切配合、優勢互補,融人文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為一體,全過程共同組織實施課程教學。要特別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注重實踐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充分借助企業相關優勢,建立學生職業精神培育基地,突出職業精神內容,確保實踐教學的效果。營造“校企交融”的職業精神培育的校園文化氛圍,企業積極融入高職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將企業所倡導的優秀文化特別是職業精神相關內容,有機地融入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滲透職業精神。在學生頂崗實習階段,要特別注重對學生職業精神的訓練和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企業的各項要求,引導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積極進取。

(三)以構建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為重點

高職院校應著力構建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與之相對應的教育內容,并在課程設計和職業技能培養中有機融入職業精神的教育。善于在專業技能教學中注入職業靈魂,在課堂教學中,要極力體現師生互動性、學生體驗性、職業精神有機融入性。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及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品質、愛崗敬業的品德、社會責任意識、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等,在不斷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提升其人文素養,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德技雙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質人才。

(四)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支撐

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人文類師資不足、結構不合理、教學質量有待提高、處境被邊緣化等問題,高職院校應切實采取相關措施,緊緊圍繞提升學生職業精神目標,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構建多層次、寬渠道的師資培養體系,建立一支數量足、結構優、高質量、有活力的人文師資隊伍。鼓勵人文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學歷、學位,積極參加各類人文培訓與進修,或者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頂崗鍛煉。在專業教學團隊中,學校要注重提升學科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人文素養,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開展各類科研工作,將研究成果有機融入教學中,從而實現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育的有效融合。

(五)以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

高職院校應著力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利用校園環境對學生做出最直接的輿論性影響,通過內容豐富、集科學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校園活動,借助校園廣播臺、微博、微信公眾號、校園抖音等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真正融入學生的頭腦,突出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并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正向的影響,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六)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落腳點

基于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有效融合的要求,高職院校應構建多元協同的評價主體,打破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輕人文的單一評價體系,采取人文基礎類課程教師和專業類課程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自我評價與同學之間相互評價相結合、學校綜合評價和合作企業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基于多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應體現學生的人文素質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崗位操作技能、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等多個維度,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個性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另外,要注意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過程管理,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干預并糾正。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并認真落實,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充分融合,從而持續提高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更是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具備良好職業精神和過硬職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必須大力推進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有效融合。高職院校應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融合的路徑進行不斷積極地探索,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藍如中 單位: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通道| 来凤县| 汉中市| 长顺县| 罗源县| 永修县| 瑞丽市| 拜泉县| 安平县| 沙雅县| 九江县| 沧州市| 阿尔山市| 新泰市| 汤阴县| 兰州市| 安阳市| 共和县| 南江县| 锡林郭勒盟| 鄂尔多斯市| 德保县| 普安县| 延吉市| 阳泉市| 平江县| 长兴县| 黎城县| 华容县| 富裕县| 棋牌| 梅河口市| 托克逊县| 辽宁省| 佛学| 安庆市| 农安县| 麟游县| 和田市| 化州市|